10.1 平均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请自学课本第73—75页,完成下面问题:
1.某校举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各班的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高最低分,再算出其余5个评分的平均数,就是这名选手的最后得分,小莉的得分情况如下:9.64、9.70、9.65、9.71、9.69、9.75、9.83,那么小莉的最后得分是( )
A. 9.69 B. 9.70 C. 9.71 D. 9.72
2.某一学习小组共8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1人,得90分的2人,得74分的4人,得64分的1人,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
A. 82分 B. 80分 C. 74分 D. 90分
3.已知3、x、4、6、5的平均数为4,则x=_________.
4.完成教材第75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算术平均数
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重要特征数,要熟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1.如果a与b的平均数是6,那么a+1与b+3的平均数是( )
A. 4 B. 8 C. 5 D. 10
2.已知一组数1、2、3、4、5、…、100,求这100个数的平均数
探究(二):加权平均数:在n个数据中,如果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
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权”含有所占分量轻重之意,越大,表明这个数据越多,“权”就越重.
(2)当各数据权均为1时,加权平均数即为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其实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1.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如下:七一班55人,平均分为81分;七二班40人,平均分为90分;七三班45人,平均分为85人;七四班60人,平均分84分,求年级平均分
2.学校对王老师和张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成绩及业务学习三个方面做了一个初步评估,成绩如下:
工作态度
教学成绩
业务学习
王老师
98
95
96
张老师
90
99
98
(1)分别计算王老师、张老师三个方面的平均分,并以此判断谁应评为优秀
(2)若工作态度、教学成绩、业务学习分别占20%、60%、20%,分别计算王老师、张老师三个方面的平均分,并以此判断谁应评为优秀
三、达标测试
1. 6个数的平均数为10,其中一个数是5,那么其余5个数的平均数是___ ___.
2.濮阳市6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一周的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多少?
3.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成效显著,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2月份比1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水量/m3
1
1.5
2
户数
20
120
60
求2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立方米?
4.课本习题10.1,1---3题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作业
1.某人打靶,有m次每次中靶a环,有n次每次中靶b环,则平均每次中靶的环数是_________.
2. 若1、2、3、x的平均数为5,且1、2、3、x、y的平均数为6,则y= __ ______.
3.下表是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公布的5月份某一周入园参观人数,则这一周入园参观人数的平均数是___ ____万.
日期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入园人数(万)
36.12
31.14
31.4
34.42
35.26
37.7
38.12
4. 某此数学竞赛中前十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25、120、115、107、109、120、107、115、115、107
请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5.为了估算冬季取暖一个月使用天燃气的开支情况,从11月15日起,小亮连续八天每晚记录了天燃气表显示的读数如下(单位:m3):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天燃气表读数
220
229
241
249
259
270
279
290
小亮的妈妈11月15日买了一张500元的天燃气使用卡,已知每立方米天燃气1.6元,请您估算这张卡够小亮家用一个月(一个月按30天算)吗?
6.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竞赛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人数(人)
1
4
X
Y
2
若这20名学生的平均分是73分,求x和y的值.
10.1平均数(第一课时)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B 2.B 3. 2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B 2. 50.5
探究(二):
1.设年级平均分,则
2.(1); .由于王老师的得分比张老师的得分高,因而王老师被评为优秀.
(2);.由于王老师的得分比张老师的得分低,因而张老师被评为优秀
三、达标测试
1. 11 2. 29(℃) 3. 1.6(m3)
四、课后作业
1.; 2.10; 3. 34.88(万) 4. 114(分)
5.估计这张卡够小亮家用一个月
分析:每天使用天燃气的平均数(m3),一个月约为:10×30=300(m3)因为1.6×300=480(元),因为480元<500元,
所以估计这张卡够小亮家用一个月
6.由题意的: 解得:
10.1 平均数(第二课时)
尚善报 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 2011年9月1日 初中数学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能利用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4.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请自学课本第76—78页,完成下面问题:
1. 已知1、2、3、4、、、的平均数是8,那么++的值为( )
A. 14 B. 22 C. 32 D. 46
2给数据56,68,32,14分别赋予权1,2,3,4,则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_.
3.某商店选用每千克28元的A型棒棒糖3千克,每千克20元的B型棒棒糖2千克,每千克12元的C型棒棒糖5千克混合出售,问混合后的棒棒糖平均每千克售价是多少元?
4.完成教材第78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加权平均数:在n个数据中,如果,,,…,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次,其中,则这n个数的平均数为:.
数据,,,…, 出现的次数,,,…,分别叫数据,,,…, 的权数
提示:(1)“权”含有分量所占轻重之意,越大,表明这个数据越多,“权”就越重.
(2)通常情况下,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时,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比较方便.
(3)求算数平均数时各数据的权相等,求加权平均数时各数据的权不一定相等,当各数据权均为1时,加权平均数即为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其实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1.某校七年级共有六个班,共308人,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表:
班次
七(1)
七(2)
七(3)
七(4)
七(5)
七(6)
参考人数
52
48
55
51
49
53
平均成绩
81
80
84
83
86
82
求:七年级全体学生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该校七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平均成绩等于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总和除以总人数,所以先求各班数学成绩总分,再把各班成绩总分的和求出来即得全年级成绩总和,再除以年级总人数,从而可以求出全年级的平均成绩
2.某鱼塘放养鱼苗10万条,根据这几年经验知道,鱼苗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次从中网出4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5千克,第二次网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千克,第三次网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千克,请估计鱼塘中鱼的总重量约是多少?
分析:要估计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约是多少,应先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即估计该鱼塘中的鱼平均每条的质量是多少,然后用每条鱼的质量乘该鱼塘中成活的鱼的条数,即得该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的估计值.
三、达标测试
1.(2011.浙江)某校艺术演出中5位评委给某个节目打分如下:9分,9.3分,8.9分,8.7分,9.1分.则该节目的平均得分是________分.
2.一射击运动员一次射击练习的成绩是(单位:环):7,10, 9, 9, 10,这位运动员这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时________.
3.已知5个数的和是a,另7个数的和为b,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B. C. D.
4.课本习题10.2,1---3题以及79页的试一试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作业
1.(2011.株洲)为建设绿色株洲,某校初三0801、0802、0803、0804四个班的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每班植树的株数如下表,则这四个班平均每班植树________株.
班次
0801
0802
0803
0804
植树株数
22
25
35
18
2.某人对濮阳某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进行了10天的统计,结果有3天是每天800人,有两天每天1200人,有5天每天700人,那么这10天平均每天的旅游人数为________人.
3.某“中学生暑期环保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某小区的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方便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只):7, 5, 7, 8, 7, 5, 8, 9, 5, 9.利用上述数据估计该小区2000户家庭一周内需要环保方便袋约( )
A. 20000只 B. 14000只 C. 21000只 D. 98000只
4. 某饮料店为了了解本店一种罐装饮料上半年的销售情况,随机调查了8天该种饮料的日销售量,结果如下(单位:听):33、32、28、32、25、24、31、35.
(1)这8天平均日销售量是多少听?
(2)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上半年(按181天计算)该店能销售这种饮料多少听?
5.某电子器材商店有一批集成块,共有两个型号,其中A型的有200个,每个价格为3元;B型的有300个,每个价格为2元.现将这两种型号的集成块统一以每块2.5元出售,问卖出价格比这批集成块的平均价格是高还是低?
10.1平均数(第二课时)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D 2. 34.4
3.解:(28×3+20×2+12×5)÷(3+2+5)=18.4(元)
所以,混合后的棒棒糖平均每千克售价是18.4元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解:
探究(二):
1.解:
鱼塘中鱼的成活数量为:100000×95%(条)
所以:鱼塘中鱼的总质量为2.53×95000=240350(千克)
三、达标测试
1. 9 2. 9 3. B
四、课后作业
1. 25 2. 830 3. B
4. 解:(1)这8天平均日销售量是:(听)
(2)30×181=5430(听)
5.解:这批集成块的平均价格为:(元)
因为2.4<2.5 ,所以卖出价格高于平均价格
10.2 中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中位数和平均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别.
3.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中位数或平均数)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请自学课本第79 —80页,完成下面问题:
1. 有一组数据5、7、1、0、3、6、9,求它的中位数.
2.数据1、2、0、-1、3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和是________.
3.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你能说出婷婷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什么水平吗?并说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81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中位数的意义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点拨:(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2)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若这组数据有奇数个,则最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有偶数个,则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3)中位数的单位与改组数据的单位相同.
(4)中位数与数据的顺序有关,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有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 某班4个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2011年西南严重干旱,某中学七年级(一)班所有同学开展了“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生活委员小王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1)求该班所有同学捐款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2)若该校有学生1200名,请根据该班的捐款情况,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是多少元?
三、达标测试
1.(2011.深圳)某校开展为“希望小学”捐书活动,以下是八名学生捐书的册数:2、3、2、2、6、7、6、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A. 4 B. 4.5 C. 3 D. 2
2.(2011.扬州)数学老师布置10到选择题作业,批阅后得到如下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45名同学答对题数组成的样本的中位数是________题.
答对题数
7
8
9
10
人数
4
18
16
7
3. 某校举行演讲比赛,由7名评委为每一名参赛学生分别打分,评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的平均数作为这名学生的最后得分,某学生演讲后评委打分如下(单位:分):9.64, 9.73, 9.72, 9.77, 9.73, 9.68, 9.7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该生最后得分分别是多少? ,
4.课本习题10.3,1---3题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作业
1.(2011.广州)某车间5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别为6,10,4,5,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4 B. 5 C. 6 D. 10
2.国家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下表是2007年至2011年我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单位:元),则这几年我市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均收入
7735
8810
10225
12381
14528
A. 8810 B. 10225 C. 12381 D. 14528
3.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据统计:2011年5月1日至5月7日入园人数(单位:万人)分别是:20.3, 21.5, 13.2, 14.6, 10.9, 11.3, 13.9,这一周每天入园人数的中位数为_______.
4.某机械厂有15名员工,某月这15名员工加工的零件数统计如下:
人数(人)
1
1
2
6
3
2
加工零件数(件)
540
450
300
240
210
120
求这15名员工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10.2中位数: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5 2. 2
3.解:把全班30人的成绩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两个数据是80,80,它们的平均数是8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0,在这次测验中,婷婷得到78分,低于中位数80分,所以说婷婷的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解:平均数=
(1)当x8时,四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x、8、10、10.
∴中位数=,∴,∴x=8满足x8的条件.
(2)当8<x10时,四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x、10、10
∴中位数=,∴,∴x=8不满足8<x10的条件.
(3)当x>10时,四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10、10、x.
∴中位数=,∴,∴x=12满足x>10的条件.
综合(1)(2)(3)可知,x的值为8或12,当x=8时,中位数是9;当x=12时,中位数是10;
2.解:(1)由图可知这次捐款活动中捐20元的有9人,捐30元的有12人,捐50元的有16人,捐100元的有3人,共有3+16+12+9=40(人),所以该班捐款的平均数为:
因为该班有40人,故该班捐款的中位数为把捐款数从低到高排列后第20人和21人捐款数额的平均数,而第20人21人捐款数都是30元,所以该班所有同学捐款数额的中位数为30(元).
(2)41×1200=29200(元).即可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为29200元
三、达标测试
1.A 2. 9 3. 中位数:9.72;最后得分:9.712
四、课后作业
1. B 2. B 3. 13.9(万人) 4. 解:平均数:260(件);中位数:240(件)
10.3 众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众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相应数据的众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别.
3.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做出自己的判断.
4.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请自学课本第76—78页,完成下面问题:
1.数据10,10,10,11,12,12,15,15,的众数是( )
A. 10 B. 11 C. 12 D. 15
2.某班30名学生身高测量结果如下:(单位:米)
身高(米)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4
1.65
人数(人)
2
2
3
3
8
7
3
2
求该班女生身高的众数是多少?
3.数据5,-3, 0,x,4, 6,的中位数为4,则其众数为_______.
4.在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数据_______.
5.完成教材第84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众数的定义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解读:(1)众数主要是对各组数据的次数进行考查,它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求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序.
(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我们就说这些数据是众数,从而可知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几个.
(3)当一组数据中有很多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往往是我们最关心的.
1.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成效显著,根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3月份比2月份节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水量(立方米)
1
1.5
2
户数
20
120
60
①求节水量的众数是多少?
②求3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立方?
探究(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体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
区别:(1)平均数能充分利用各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较常用.但是在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所以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小,所以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的变化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其“平均水平”,但它不能充分利用各数据的信息.
(3)众数考查的是各数据所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但当各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时,它往往没有什么意义.
1. 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组数据的( )
A.平均数但不是众数 B.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众数 D.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2.某商场销售部的一位经理,为了解鞋子的销售情况,他随机抽查了9位顾客的鞋子号码,由小到大是:35,36,36,37,37,37,37,38,38,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中,他最感兴趣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加权平均数
三、达标测试
1.(2011.重庆)在参加“森林重庆”的植树活动中,某班六个绿化小组植树的棵数分别是:10, 9, 9, 10, 11, 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
2.(2011.武汉)某次数学测验中,五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89,91,105,105,1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众数是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
3.(2011.北京)北京市今年六月某日部分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
区县
大兴
通州
平谷
顺义
怀柔
门头沟
延庆
昌平
密云
房山
最高气温(℃)
32
32
30
32
30
32
29
32
30
32
则这10个县区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32,32 B. 32,30 C. 30,32 D. 32,31
4. (2011.陕西)某小男子篮球队10名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179、182、170、174、188、172、180、195、185、1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181,181 B. 182,181 C. 180,182 D. 181,182
5.课本习题10.4,1---3题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作业
1.(2011.贵阳)某市甲、乙、丙、丁四支中学生足球队在市级联赛中的进球数分别为:7、7、6、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
2.(2011.成都)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某志愿者对居住在该小区的50名成年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这50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6小时、6小时 B.6小时、4小时
C.4小时、4小时 D.4小时、6小时
3. (2011.威海)今年体育考试增加了跳绳测试项目,下面是记录员记录的一组(10名)同学的成绩(单位:次/分钟):176,180,184,180,170,176,172,164,186,18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 )
A.180,180,178 B.180,180,178 C.180,178,176.8 D.178,180,176.8
4. 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抽查了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单位:kw·h):
耗电量/( kw·h)
90
93
102
113
114
120
天数
1
1
2
3
1
2
(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2)由上题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一个月的耗电量(按30天计算);
(3)若当地点的单价是0.5元/ kw·h,写出该校应付电费y(元)与天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
每人销售件数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
1
1
3
5
3
2
(1)求这15为营销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销售员的月销售额定位30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10.3众数: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A ; 2.该班女生身高的众数是1.61米; 3. 4 ; 4.平均数.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解:①节水量的众数是1.5立方米.②
探究(二):
1. B 2.C
三、达标测试
1. 9 2.105;105;100. 3. A 4.D
四、课后作业
1. 7 2. A 3.C
4.解:(1)众数为:113 kw·h ; 平均数为:108 kw·h
(2)某月耗电量:Q=108×30=3240(kw·h)
(3)y=0.5×108x 即 y=54x
5.解:(1)平均数为:320(件);中位数为:210(件);众数为:210(件);
(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所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
销售额定位210件合适一些,因为21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定额.
10.4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学习目标: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请自学课本第85—87页,完成下面问题:
1. 某中学足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cm):170,167,171,168,172,168,162,172,
169,164,174,169,165,165,175,170,170,167,170,172计算器求这2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
2.某公司营销部有营销人员8人,十二月份销售某种商品各人销售量如下(单位:个):8948,9010,11042,7843,8846,8560,7961,8662,请用计算器求这8位营销员十二月份销售量的平均数.
3.完成教材第87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 某果农为了了解某种果树的产量,从果园中随机抽查了20株该种果树的挂果情况,有关数据如下:
挂果数(个)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株数(株)
1
3
4
6
3
3
那么该品种果树挂果的平均数是多少?
2.某校七年级四个班,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四个班各自的平均分与各班参加人数如下表: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参加人数(人)
51
49
50
60
班平均分(分)
83
89
82
79.5
求该校七年级参加这次英语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三、达标测试
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精确到十分位)
158,236,197,205,318,216,737,216
2.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了两小时,求这辆汽车整个过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3. 某校开展“节约每一滴水”活动,从七年级240名同学中任意抽取2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并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单位:吨)
1
1.2
1.5
2
2.5
同学数(名)
4
5
6
3
2
请根据这20名同学的家庭节水情况,估计七年级24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总量大约是多少?
4.课本习题10.5,1---2题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作业
1.八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为:80,82,79,69,74,78,x,81,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77,则x的值为( )
A. 76 B. 75 C. 74 D. 73
2.利用计算器数据40、39.8、40.1、40.2、39.9、40、40.2、39.8、39.1的平均数.
3.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30天中加工一种零件的日产量中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6天是53件,8天是54件,7天是55件,3天是56件,1天是57件,求这个工人30天的平均日产量(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4.某地举行歌咏比赛,由7位评委现场打分,已知7位评委给某选手的评分如下:
评委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评分
9.2
9.8
9.6
9.5
9.5
9.4
9.3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并利用计算器求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
10.4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答案
一、自主学习
1. 169(cm) 2. 8859(个)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 265.8(个) 2. 83.2(分)
三、达标测试
1.285.4 2. 88km/h 3. 360吨
四、课后作业
1. D 2.39.9 3. 53.9(件) 4. 9.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