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6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6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9 10: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玩偶之家
易卜生
文体知识
第一部分
戏 剧
1,概念: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2.戏 剧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语言是戏剧的基础,
是戏剧第一要素。)
3.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
①按容量大小, 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②按表现形式, 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③按题材, 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④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和正剧,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时间、地点、服饰、道具),人物动作、神态说明,人物上下场等。
(2)人物语言(台词)
它是性格化的,富有动作性,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3)戏剧语言的特色
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1906),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出生于挪威南部一个商人家庭。
由于父亲破产,只接受过几年小学教育。16岁入药材店当学徒,22岁去首都奥斯陆参加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挪威民族独立运动)并从事写作。
1849年开始戏剧创作,1851—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共写剧本26部。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
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晚年回到挪威,他去世后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
欧阳修
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1850一1868
早期
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1809一1890
中期
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1891一1906
晚期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四大问题剧又被称为当代现实剧,包括 《社会支柱》 (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82年)。
在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中,易卜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号”,被后人称之为 “伟大的问号”,引导着当时的人们对当时的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易卜生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社会支柱》是易卜生第一次写社会问题剧,在这部剧中,易卜生写出了不健康灵魂的典型——博尼克,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时也提出了社会支柱的问题,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
《群鬼》塑造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阿尔文太太的形象,也写出了当时男人们的不负责任和腐败的生活,引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揭露了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本质和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不幸,但是,在这部作品中阿尔文太太最终以悲剧结尾。
社会问题剧
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
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社会问题剧”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新文化运动时期,易卜生的许多作品相继被翻译并传播到中国,特别是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四卷六期),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
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中国女性的效仿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
将妇女问题升华为社会问题,无疑会增强中国人对于思想启蒙的关注热情,而《玩偶之家》中国化的阐释,又直接导致了五四时期“所有价值观念的变革”。易卜生以其《玩偶之家》拯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
重要影响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妇女解放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79年他给妇女解放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她们发动的强大妇女解放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创作背景
初步感知
第三部分
解 题
①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剧情简介
圣诞节就要到了,海尔茂和娜拉夫妇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新年伊始,海尔茂就要到银行担任经理,以前当律师时收入不稳定的那种日子就要结束了。
这时,娜拉的旧友林丹太太来访。在和林丹太太的交谈中,娜拉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件事:她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便得了重病,为了让丈夫到意大利疗养,她私自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因父亲也病危,她便伪造父亲的签名签署了借据。
海尔茂的病总算在意大利治好了。等回到家里,为了还清债务,娜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在夜晚偷偷干一些抄写工作。但她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丈夫有帮助的事。
这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访。娜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原来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即将出任经理的那家银行的职员,这家银行正在进行人事调整,柯洛克斯泰很可能被解雇,他便以借据来要挟娜拉设法为他保全在银行中的职位,否则就要把娜拉的犯罪行为告诉海尔茂。
娜拉非常气愤,但不得已只好向丈夫求情不要解雇他。但丈夫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发出通令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气急败坏的柯洛克斯泰随即就给海尔茂写了一封揭露真相的信件。
娜拉情急之下向林丹太太求助,林丹太太为此事去找柯洛克斯泰,结果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充满幸福感的柯洛克斯泰决定去取回那封揭露秘密的信,林丹太太却劝他不用着急。
海尔茂按每天的惯例下楼取信,娜拉急中生智用化装舞会缠住了他。
午夜归来,娜拉想说明一切,但为时已晚,海尔茂还是取回了那封信。海尔茂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将娜拉刻薄地辱骂了一番。
恰在此时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一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信和返还的那张借据。海尔茂见自己的名誉已经保住,立刻改变面目,对娜拉又温柔起来。
目睹此情此景,娜拉感慨万千,她看清了自己像玩偶一样被人摆布的可怜处境,并终于意识到她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在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离开那个“玩偶之家”。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同学(现为同事)
朋 友
昔日恋人
老朋友
夫妻
主要人物关系图
节选内容——第三幕
时间:圣诞节第二天
主要情节:
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
柯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娜拉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的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
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划分层次
全剧始终围绕着一条线索展开,即海尔茂和娜拉如何对待之前的一张借据,这张借据对推动主人公夫妻关系的发展和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多面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开头到“他拿了那些信走进自己的书房,随手关上门”,主要写海尔茂没看信之前对娜拉百般宠爱。(P100-P105)--发现借据之前
(2)从“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到“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主要写海尔茂看过信后,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P105-P106)--发现借据之后
(3)从“披着衣服在门厅里”到结尾,主要写当债主在娜拉朋友的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再做丈夫的玩偶,因而愤然出走。(P106-P114)--借据问题解决
梳理文脉
送走林丹太太
阮克大夫来访
收到柯洛克斯泰来信
娜拉与海尔茂决裂
课文情节
顺从的娜拉
觉醒的娜拉
反抗的娜拉
娜拉
分角色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故事发展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发现借据之前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发现借据之前
称呼、语言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因为我的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
我把披肩……我什么都没想,只是想你一个人。……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舞台说明
(动作)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搂着她……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
真是可恶极了……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
……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
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称呼、语言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吓了一跳\走过去开门……
舞台说明
(动作)
恶毒冷酷
自私怯懦
讨论:
1.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怎样的
第一封信出现后:
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
讨论:
2.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的好娜拉……\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高频词)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只要你老老实实……
称呼、语言: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舞台说明
(动作)
自私虚伪
假仁假义
娜拉的语言有何变化?她是个怎样的人?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
你做的事情都不错
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
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
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
(满不在乎)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
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
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痛苦不安
伤心绝望
清醒冷静
请结合全剧概括娜拉对丈夫海尔茂的情感变化过程。
信任、依赖
失望、憎恨
决裂、反抗
戏剧冲突,包括外部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和内部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戏剧冲突渗透于剧作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中,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
戏剧冲突的类型
(一)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从场次入手(注意舞台说明)
2、从情节入手(抓住主线)
(二)分析冲突性,把握戏剧主题
1、人与人的冲突
2、人物内心的冲突
3、人物与环境
阶级立场 道德品质
思想感情 心理状态
兴趣爱好 人际关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分析戏剧冲突
试简要分析本文中主要的戏剧冲突。
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海尔茂和娜拉夫妻之间的冲突
②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娜拉内心的冲突
海尔茂内心的冲突
③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主要指娜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突。
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环境是极不融洽的。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当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 的类型 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
人与他 人的矛 盾冲突
人与内 心的矛 盾冲突
人与环 境的矛 盾冲突
娜拉与海尔茂:这两个主人公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权利、地位而展开的。
娜拉与柯洛克斯泰:娜拉用假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此作为威胁,让娜拉说服海尔茂不要将自己辞退。
娜拉与阮克医生:爱对方与不被对方爱之间的矛盾。
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旧情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当娜拉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时,她既害怕事情真相被丈夫知晓,又盼望着奇迹的发生,相信海尔茂为了自己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
阮克大夫想向娜拉表明自己的爱慕之意,又害怕失去自己与娜拉的友谊。
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是大风呼啸的圣诞节前后,这种寒冷的自然环境与娜拉对开启新生活的期盼构成了矛盾冲突。
娜拉与一个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的矛盾冲突,而海尔茂就是这种社会环境的“人化”。
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矛盾冲突的特点:
1.尖锐激烈。
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
不 安于“玩偶”地位。
2.高度集中。
冲突被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
而展开。
3.紧张曲折。
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
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全剧的中心冲突发生在海尔茂和娜拉之间,起因是一张借据。这张借据对推动主人公夫妻关系的发展、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多面性、凸显剧作的思想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假若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
●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这个戏剧冲突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善变等形象,也表现了娜拉坚毅倔强、诚恳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
●对主题的呈现的作用。这个冲突通过普通家庭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引发的家庭矛盾,以小见大地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附庸地位,凸显了呼吁社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的尊严受到保障的思想主题。
揣摩戏剧语言
第五部分
戏剧语言包括 和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 , 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
第一, ,能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 ,戏剧语言 ;
第三, ;
丰富的潜台词
富有动作性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
要有个性化
鉴赏戏剧语言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P112)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陌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
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P107)
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P113)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P114)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分析人物形象
第六部分
戏剧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人物自身的直观行动来表现,正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
1.分析剧本的台词,挖掘潜台词
2.仔细体会舞台提示(说明)
3.分析戏剧冲突,弄清人物性格的变化
4.了解剧本的情节安排(误会、巧合等)
鉴赏人物形象
卢卡契就曾称赞说:“在现代文学中,易卜生写岀了也许是最为完美的对白。”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海尔茂的台词,看看在两次读信前后,海尔茂对妻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海尔茂)不同时期 语 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威胁)
看第二封信后(退回借据并致歉)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文本精读]  鉴赏剧中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舞台说明来认识剧中的人物。)
不同时期 语 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信前 称呼: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因为我的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我把披肩……我什么都没想,只是想你一个人。……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亲她的前额 对她看了一会儿 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 声音放低些 搂着她……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看第一封信后(威胁) 称呼: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真是可恶极了……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拉住她 惊慌倒退 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 吓了一跳…… 忘恩负义 翻脸无情
看第二封信后(退回借据并致歉) 称呼: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我的好娜拉……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高频词)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只要你老老实实……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 把信抢过来 慌忙拆信 快活得叫起来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 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自私虚伪 虚情假意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你真不讲理,不知好歹,你在这的日子难道不快活?你疯了,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像你这么没经验…丢了家,丈夫儿女,不怕人家说什么话!把你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难道你不信仰宗教?道德?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跳起来 勉强管住自己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反复无常、厚颜无耻、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原先一直是海尔茂压制娜拉,那么娜拉是如何幡然醒悟,打破自己的玩偶身份,转而占了上风,我们来继续品读戏剧语言,找找答案。
(娜拉)不同时期 语 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不同时期 语 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你做的事情都不错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现在你可以看信了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走到桌子旁边…吃惊…心不在焉…急忙接嘴…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低声自言自语… 痛苦不安
幻想奇迹
看第一封信后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叫起来…竭力想脱身…走近他一步…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不作声,只是眼睛盯着他…冷静安详…站着不动 伤心绝望
日趋冷静
看第二封信后 我呢?这三天我真不好过。谢谢你饶恕我。 莫名其妙得瞧着他…从右边走出去… 心灰意冷
清醒冷静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满不在乎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 决心反抗
追求独立
和个性解放
【抓冲突,析人物】试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娜拉和海尔茂的形象特点
(1)娜拉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 “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2)海尔茂
表面上: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
主题探究
第七部分
娜拉出走的原因?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②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③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④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娜拉的觉醒
想象与现实矛盾落差带来觉醒
女性意识觉醒
奇迹——娜拉对现实的所有解释
想象甜美无忧的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她省吃俭用经营家庭)
想象丈夫知道借款真相后为之感动
想象丈夫知道真相后保护她,承担责任
不再相信奇迹——娜拉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泥娃娃孩子” “要饭的叫花子” “玩偶老婆” “耍把戏过日子”
指涉男女平等的人格尊严、婚姻规范、家庭道德
人的觉醒和人性解放
“妇女的社会问题应当给予解决,但是那不是我创作的原始动机,我的创作的目的是描写人类。——易卜生”
首先我是一个人
质疑宗教:我要想一想,对我合用不合用
道德:我实在不明白。我摸不清。
法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指涉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之于人的合理性,关于人的自由与权利。
娜拉觉醒:女性人生自由——人的精神自由、人性解放
主题解析
家庭主题
《玩偶之家》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的妇女平权问题。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在易卜生之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
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
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
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的不公正。
娜拉: 是咱们的家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
海尔茂: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海尔茂: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娜拉:千千万万的女人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种,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
主题解析
法律主题
1. 在法律面前,女人的地位远远低于男人。
林丹太太:做老婆的不得她丈夫的同意没法子借钱。
2. 那个时代,法律是完全的不平等,也不完善的。
娜拉: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得病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
娜拉的深切控诉,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伪善及不合理的揭示。
主题解析
宗教主题
海尔茂: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指导你?难道你不信宗教?
娜拉: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除了行坚信礼的时候牧师对我说的那套话,我什么都不知道。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诚然,当时的宗教对人的行动有指导作用,但同时也限制着人们的行动。
宗教所要求的仁义道德不过是人心解放的枷锁,海尔茂用宗教的责任想让娜拉留下不过是最大的讽刺。
主题解析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的死亡
剧作者通过主人公娜拉的切生体验,宣告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娜拉对托伐·海尔茂的心理过程是:
迷茫的完全的信任 —— 强烈的失望 —— 幡然的醒悟
(娜拉和海尔茂的关系是和谐、美满 对立、解体)
这样的过程也是让女主人公放下一切离开的前提,也是她从幻想的爱情中醒来的过程。
《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总结主题
本文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了虚伪、冷酷、道貌岸然的海尔茂形象和美丽、善良、具有牺牲精神、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娜拉形象,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立场。
《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易卜生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艺术特点
第八部分
①戏剧场景高度集中。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
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
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
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突转”的艺术手法
戏剧结构技巧术语。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章剧情突然转变。
《玩偶之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到娜拉家请求她向她丈夫求情不要开除他,但娜拉拒绝了,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她从顺境转入了逆境。这一"突转”使她发现她的行动在法律面前却是犯罪,并开始怀疑这种“法律”。观众则通过这一突转,开始发现娜拉和海尔茂之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发现法律对妇女权力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