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取乐、桅杆、放肆”等12个词语。
2.通过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将所学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能将所学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我们一起来看看奥运会的十米跳水项目。(播放跳水视频)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精彩的跳水比赛,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文题目。
二 、预学反馈
1.通过预学单学生汇报对作者的了解。
预设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出身贵族。
预设2: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3.学生反馈预学单易错字。
(1)学生反馈在预习中容易写错的字。
预设:“艘”字右边的一竖要穿到下面的“又”字。
(2)教师范写“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肆”字。
三、抓住要素,理清关系
1.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出示学生预学单表格)
预设1:概括不简洁不完整不通顺。
小结:同学们通过预习很快找到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示板书: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素串联法还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老师找到了这两份比较典型的预学单,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1:概括太啰嗦。
学生2:我觉得概括得不全面。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我们利用要素串联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常出现的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法宝。(出示共学单表格)我们可以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同学们简洁、全面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我们看看水手和猴子发生的事情在课文哪个地方出现了?
学生:第一自然段。
4.默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概括出来吗?
学生:取乐。
5.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就是: ,这就是故事的 。
6.小结:我们刚刚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概括出了事情的起因,这样概括很简洁,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同样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概括。
7.请同学们试着往下读,找一找能概括猴子与孩子关系的关键词,并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预设1: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逗这个字,猴子逗孩子。
预设2:学生找到追赶这个词,孩子追赶猴子。
针对孩子遗漏的问题,教师引导补充前一个关系:在孩子为什么会追赶猴子?找到遗漏的关系:猴子逗孩子。
8.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完成共学单表格。
9.小组交流反馈。
10.小结:最后我们把六要素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很完整。
让我们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四人小组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做到完整、通顺、简洁。
11.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1:课文主要讲述了风平浪静的一天在一艘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的故事。
这样的概括做到了完整、简洁但是生硬不通顺,那么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连接词让语句更通顺,谁能再来试试?
预设2:课文讲述了在风平浪静的一天,一艘帆船上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为了拿回帽子追孩子陷入危险,船长看见逼孩子跳水,最后水手救孩子脱险的故事。
四、方法迁移,巩固运用
1.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徐庶走马荐诸葛》。
2.小组汇报。
3.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半截蜡烛》。
4.小组汇报。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先找出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通过理清人物关系,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能简洁、完整、通顺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