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9 10: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
的发展与挫折
美苏争霸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十月革命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28
19 36
19 21
19 18
19 17
18 48
19 22
19 53
诞 生
斯大林逝世
苏联新宪法
苏联
成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①东欧:
②亚洲:
③拉美:
古巴
中国
朝鲜
越南
东德
南斯拉夫
波兰
①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⑤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④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⑥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⑦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⑨刚果人民共和国
⑩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③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⑧贝宁人民共和国
20世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经互会” 的成立
①背景:
冷战,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②目的:
③时间:
④国家:
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
⑤影响:
C.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A.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B.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为了适应冷战,应对马歇尔计划
(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马歇尔计划(1948)
经互会(1949)
北约组织(1949)
华约组织(1955)
杜鲁门主义(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1947)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苏军武装干涉匈牙利十月事件
布拉格之春,苏军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
4.中苏建交
①过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A.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国建交
B.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影响:
加强社会主义力量,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材料一:苏联的农、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每年皮鞋产量仅约一亿六千三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材料二: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晚,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制的严重错误。但没有把个人崇拜的产生同苏联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苏共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后来,赫鲁晓夫又大搞起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①背景:
②措施:
A.政治: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③评价:
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斯大林逝世,老百姓纪念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破坏斯大林雕像
人们思想混乱
赫鲁晓夫大搞个人崇拜
材料三: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收益甚大,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350万公顷,赫鲁晓夫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增加七倍。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最终彻底破产。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
①背景:
A.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②措施:
③评价:
A.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同美国军备竞赛,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C.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B.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刺激
材料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占国民生产的40% ……
材料二:“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②措施:
③结果:
A.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B.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④评价:
突破斯大林模式,脱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
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
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
把苏联改死了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背景: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效不大,矛盾尖锐;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C.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政治多元化;
②表现:
A.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③实质:
社会制度改变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东欧剧变:波兰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宣告失败;
1991年,苏联解体(1922—1991)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职;
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加快;
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
启示:
①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④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⑤警惕西方“和平演变”阴谋……
一超多强
美苏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超多强
美苏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的演变
苏联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各国
推广
勃列日涅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解体
改革
弊 端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体制
东欧巨变
一国到多国
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课堂练习
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
A.列宁 B.普京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C
A
课堂练习
3.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
A.叶利钦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苏联解体说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D
B
课堂练习
5.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
①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④苏联立即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