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8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时间
原因
目的
原始社会后期
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 商业贸易概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元明清时期
出现“商人”;商贸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私商”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市坊制度,商业区和住宅区在时间、空间上有严格的界限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
地域性“商帮”兴盛(徽商、晋商)
工商业市镇兴起;
大额贸易和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2、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垄断商路
阿拉伯商人: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
3.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主要贸易通道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商品
运往中国的商品
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机构 唐宋
清朝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
4.丝绸之路
罗马:1世纪前后,穿中国丝绸成为时尚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牙。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到唐朝。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5、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基本概况)
2、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概况)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概况)
3.商业契约
古代世界 ①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重要财产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证明财产所有权。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古代中国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 推动事件 主要方式 结果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
(15末-18世纪)
工业革命
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来,把越来越来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19世纪中期)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
殖民扩张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地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发展变化的表现:
(1)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3)商品流通种类和数量增多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经营方式 近代欧洲
商品交易所
银行
证券交易所
百货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
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②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近代银行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办的第一家银行
股份制企业
大型百货公司
证券机构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20)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课堂巩固
时间 生铁 铜 煤 石油 轻重工业比重
1860年 84万吨 1.2万吨 1820万吨 50万桶 2.4:1
1900年 1401万吨 1035万吨 2.4亿吨 6362万桶 1.2:1
A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①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②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
2.“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1)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目的、措施、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 (1921-1928)(背景、措施、实质、影响)
③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
(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国内外战争,保证军事战争胜利
①余粮征集制
②国有化政策
③取消自由贸易
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性质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年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固定的粮食税
②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
③实行自由贸易
国家掌控经济命脉前提下,恢复市场和私有制
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中期
苏联迫切需要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强大工业国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等
高度集中
计划经济
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特点 影响
2.“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
①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表现:P48
③应对:A、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B、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①经济快速增长: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原因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
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
经济的快速增长。
b.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
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
②问题: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如: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现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①经济状况: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②结果: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2)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③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中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②措施: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③成效:20C60S-70S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④挑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4)发展中国家
4.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发展情况: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对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国际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
①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②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④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
①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②目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中国加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影响:A、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B、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 务贸易;
1.国际贸易组织
①20世纪后期以来,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2、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
(1)表现:
(2)影响:
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二战后初期的国际金融
(1)标志: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组成: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三、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运营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运行机制
宗旨
主要业务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成立时间:1945年
地点:华盛顿
性质:世界两大金融机构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G)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2.金融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表现
①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问题
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表现: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仅次于美日;
(3)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4)2016年人名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金融电子化
(1)条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