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9 09: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1.成就: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成就: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与宪法
(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二)严重破坏:文革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一 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对于党和国家肌体中确实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当然需要作出恰当的估计并运用符合宪法、法律和党章的正确措 施加以解决,但决不应该采取‘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 ‘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 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运动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三)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
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成就: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三)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合同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措施: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20世纪90年代: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材料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
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
基础、前提条件
立足点、归宿、发展前途
两者的关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思考点:谈谈对法治和法制的认识。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法制的本质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去、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法治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措施:
(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4.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2)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四)20世纪90年代: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措施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2)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3)法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6)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回应民生关切: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7)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系统性
民生性
继承性
时代性
【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意义: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阶段 内容 意义
1949年 《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法治建设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20世纪80年代 修改《宪法》、《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 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 ——2010年 “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八大以来 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宪法修正案》、《民法典》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思考】结合表格分析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
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注重实践
继承发展
宪法主体
曲折发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局,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涌现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掏粪工人时传祥: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表现:(1)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2)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3)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4)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3.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
◎红旗渠竣工
◎成昆铁路勘探
◎新中国电影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
1.背景:
(1)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
2001年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背景:
(1)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国家的建设目标,居最高层次,起统领作用。

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价道德行为的基本标准。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1.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2.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
3.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5.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7.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
思考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抽象的教条,作为新中国的有志青年,新生力量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与实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初步奠基
法治建设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
严重破坏
全面依法治国时期
20世纪50年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十六字”方针;1982年新宪法;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2010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中共“十八大”以来
健康向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
“五讲四美三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建与完善时期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