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复习专题
九年级上册1-4单元
世界古代史复习
秦朝
建立
商鞅变法
夏朝建立
东周
开始
中国
前221年
前356年
前2070年
前770年
25年
东汉建立
前509年
公元476年
约前
18世纪
约前6世纪
前5世纪中后期
2世纪
4世纪末
约前
3500年
约前8世纪
前
27年
前2世纪
古埃及文明产生
汉谟拉比建立奴隶制国家
希腊城邦出现
伯利克里改革
罗马共和国成立
佛教创立
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罗马帝国建立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时空观
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
世界
专题一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
课标: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
文明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发祥地 非洲尼罗河流域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统一时间 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初步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23世纪出现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统治时期(约前324年-前187年),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文明成果 ①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②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③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发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种姓制度:把古印度居民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等级世代相传,贵贱分明。 ②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立,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甲骨文、青铜文明、分封制
以楔形文字写成的《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
古埃及象形文字
甲骨文
佛教
种姓制度
青铜器
《汉谟拉比法典》
金字塔
古代亚非文明总结
亚非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称为大河文明。
1、主要特点(共同点):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
②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农业文明)
③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主要特征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2、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流域定期泛滥,使其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城邦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著名城邦: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军事政治)
居民: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知识点1、古代希腊城邦
专题二 古代欧洲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海洋文明)
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
知识点2、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时间\人物: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内容:
①主权在民:扩大公民的权利-(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②轮番而治(抽签产生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④建立津贴制度 (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积极
局限: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①开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②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知识点 4 古罗马的兴衰
1、城邦兴起: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
①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制国家没有君主)
②政治制度: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最高权力机关;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③法制建设: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意义:使量刑定罪有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曲解和滥用。
④对外征服:罗马先后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西部地中海、东部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⑤衰落:在前73年的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⑥灭亡: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
①建立: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建立罗马帝国。
②黄金时期:2世纪,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③衰亡:4世纪末(395年),罗马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进入封建社会)
知识点5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神话: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刻艺术: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3、希腊建筑: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4、罗马建筑: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
5、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6、法学:罗马法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系统。《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7、公历: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文明代表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发源地 大河流域 海洋
基础 农业 对外贸易(工商业)
成就 金字塔、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甲骨文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特点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经济上以农耕为主。 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经济上工商业发达。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历法)
《荷马史诗》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掷铁饼者》
帕特农神庙遗址
凯旋门
苏格拉底
宙斯神像
罗马大竞技场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奠定动物学基础)
儒略历(以太阳历为基础,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
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秦朝建立
商鞅变法
夏朝建立
东周开始
中国
前221年
前356年
前2070年
前770年
25年
东汉建立
1世纪
529年
7世纪初
12世纪
1258年
481年
10世纪
646年
4世纪末
基督教产生
法兰克王国建立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法兰克王国开始推行封君封臣制
630年
伊斯兰教创立
默罕默德占领麦加
8世纪中期
日本开始大化改新
阿拉伯帝国形成
1453年
专题二 中古世界: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
时空观
时间 创始人 诞生地
教义 发展 与 传播 1世纪
耶稣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巴勒斯坦地区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什一税”
知识点1、基督教的传播
克洛维
基督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利用、扶持,形成思想上的统一、经济上的协调,从而形成完整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作用: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神权凌驾于一切,教会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教会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①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罗马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国王 皈依基督教,赐予教会土地,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③法兰克国王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对居民征收( )
知识点2、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1、法兰克王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
不同的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克洛维在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克洛维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①皈依基督教。②赏赐土地: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
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赏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3)封君和封臣制度(查理·马特改革)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无偿赏赐土地的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2、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①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后四处征伐,疆域与原来
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
王国。
②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实行“什一税”。
③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
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④分裂:841年查理去世。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时间: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封形式,实行有条件的分封。
内容:封臣义务:效忠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封君义务:给予土地、提供保护
影响:形成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
特点:①严格的等级性;②契约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③仪式性(“臣服礼”“授职礼”)
知识点3、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分封制度与封君封臣制度的比较(提示:从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比较)
项目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君封臣制
时间 西周、东周春秋时期 封建时代的西欧
分封 对象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以及先王后裔等 依附大封建主的封建主,依附于封建主的骑士等,相当于军功奖励的存在。
内容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封臣义务:效忠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封君义务:给予土地、提供保护
特点 以血缘为纽带,层层隶属,诸侯效忠于天子,大夫效忠于诸侯,如此大夫也效忠于天子,即效忠于上级的上级直至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各诸侯需要贡献上交地方产物,各诸侯皆属于天子。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欧洲各级封建主之间只效忠于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还有仪式性(“臣服礼”和“授职礼”)
各封建主只需上交物品,各封建主是相互独立的。和佃农交租的关系差不多。
影响/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但到后期,诸侯权力、势力越来越大,王室衰微。 形成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后期造成了封建割据,削弱了王权。
知识点4、西欧庄园
自营地
份地
兴起于9世纪,兴盛于11世纪(特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及土地构成?
庄园法庭:由领主或他的管家主持,起着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庄园的相对和平靠哪一个机构来维持?
作用:①庄园是中世纪西欧文明的代表。
②庄园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佃户在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后取得份地,领主不能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份地。
试比较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有何异同?【提示:交租方式(交什么),人身依附(属于谁),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等。】
不同点:①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并需缴纳“什一税”:中国古代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形式向地主交租。(代役租)
②西欧庄园农民依附于领主;中国古代农民依附于国家,人身相对自由。
③西欧庄园是领主式经济,对农民享有行政、经济和司法权;
中国古代是地主式经济,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没有其他权利。
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②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只进行简单的物品交换;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知识点5、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 兴起 从10世纪起,西欧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的兴起。
争取城市自由自治 手段:
形式:
结果:
影 响
大学 兴起
自治 地位
影响
课程 特点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典型代表:法国琅城)
(1)经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西欧庄园的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政治: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3)思想文化:推动大学的兴起,打破宗教对文化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2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大学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课程有文法、修辞、法学、医学和神学等,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点6、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4世纪末 527年 529年 1453年
拜占庭帝国建立
查士丁尼继位
罗马民法大全
灭亡
鼎盛
千年帝国—拜占庭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的: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消极: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了明确规定。
知识点7、日本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开始时间 主持人 学习方向
主要 内容 性质 影响 幕府 统治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 646年
孝德天皇
唐朝(遣唐使)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知识点7、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
伊斯 兰教 创立时间 创建者 诞生地
传播 7世纪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
阿 拉 伯 帝 国 形成 ①诞生: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②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基本统一
③扩张: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④灭亡:1258年,蒙古人灭亡
文学 翻译典籍: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数学:阿拉伯数字
医学:著《医学集成》和《医典》
文学:《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影响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古代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横跨
三洲的
大帝国
横跨亚、欧、非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并存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世界三大宗教
项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创立地点 古代印度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传说中的耶稣 穆罕默德
教义、 经典 众生平等,忍受苦难 “三藏”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圣经》 倡导人民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 《古兰经》
传播地区 东亚、东南亚 欧洲、美洲 西亚、中亚、北非
特点 对中国影响较大 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促进勒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