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8 21: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
课文共6小节,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第一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二至五小节以并列的结构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六小节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并与开头相照应,告诉学生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课时目标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用反义词理解法理解“稀、稠”等字词的意思。
3.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课文里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用反义词否定法理解“稀、稠”等字的意思,并学习用反义词否定法理解词语。
2.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课文里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教学准备
1.准备好课前预习单、课中助学单、课后延学单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反义词歌,揭课题
1.游戏导入,唱反调师:我说前 你说后......(这些都是什么词 )预设:关于方向的词反义词否定歌,如:我说好,你说——不坏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它告诉人们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来辨别方向。(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给“要是”换个词语(如果、假如)。让我们快乐的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答案吧!
4.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词语引路,导初读
1.检查预习单,了解预习情况。
2.检查自学情况。
(1)我会读
出示:
慌张 辨别 忠实 向导 一盏 永远 稠密 稀少 沟渠
①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②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并正音)
③全班齐读。(开小火车读......)
④识字小游戏
(2)我会记
指 针 助 碰 特 积
帮 导 永
(3)组词法识记,读一读,说发现
慌张 分辨 忠实 向导 永远
惊慌 辨别 忠诚 导游 永久
3.指导识记
指 特 针(左窄右宽)
(1)你有什么发现(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指导书写“针”:“十”字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的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为悬针竖,收笔比金字旁下端低。
老师范写“针”。(金字旁) ;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读)
(2)标出小节序号,并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看看你是在什么位置提取到主要信息的。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 )、( )、( ) 和( )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只要你( ),( )就不会迷路。
出示:
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细细观察 多多去想
追问:你是在什么位置提取到这些主要信息的。(每小节的开头第一句话,还有最后一句。)评价:你真会读书,学会了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在每段的开头或者末尾。
设计意图
识字读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学习了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在每段的开头,此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三、提炼方法,不迷路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请你说说“慌张”和“辨别”的近义词。
(评价小结:寻找近义词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
读了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天然的指南针)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课件出示图片)
理解“天然的指南针”,出图认识“指南针”,天然的指南针(出图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它们是自然生成的,天生的,不是人工造的。(联系下文理解“天然的指南针”)
看图了解天然的事物,如“天然的山洞”“天然的矿泉水”,它们都是(生读)——自然形成的,天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
像这样联系生活,理解了“天然”,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联系生活理解”法。
2. 引导感情朗读
同学们,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是小学低年段教师必须扎实落实的训练,提炼出学习方法,运用到自主学习中,是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学习第二节
1.大树这个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出示第四小节。学生自由朗读,全班交流)
(指名读、全班齐读)
(1)思考:提问:大树在什么时候给我们指点方向呢 请同学们用圆圈圈出主要信息。
(2)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大树在阴雨天怎样教我们辨别方向的关键信息。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请你找出文段中的两组反义词,出示第四小节内容和气泡图
①联系下句的“稀”我能猜出“稠”的意思。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出示文中气泡图读读)
联系下句理解枝叶稀的意思。
稀就是树叶稀少,稀疏,树叶间的空隙大。
②请根据“稀”的意思猜猜“稠”的意思。
稀就是树叶稀少,稀疏,树叶间的空隙大。反过来,稠就是——
引导学生用上反义词“少”字,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猜猜看,再想想课前的反义词否定歌,你一定能答对。加“不”它是一个表示否定的词语。
板书
稠 = (不)少
稀 =( 不)多
提炼方法:刚才我们联系下句先找到反义词,然后加上否定词“不”,知道了稠就是——枝叶不稀少,这种方法就是“反义词否定法”。老师编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读。(指名读,拍手齐读)
反义词否定法,方法真奇妙。联系上下句,找准反义词。要想理解对,“不”字不能少。
③同学们,利用反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义词否定法(不+反义词)
如 模糊——清楚
模糊=(不)清楚
明白——糊涂
明白=(不)糊涂
喜欢——讨厌喜欢=(不)讨厌
(3)学习第四节,我们知道在阴雨天利用大树来辨别方向,大树的枝叶为什么有稠稀之分呢?
(4)指导朗读。
过渡语: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有了大树给我们指点方向,我们不会迷路了,我们的心情会怎样?
(5)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在文中抓住了主要信息,学习了第4小节,了解了大树在阴雨天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联系上下句,利用反义词否定法理解词语。现在,请接收挑战吧!
设计意图
提取主要信息,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应扎实呈现在课堂中。围绕着寻找主要信息和关键信息,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意,也是我们在凸显的训练。其次,在渗透运用反义词否定法理解词语,我们教得扎实,并进行反义词“逆向思维训练”,理解一个词,明白一组词的意思。达到方法明确、有效。
四、方法在手,显身手
完成课中助学单
1. 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句,找准反义词。要想理解对,“不”字不能少。(学生读句,一个一个指名说)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
2.猜一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小组交流讨论。
(1)这条路平平整整 ,那条路却坑坑洼洼。
(坑坑洼洼: )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一定镇静。
(慌张: )
(3)他的作业写得很马虎。
(马虎: )
设计意图
精练环节,我们设计得有梯度,题型来源于语文园地六,以及课外题型。由“说”到“写”的过渡。由能联系上下文找到反义词到“没有上下文,找不到反义词”你怎么办?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试着打开学生思路。
五、掌握方法,延伸学
1.布置课后延学单(出示)完成思维导图积累反义词否定歌。
设计意图
课后延学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积累“单字”“双字”反义词否定歌,让学生跳出课内,走向课外,丰富阅读积累,让反义词否定法深深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2.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大树来辨别方向以及如何利用反义词否定法来理解新词的意思,那么其他“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教我们辨别方向的?课后请同学们完成我们的课后延学单,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探讨学习!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