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基础:
1.“……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接受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成立民族自治机关 D.自我管理民族事务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最早在 中(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2年宪法
4.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当晚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西藏藏族选手 B.新疆维吾尔族选手
C.宁夏回族选手 D.云南白族选手
5.下列三幅图片中现象的出现与哪一战略有关( )
A.科教兴国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人才兴国战略
6.“十二五”期间,海南省政府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这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
B.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C.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D.方便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20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通了 、 、 等公路,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某铁路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全长1 142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提到的应是哪几条公路 是在什么期间修筑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条铁路是实施什么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提升
8.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9.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由此可见,我国重视( )
A.从经济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
B.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C.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深入
D.分散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权力
10.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位于半山腰上,被称作“悬崖村”。以前这里的孩子每天都要爬着悬崖才能去上学,十分危险,当地政府知道这件事后立马派人修建了钢梯,从而方便孩子上下学。这一变化充分说明了( )
A.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先进
B.当地政府关心教育事业的建设
C.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长足发展
12.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化三改”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们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祖国统一
15.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 ③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援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④在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宪法定国策]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
(2)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法律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二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 前提。
[政策作保障]
材料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2014年“两会”政府报告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互助促发展]
材料四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挽联
(4)材料四反映了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上采取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核心:
17.(历史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基础:
C 2.A 3.A4.D 5.B 6.A
7.答案:(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青藏、川藏、新藏。“一五”计划期间。
(3)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升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B 15.D
16.
答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此政策。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3)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措施: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为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核心:
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