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07 09: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一、新旧势力的交锋阅读P136”新旧势力的交锋”,回答:
新、旧势力是如何交锋的?(新、旧势力各自采取了哪些举措)
解除翁同龢军机大臣 ;
授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以后新授二品以上大臣,要到慈禧跟前谢恩。
荣禄暗中勾结守旧势力密谋慈禧训政革职两尚书四侍郎;
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拉拢袁世凯,却不知其真面目;
游说列强,落空优势劣势交锋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丧失有力支持丧失军权丧失人事任免权 新势力
(弱,受约束) 光绪帝
(解除) 翁同龢
(个别官员) 陈宝箴 旧势力
慈禧太后(强,控制主宰)
荣禄(提升重用)
大多数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
袁世凯(两面派)新旧双方态势对比:二、改革的失败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1、导火线:2、标志:3、经过:1、慈禧太后:
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2、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3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1、失败原因根本原因:
主观原因:A、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B、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C、依靠没有实权皇帝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2、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四、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①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维新派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②使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唤起近代民族意识。
③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④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倡文明的习俗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合作探究】:试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日本: 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
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1)国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2)国内环境: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3)思想文化:(4)领导力量: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5)改革途径: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
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6)改革措施: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教训历


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蒙意义爱国意义进步意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成功倒幕派实力强大
武装倒幕成功逐渐改革,大力推行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力量薄弱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措施激进,无法推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启 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3、康有为等维新势力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 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急于求成(2)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3)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综合思考题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要点:
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最终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但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法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维新思想缺乏强大的社会基础;维新思想在社会封建传统顽强和民族危机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