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9 10: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部编教材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的识字、认字的方法,学生能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的认识生字,并且通过默读训练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纸的发明》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由此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理念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学生“独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对文本中关键信息的提取与整理,在共同的探讨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并积累对于说明文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能认读“创造、携带”等词语,会写“册”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4. 初步感受纸的发明过程,尝试说清纸在没有发明前是如何记录的五、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六、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纸的发明过程,尝试说清纸在没有发明前是如何记录的七、教学准备:
教学用PPT
课外拓展微课(没有纸之前的记录)
学生填写表格
板书设计:
造纸术发明以前: 不便
纸的发明 西汉:发明
东汉:改进
后来:传承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拉近距离
逐次出现交通大学四大发明广场中的雕塑
揭示课题
书写课题
【设计理念:由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理清顺序
1. 生读词,正音
2.出词“蔡伦”与“造纸术”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关系?
3.指名生读出相应的句子(第三自然段第2句话)
4.对比理解“发明”与“改进”
5.指名生说“改进”的意思
6.了解造纸术什么时候发明的,有什么不便?
7.理清文章的顺序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在学生的自我发现中一步步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引出本单元的语文知识目标】
三、深入研读,落实目标
1.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第二自然段描写时间的词语,感受第二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2.指名生汇报(早在几千年前、后来、再后来)
3.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完成表格的填写
4.检查表格的填写
5.对比教师出示的文段与书中文段的差异,发现不足
6.观看微课
7.练写“册”
8.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纸在没有发明前文字是如何被记录的?
9.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设计理念: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努力让学生在文本中进行探索,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并文章叙述的秘密,进一步与单元语文教学目标整合,使文本称为学生最好的教师,让学生在由文字——视频——叙述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感受特点,理解“传承”
1.问题: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2.指名读相关的语句
3.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蔡伦,说一说你造的纸的优点有哪些?(能说几点说几点)
4.理解“传承”
5.感受造纸术的贡献
6.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关注不同的重点词,读出不同的语气)
7: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还有很多重大的发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一查剩下的三大发明或者其余的发明对我们人类的进步有怎样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对造纸术发展的初步了解,感受它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