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9 10: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农民余粮必须上缴(余粮征集制)。
不可能。
苏俄粮食产量
苏俄粮食征购量
材料二:
无偿征购越来越严重,农民有意减产,抗拒粮食征集。粮食严重减产,播种面积急剧减少。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材料一:
严重饥荒
等待领取面包的饥民
喀琅斯塔德海军兵变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
1921年
3.内容:
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农民可自由买卖纳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5.作用: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4.实质: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
材料: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工业总产量指数
二、苏联的成立
1.时间:
2.全称:
1922—199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如何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
“苏联”
俄国名称演变:
沙俄(1547—1917);
苏俄(1917—1922);
苏联(1922—1991);
俄罗斯(1991—至今)
1924年列宁逝世
列宁与斯大林
斯大林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材料三: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威胁
要尽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三、苏联的工业化
1.开始:
2.重点:
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
①1928—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②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4.特点: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5.积极:
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物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6.消极:
“为我们的祖国输送更多原油!”
“让我们的计划实现!”
“为了我们祖国成千上万千瓦的电量!”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拖拉机生产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开拖拉机的妇女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T-34型坦克,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战舰
莫斯科地铁
四、农业集体化
1.背景:
2.时间:
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0世纪30年代初
3.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实质:
生产资料公有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坏了,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这笑话说明什么?
材料一:在集体农庄制度下,农民所有的财产都被国家征用,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种什么、何时种、采取何种措施、何时收割等,政府都有详细的规定。
——《苏联现代史论文集》
材料二:农业集体化以后, 据统计……苏联政府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对农民剥夺太多,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五、苏联模式
1.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企业没有主动性。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五、苏联模式
1.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积极: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4.消极: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材料一: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
用飞机锯木头
片面发展重工业
片面经济
材料二:
材料三: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材料四: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①政治上:健全民主与法制
②经济上: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民生上: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
启示:
十月革命后
反动势力联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集体化
巩固政权
引发危机
苏联成立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弊端暴露,阻碍发展
课堂练习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进行十月革命
C.实行苏联模式 D.实行改革开放
2.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苏俄政府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A
B
课堂练习
3.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
课堂练习
4.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建立
C.新宪法的制定 D.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5.《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