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实验、荣誉体系)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实验、荣誉体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07 07: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圳科学高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实验、荣誉体系)
命题人: 雷声      审题人:范迎杰
考试时长:12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解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寰宇huán 懵懂měng 戏谑nüè 否极泰来pǐ
B.载体zǎi 蹙眉cù 押解jiè 毋庸置疑wú
C.逡巡qūn 伶俜pīng 踯躅zhú 蓊蓊郁郁wěng
D.吐哺bǔ 害臊zào 氛围fèn 夙兴夜寐sù
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烦躁 雾蔼 联袂 没精打彩
B.讥诮 窈窕 舟揖 搔首挠耳
C.陨落 回溯 坍圮 坚如磐石
D.羁绊 辍拾 陈疴 弊帚自珍
3、下列加点成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购进的仪器过于复杂,小张没有掌握操作要点,屡试不爽,总是失败。
B.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因身陷“捐款门”,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C.山水田园的隐逸者有时并不会离群索居,俗世中的诗人们谁又能真正达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超脱之境呢?
D.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天表示,中国海监船在中国钓鱼岛领海进行例行巡航执法,这是中方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无可厚非。
4、选出下列课文中句子修辞不同的一项来: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失去丈夫的女人,就是齐崭崭折断的琴弦。
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D.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心理学者则表示,《江南Style》搞笑的舞姿、夸张的动作、怪怪的表情及歌曲的旋律,使人听过之后激情澎湃,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B.“桑迪”登陆美国东海岸后便撒泼似地破坏,第一大城市纽约受到猛烈攻击。迄今为止,这场超强飓风已造成逾55人以上死亡,美国多个州共800多万户没有电力供应。
C.针对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甚至违背科学道德、弄虚作假事件屡有发生,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D.岁月从她身旁轻轻流过,我们不但未见其龙钟之态反而欣喜地发现她的生命如同那古木,从墨绿的深邃中滋发出翠绿的生机,并且愈发繁茂而蓬勃。
6、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
②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③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
④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
⑤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 ( http: / / / )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
A.②④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⑤③④②① D.④②⑤①③
二、本大题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7-10小题。(14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②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③,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官职名,掌管祭祀礼乐。②三径之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秫谷,可酿酒。
7、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恼怒。
B.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羁:束缚
C.未尝有所造诣 诣:到、去
D.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忤:逆、不顺从
8、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 ②征著作郎,不就
③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④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⑤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⑤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精通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一个人抚琴作乐。
C.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10、翻译下面句子(8分)
(1)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2)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6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经“六义”中 的手法,在篇章结构上,则体现了诗经 的特点。(2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2分)
12、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短歌行》)
(2) ,犹可说也。(《氓》)
(3)静女其娈, 。(《静女》)
(4) ,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5)三岁为妇, 。(《诗经·氓》)
(6)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4题。
夜 晚
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署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3、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 和乡村夜晚的 ,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1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6分)
(1)第④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3分)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分)
15、文章第五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分)
四、语言运用。本大题两小题,共8分。
16、每年十月是深圳读书月。但现实的读书情况,却不容乐观。下面的语段是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请细读该语段,拟写一个新闻标题。要求:能概括语段内容,②字数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专家指出,读名著不只是读书,名著所关怀和弘扬的,是具有永恒性的东西,但这样的内容其实并不完全被读者所“待见”,其中的原因也是多层次的。譬如,电子阅读的兴起、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快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传统名著的地位愈来愈式微。
  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很难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用来阅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认为,“与以前文化资源的匮乏不同,现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各类书籍,选择的余地也就大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读者群因此分化了,有人对《红楼梦》爱不释手,有人却读不下去,这很正常。”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一些名著与当代读者的“隔膜”同样值得关注。比如《西游记》,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叙事手法单调,情节营造重复,在如今“见多识广”的读者看来,显然缺少吸引力。《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艺术性上虽然可圈可点,但它们所传达的某些价值观,带有明显的文化局限性,很难引起今天读者的共鸣,读不下去也情有可原。
17、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被定义为“春住园”,校园文化的描述是: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华秋实。科学高中建有传统文化教学与体验中心——“春熙堂”。在该堂正前方的墙壁上,赵爱军副校长提议悬挂一四字匾额。以下是语文组教师提出的悬挂匾额的内容建议,你赞同哪一个?试说明原因。(4分)
“正大光明” “勤奋惜时” “仁义礼智” “道法自然”
“惠风和畅” “寸草春晖 ( http: / / chengyu. / cy1 / 1777.html )” “春风沂水 ( http: / / chengyu. / cy1 / 1770.html )” “春意盎然 ( http: / / chengyu. / cy1 / 1798.html )”
五、本大题1小题,40分。
时间每日地流淌,生活总是平凡地延续。但如果我们静心想一想,或许能咀嚼出生活的一些意味。有人说,生活如诗。请以“诗意人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①不得套作或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深圳科学高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D(戏谑 载体 害臊 氛围有误)
2、答案:C.雾霭、没精打采、舟楫、掇拾、敝帚自珍 错误。
3、答案:C。
4、答案:A(借代)
5、答案:D。A搭配不当,B重复,C成分残缺。
6、答案:B。见课本《留取丹心照汗青》
7、答案:A。(停止)
8、答案:A。
9、答案:B。(陶渊明性不解音)
10、答案:(1)一向简慢贵人,不私下巴结上司。(重点译“简贵”、“私事”)
(2)解除官印离开彭泽县,于是写下了《归去来》。(重点译“去”、“赋”)
11、①(2分)赋、重章叠唱(重复等词均可)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③(2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
12、答案略
13、(3分)喧嚣浮躁 静谧安宁 希望远离浮躁,亲近自然,获得精神的宁静与自由。
14、(6分)( 1)不能。“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3分) ( 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3 分)
15、(5分)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5 分)
16、“阅读去经典化的原因何在?”或“阅读去经典化的原因是多元的”。答案要点:第一,阅读去经典化,或者阅读去名著化、民众不读名著;第二,要写到“原因何在?”或者指出原因。
17、思考要点,第一是要符合科学高中的文化理念,即题干上的校园文化的描述;第二是要符合传统文化教学与体验的内容与风格。
“正大光明”,偏于官府殿堂。(说明理由给1分)
“勤奋惜时”,用于一般的学校劝学。(说明理由给2分)
“仁义礼智”,用于儒家私塾。(说明理由给2分)
“道法自然”,用于道家场所。(说明理由给2分)
“惠风和畅”,形容春风和煦,符合科学高中校园文化的定义,比喻教育教学的和谐畅达。(说明理由给3-4分)
“寸草春晖” ,用于学子的感恩。(说明理由给1分)
“春风沂水”,不符合,出于《论语·侍坐章》,一般形容消隐世外之景。(说明理由给1分)
“春意盎然”,较符合。可引申为形容教育教学的生机勃勃。(说明理由给2分)
18、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