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 物质科学-空气选择专项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 物质科学-空气选择专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0 19:55:1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中考 物质科学-空气选择专项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浦江期中)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经搅拌使其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现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生成的固体质量为纵坐标,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的锌粉质量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银反应
B.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
C.乙图中表示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之比是
D.甲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和铁的质量总和
2.(2022九上·定海期中)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序号 错误实例 错因分析
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SO2+NaOH=Na2SO4+H2O 只缺少沉淀符号
C Fe+S=FeS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纯碱不正确
A.A B.B C.C D.D
3.(2022九上·淳安期中)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 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 y表示(  )
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 pH D.溶质的质量
4.(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事实与相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
A.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一般可用AgNO3溶液:AgNO3+HCl=AgCl↓+HNO3
B.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4Al+3O2=2Al2O3
C.工业炼铁常采用CO作为还原剂:Fe2O3+3CO2Fe+3CO2
D.使用Ca(OH)2治疗胃酸过多症:Ca(OH)2+2HCl=CaCl2+2H2O
5.(2022九上·海曙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1g氢气和1g氧气反应能生成2g水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D.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也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6.(2022九上·海曙期中)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0 4.0 2.0
反应后质量/g 3.2 X 8.8 2.0
A.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X的值为1.6
D.若继续反应至b反应完全,则此时反应后a的剩余质量为0.4g
7.(2022九上·余姚期中)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没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形管中液面一直保持相平
B.两支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形管中液面最终情况为左降右升
D.依据U形管中最终液面的高低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8.(2022九上·余姚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9.(2022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〇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该是(  )
A. B. C. D.
10.(2022九上·宁波月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X 26 2 12
反应后质量(g) 18 1 2 3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2022九上·宁波月考)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12.(2022九上·宁波月考)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
A.9.2g B.6.9g C.4.6g D.2.3g
13.(2022九上·杭州月考)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14.(2022九上·瑞安期中)将n克的铁粉和镁粉分别加入到两个烧杯中,再向烧杯内逐渐滴加稀硫酸至m克,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滴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若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镁粉为t克时( t≠n),重复实验,绘制图像。下列图像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15.(2022九上·金华月考)将质量相等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盐酸都已完全反应
C.锌可能反应完,镁、铁一定过量
D.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16.(2022九上·湖州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7.(2022九上·镇海期中)甲醛是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R的化学式为(  )
A.CH2O B.C2H4O2 C.CH4 D.CHO2
18.(2022九上·镇海期中)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化铜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铜溶液
19.(2022九上·海曙月考)在反应X+2Y=R+2M中(方程已配平),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16∶9 B.23∶9 C.32∶9 D.46∶9
20.(2022九上·萧山月考)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哪种物质反应(  )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21.(2022九上·宁波期中)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2.(2022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
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2022九上·嘉兴月考)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年糕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空气接触
B.薯片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月饼放铁粉包:能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海苔放生石灰包:能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
24.(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2+2HNO3= Zn(NO3)2+2HCl B.2Fe2O3+6HCl=2FeCl3+3H2↑
C.Cu(OH)2+2HCl=CuCl2+2H2O D.BaSO4+K2CO3=BaCO3↓+K2SO4
25.(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
A.Fe +CuSO4=FeSO4+ Cu B.CuO+COCu+CO2
C.H2 +CuOCu+ H2O D.Fe+H2SO4=FeSO4+ H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由图像确定加入锌的质量与固体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A、 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亚铁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都是硝酸锌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乙图为反应的锌的质量与生成银和铁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
Zn+2AgNO3=2Ag+Zn(NO3)2 增 Zn+Fe(NO3)2 =Fe+Zn(NO3)2 减
65 216 151 65 56 9
a 1 b 1
a=,b=
则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比为9:151,符合题意;
D、 甲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银和铁的质量总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氢氧化钠俗称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不是生成硫酸铁,错因是生成物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给方程式化学式错误,未配平且少沉淀符号,符合题意;
C、铁与硫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所给方程式反应条件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为碳酸钠俗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时,反应物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分析。
【解答】A、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沉淀为生成物,随稀硫酸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为反应物,随硫酸的加入会不断减少,最终完全反应,不会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C、 溶液的 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然后再小于7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至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溶质质量为0,然后继续加稀硫酸,又变成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又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产生微溶硫酸银,微溶物影响沉淀验证分析;
B、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分析;
C、根据炼铁条件为高温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腐蚀性分析。
【解答】A、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产生微溶硫酸银,干扰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致密氧化铝膜,起保护作用,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C、工业炼铁条件是高温,不是点燃,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8:1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8:1, 1g氢气和1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不能生成2g水 ,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不符合题意;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是由于反应产生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否未参与反应 ,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6.4+3.0+4.0-3.2-8.8=1.6,a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d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为a+bc,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x=1.6,符合题意;
D、a和b反应的质量比为3.2:1.4=16:7,若继续反应至b完全,则需a的质量为3.2g,则此时反应后a剩余质量为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镁和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时,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生成溶液镁小于铁及反应时氢气产生越多试管内压强越大分析。
【解答】A、最终金属没有剩余,等质量镁与铁与盐酸反应,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则U形管液面镁端液面会下降,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镁和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因镁产生氢气质量多,则两支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镁小于铁 ,不符合题意;
C、镁产生氢气质量大,则压强大于铁一端,U形管中液面最终情况为左降右升 ,符合题意;
D、依据U形管中最终液面的高低只能判断哪种金属产生氢气多少,无法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则相同时间产生氢气质量锌大于铁,最终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pH从大于7至等于7,最终接近于3,但不会低于3 ,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吸收饱和溶液中溶剂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小,溶质会析出,故溶质质量会减小,且反应时随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也会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硫酸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天平右盘可知,反应物中应该有10个P原子和4个O原子。根据左盘情形可知,方框内应该是4个氧原子,即2个氧分子,那么模型应该为:。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大为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X的值;
(3)将反应前后的质量相减,然后再作比即可;
(4)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X+26+2+12=18+1+2+32,解得:x=13,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后,M的质量增大:18g-13g=5g;N的质量减小:26g-1g=25g;P的质量增大:32g-12g=20g。则反应物只有1种,生成物有2种,为分解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中N、P的质量比:25g:20g=5:4,故C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前后物质Q的质量保持不变,它可能是催化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装置特点、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二氧化碳的收集及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可利用拉注射器活塞,通过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来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应长导管进气,不符合题意;
D、验满时需将燃着木条放在短导管处,若熄灭则证明已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由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装置内减少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质量,最后由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计算钠元素质量。
【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106:44=x:4.4g
x=10.6g
则氢氧化钠质量为8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10.6g×+8g×=9.2g;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含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与氯化铜反应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由产生沉淀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所需氢氧化钠质量分析。
【解答】A、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与氯化铜反应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B、P点溶液为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铜 ,不符合题意;
C、M点为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多,质量分数大 ,不符合题意;
D、沉淀完全时产生9.8克氢氧化铜,由方程式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m1-40g)×10% 9.8g
m1 =120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相等,等质量镁和铁完全反应,镁消耗硫酸质量大于铁,产生氢气质量镁大于铁分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 n克铁和镁与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相等,说明所加金属过量, 若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镁粉为t克时( t≠n),若t>n,则图像仍是原图像,若t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由活动性决定,越强则反应越快,相同化合价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分析。
【解答】A、三金属活动性为镁>锌>铁,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产生氢气最多的为X,即X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X表示镁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最终三金属生成氢气相等,说明盐酸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C、因等质量金属产生相等氢气时所用质量锌>铁>镁,所以反应结束后产生等量氢气,锌可能反应完,镁和铁一定过量,不符合题意;
D、镁、铁一定过量,锌可能反应完 ,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C、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
D、根据有气体、沉淀、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A、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符合题意;
D、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如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有沉淀和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钾4、锰4、氧40,氢12、硫6,反应后为:钾4、锰4、氧45、氢22、硫5、碳5,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5R中含有5个氧原子、5个碳原子、10氢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CH2O;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溶液成分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 由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H2O
80 98
可知,反应后溶液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
A、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钠、硫酸钠反应,符合题意;
C、氯化钡可与硫酸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由方程式确定出R和M的反应质量比,再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确定Y的质量,从而计算Y和M质量比。
【解答】 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由方程式可知R和M反应的质量比为22:18,生成4.4克R时,生成M的质量为3.6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6gX反应的Y的质量为4.4+3.6-1.6=6.4g, 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6.4g:3.6g=16:9;
故选A。
20.【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成分,再由酸和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各物质是否反应分析。
【解答】 由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40 36.5
可知, 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过量,即混合后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
A、硫酸铜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分析,结合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及化学反应实质解答。
【解答】A、生成物为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只是重新组合 ,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溶液pH会从等于7下降至小于7,错误;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盐酸,所以沉淀应从原点开始增加,错误;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由氯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最终产生氯化镁相等,而等质量氧化镁和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时,氧化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碳酸镁,产生氯化镁质量氧化镁大于碳酸镁,正确;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溶质质量分数会随硝酸钾溶解而增大,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正确;
故选C。
2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
【解答】A、 年糕真空包装,可能使食品不与空气接触 ,以防止腐烂变质,不符合题意;
B、 薯片充氮气,可防止薯片与空气接触变质,并且气体填充防止食品变形 ,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可消耗氧气和水, 月饼放铁粉包,可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海苔放生石灰包可除去包装袋内的水蒸气 ,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C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复分解反应需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解答】A、 ZnCl2和HNO3不能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正确,符合题意;
D、BaSO4是沉淀,不能和K2CO3 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答案】A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类别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金属与盐的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中考 物质科学-空气选择专项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浦江期中)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经搅拌使其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现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生成的固体质量为纵坐标,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的锌粉质量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银反应
B.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
C.乙图中表示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之比是
D.甲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和铁的质量总和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由图像确定加入锌的质量与固体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A、 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亚铁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都是硝酸锌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乙图为反应的锌的质量与生成银和铁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
Zn+2AgNO3=2Ag+Zn(NO3)2 增 Zn+Fe(NO3)2 =Fe+Zn(NO3)2 减
65 216 151 65 56 9
a 1 b 1
a=,b=
则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比为9:151,符合题意;
D、 甲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银和铁的质量总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九上·定海期中)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序号 错误实例 错因分析
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SO2+NaOH=Na2SO4+H2O 只缺少沉淀符号
C Fe+S=FeS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纯碱不正确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氢氧化钠俗称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不是生成硫酸铁,错因是生成物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给方程式化学式错误,未配平且少沉淀符号,符合题意;
C、铁与硫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所给方程式反应条件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为碳酸钠俗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九上·淳安期中)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 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 y表示(  )
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 pH D.溶质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时,反应物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分析。
【解答】A、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沉淀为生成物,随稀硫酸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为反应物,随硫酸的加入会不断减少,最终完全反应,不会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C、 溶液的 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然后再小于7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至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溶质质量为0,然后继续加稀硫酸,又变成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又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事实与相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
A.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一般可用AgNO3溶液:AgNO3+HCl=AgCl↓+HNO3
B.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4Al+3O2=2Al2O3
C.工业炼铁常采用CO作为还原剂:Fe2O3+3CO2Fe+3CO2
D.使用Ca(OH)2治疗胃酸过多症:Ca(OH)2+2HCl=CaCl2+2H2O
【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产生微溶硫酸银,微溶物影响沉淀验证分析;
B、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分析;
C、根据炼铁条件为高温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腐蚀性分析。
【解答】A、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产生微溶硫酸银,干扰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致密氧化铝膜,起保护作用,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C、工业炼铁条件是高温,不是点燃,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九上·海曙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1g氢气和1g氧气反应能生成2g水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D.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也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8:1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8:1, 1g氢气和1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不能生成2g水 ,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不符合题意;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是由于反应产生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2九上·海曙期中)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0 4.0 2.0
反应后质量/g 3.2 X 8.8 2.0
A.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X的值为1.6
D.若继续反应至b反应完全,则此时反应后a的剩余质量为0.4g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否未参与反应 ,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6.4+3.0+4.0-3.2-8.8=1.6,a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d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为a+bc,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x=1.6,符合题意;
D、a和b反应的质量比为3.2:1.4=16:7,若继续反应至b完全,则需a的质量为3.2g,则此时反应后a剩余质量为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九上·余姚期中)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没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形管中液面一直保持相平
B.两支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形管中液面最终情况为左降右升
D.依据U形管中最终液面的高低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镁和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时,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生成溶液镁小于铁及反应时氢气产生越多试管内压强越大分析。
【解答】A、最终金属没有剩余,等质量镁与铁与盐酸反应,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则U形管液面镁端液面会下降,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镁和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因镁产生氢气质量多,则两支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镁小于铁 ,不符合题意;
C、镁产生氢气质量大,则压强大于铁一端,U形管中液面最终情况为左降右升 ,符合题意;
D、依据U形管中最终液面的高低只能判断哪种金属产生氢气多少,无法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2九上·余姚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室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则相同时间产生氢气质量锌大于铁,最终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pH从大于7至等于7,最终接近于3,但不会低于3 ,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吸收饱和溶液中溶剂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小,溶质会析出,故溶质质量会减小,且反应时随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也会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 ,硫酸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〇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天平右盘可知,反应物中应该有10个P原子和4个O原子。根据左盘情形可知,方框内应该是4个氧原子,即2个氧分子,那么模型应该为:。
故选D。
10.(2022九上·宁波月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X 26 2 12
反应后质量(g) 18 1 2 3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大为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X的值;
(3)将反应前后的质量相减,然后再作比即可;
(4)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X+26+2+12=18+1+2+32,解得:x=13,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后,M的质量增大:18g-13g=5g;N的质量减小:26g-1g=25g;P的质量增大:32g-12g=20g。则反应物只有1种,生成物有2种,为分解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中N、P的质量比:25g:20g=5:4,故C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前后物质Q的质量保持不变,它可能是催化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22九上·宁波月考)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装置特点、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二氧化碳的收集及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可利用拉注射器活塞,通过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来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应长导管进气,不符合题意;
D、验满时需将燃着木条放在短导管处,若熄灭则证明已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2九上·宁波月考)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
A.9.2g B.6.9g C.4.6g D.2.3g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由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装置内减少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质量,最后由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计算钠元素质量。
【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106:44=x:4.4g
x=10.6g
则氢氧化钠质量为8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10.6g×+8g×=9.2g;
故选A。
13.(2022九上·杭州月考)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含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与氯化铜反应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由产生沉淀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所需氢氧化钠质量分析。
【解答】A、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与氯化铜反应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B、P点溶液为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铜 ,不符合题意;
C、M点为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多,质量分数大 ,不符合题意;
D、沉淀完全时产生9.8克氢氧化铜,由方程式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m1-40g)×10% 9.8g
m1 =120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2九上·瑞安期中)将n克的铁粉和镁粉分别加入到两个烧杯中,再向烧杯内逐渐滴加稀硫酸至m克,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滴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若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镁粉为t克时( t≠n),重复实验,绘制图像。下列图像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相等,等质量镁和铁完全反应,镁消耗硫酸质量大于铁,产生氢气质量镁大于铁分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 n克铁和镁与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相等,说明所加金属过量, 若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镁粉为t克时( t≠n),若t>n,则图像仍是原图像,若t故选C。
15.(2022九上·金华月考)将质量相等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盐酸都已完全反应
C.锌可能反应完,镁、铁一定过量
D.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由活动性决定,越强则反应越快,相同化合价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分析。
【解答】A、三金属活动性为镁>锌>铁,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产生氢气最多的为X,即X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X表示镁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最终三金属生成氢气相等,说明盐酸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C、因等质量金属产生相等氢气时所用质量锌>铁>镁,所以反应结束后产生等量氢气,锌可能反应完,镁和铁一定过量,不符合题意;
D、镁、铁一定过量,锌可能反应完 ,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2九上·湖州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C、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
D、根据有气体、沉淀、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A、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符合题意;
D、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如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有沉淀和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2九上·镇海期中)甲醛是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R的化学式为(  )
A.CH2O B.C2H4O2 C.CH4 D.CHO2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钾4、锰4、氧40,氢12、硫6,反应后为:钾4、锰4、氧45、氢22、硫5、碳5,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5R中含有5个氧原子、5个碳原子、10氢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CH2O;
故选A。
18.(2022九上·镇海期中)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化铜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铜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等质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时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溶液成分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将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 由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H2O
80 98
可知,反应后溶液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
A、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钠、硫酸钠反应,符合题意;
C、氯化钡可与硫酸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2九上·海曙月考)在反应X+2Y=R+2M中(方程已配平),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16∶9 B.23∶9 C.32∶9 D.46∶9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由方程式确定出R和M的反应质量比,再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确定Y的质量,从而计算Y和M质量比。
【解答】 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由方程式可知R和M反应的质量比为22:18,生成4.4克R时,生成M的质量为3.6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6gX反应的Y的质量为4.4+3.6-1.6=6.4g, 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6.4g:3.6g=16:9;
故选A。
20.(2022九上·萧山月考)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哪种物质反应(  )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成分,再由酸和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各物质是否反应分析。
【解答】 由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40 36.5
可知, 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过量,即混合后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
A、硫酸铜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不与氯化钠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2022九上·宁波期中)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分析,结合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及化学反应实质解答。
【解答】A、生成物为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只是重新组合 ,符合题意;
故选D。
22.(2022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
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溶液pH会从等于7下降至小于7,错误;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盐酸,所以沉淀应从原点开始增加,错误;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由氯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最终产生氯化镁相等,而等质量氧化镁和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时,氧化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碳酸镁,产生氯化镁质量氧化镁大于碳酸镁,正确;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溶质质量分数会随硝酸钾溶解而增大,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正确;
故选C。
23.(2022九上·嘉兴月考)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年糕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空气接触
B.薯片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月饼放铁粉包:能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海苔放生石灰包:能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
【解答】A、 年糕真空包装,可能使食品不与空气接触 ,以防止腐烂变质,不符合题意;
B、 薯片充氮气,可防止薯片与空气接触变质,并且气体填充防止食品变形 ,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可消耗氧气和水, 月饼放铁粉包,可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海苔放生石灰包可除去包装袋内的水蒸气 ,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2+2HNO3= Zn(NO3)2+2HCl B.2Fe2O3+6HCl=2FeCl3+3H2↑
C.Cu(OH)2+2HCl=CuCl2+2H2O D.BaSO4+K2CO3=BaCO3↓+K2SO4
【答案】C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复分解反应需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解答】A、 ZnCl2和HNO3不能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正确,符合题意;
D、BaSO4是沉淀,不能和K2CO3 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
A.Fe +CuSO4=FeSO4+ Cu B.CuO+COCu+CO2
C.H2 +CuOCu+ H2O D.Fe+H2SO4=FeSO4+ H2↑
【答案】A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类别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金属与盐的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