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9 20: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八单元复习
一、汉字
粗鲁( )
水浒传( )
煞白( )
书籍( )
宴会( )
寝室( )
qǐn


yàn
shà

会认字
上瘾( )
饥饿( )
领悟( )


yǐn
比喻( )
呻吟( )
磁铁( )

shēn

发酵( )
反馈( )
鉴定( )
补偿( )
沥青( )
皎洁( )
jiǎo
kuì
jiào

jiàn
cháng
会认字
敌寇( )
沉甸甸( )
栩栩如生( )

diàn
kòu
心既到矣( )

shí
zhì

(识别)(学识)
(博闻强识)
多音字
chuán
zhuàn
(传说)(宣传)

(传记)(自传)

chāi

(出差)(美差)
(差劲)(差不多)
(差错)(差别)
(参差)
chā
chà
多音字
bēn
bèn

(奔跑)(飞奔)
(投奔)(奔头儿)
juǎn
juàn

(问卷)(试卷)
(卷尺)(卷曲)
多音字
耻辱 教诲 称谓 诵读 岂敢 舅舅 问津 斩断 限制 凯旋 讲述 贾家 衰败 刊登 琐碎 朴素 某人 诸葛亮
会写字
舅父 英雄 无限 述说 厌烦 荒唐 辛酸 访问 书刊 烦琐 质朴 刊物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真情实感
词语听写
勉勉强强 兴亡盛衰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质朴浅显 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流光溢彩 卖力地呐喊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沉甸甸的果实 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 香飘四野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词语补充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词语解释
一知半解(yì zhī bàn jiě):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索然无味(suǒ rán wú wèi):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词语解释
流光溢彩(liú guāng yì cǎi):流动的光影 ,满意的色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
如醉如痴(rú zuì rú chī):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fú xiǎng lián piān):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词语解释
牵肠挂肚(qiān cháng guà dù):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如饥似渴(rú jī sì kě):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词语解释
1、填字组词
wèi suǒ zhǎn
称( ) ( )事 ( )新
( )部 铜( ) ( )杀
( )河 ( )呐 ( )开









巩固练习
2、找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无(限 根) (刊 刑)物 盛(衰 哀)
朗(诵 涌) 教(诲 悔) 称(谓 胃)
(斩 崭)杀 (凯 恺)旋 (锁 琐)碎









二、知识点
复习内容:
①文言文背诵
②注释
③翻译
④道理
25.古人谈读书
是知也:
敏而好学: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敏以求之者也:
余尝谓:
漫浪诵读:
心到最急:
同“智”,智慧。
注释
此处指聪敏。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记住。
满足。
教诲。
此处指勤勉。
说。
随意。
要紧,重要。
喜好。
《古人谈读书》第一则: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古人谈读书》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一句是说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第二句话是说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三句是说孔子读书时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四句话说的是孔子勤勉的求学态度;第五句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第六句是说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告诉我们: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真正的智慧。
(2)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1、在课文中找出符合下列句释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巩固练习
2、按要求写句子。
(1)与学习态度有关
(2)与求学的态度有关
(3)“学”和“思”的关系
(4)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巩固练习
本文是按( )为线索来写的。分别写了( )、( )、( )。通过记叙自己的读书生活、读书感受以及对读书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

读书好
读好书
多读书
26.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哪句话总结了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
2、作者读书的方法:
问题梳理
①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②《红楼梦》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
③1980年后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④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
读书好:开卷有益。
多读书:博览群书。
读好书: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3、读书好在哪里?
4、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问题梳理
①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②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③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5、表格
问题梳理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四岁 国文教科书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耐人寻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是( ),起到( )的作用。
总的来说
总结概括
重点段落
《忆读书》中,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①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②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③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④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27.我的“长生果”
本文按( )顺序写了作者读书经历:看小画片时( );
看连环画时( );
读文艺书籍时( );
读中外名著时( )。
使我们懂得了( )的重要性,
领会了一些( )、( )的方法。
津津有味
如痴如醉、废寝忘食
不求甚解
着迷
写作
阅读
读书
时间
①阅读扩展了想象力。
②做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1、作者从童年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2、作者从童年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问题梳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这句话运用( )和( )描写,写出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2、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视觉
听觉
重点段落
比喻
《我的“长生果”》中,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喜爱。
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三、背诵
1、《古人谈读书》
2、日积月累:观书有感(其一)、(其二)
本单元背诵内容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心眼既不( ),
却只( )诵读,决不能( ),记亦不能( )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 )。( )既到矣,( )岂不
到乎
仔细
专一
漫浪




眼口
巩固练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 )一鉴开,
天光( )共徘徊。
( )那得清如许
为有( )活水来。
方塘
云影
源头
问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二
昨夜( )春水生,
蒙冲( )一毛轻。
向来( )推移力,
此日( )自在行。
江边
巨舰
中流
枉费
四、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