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4个字。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贺老师的语文课堂,这节课将由我带领大家开启文学之旅,去感受四季的魅力。你们准备好了吗?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寻找四季啦,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出示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师:你眼中的四季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
预设:我眼中的四季是美好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
预设:我眼中的四季是不同的,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魅力。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每个季节的了解。)
预设:我最喜欢冬季,因为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特别开心。
预设:我最喜欢夏天了,夏天阳光明媚,百花齐放,我们可以去郊游。
预设:我最喜欢秋天,秋天气候凉爽,也是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
预设:我最喜欢春天,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勃,特别美好。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识读字词
识读字词
1.师:请你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看看谁是最棒的。
2.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课件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
(2)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3)游戏巩固:找朋友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请看屏幕上的词语,四个词语和相应的短语连起来。(把“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四个词语和相应的短语连起来。)识记多音字“降”。
师:同学们,你们找的可真准确,老师为你们点赞。正是“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教师指导多音字“降”的读音,学生熟记。
(4)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秋霜吗?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知识链接:理解什么是“秋霜”。
认读短语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
3.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4.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5.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6.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朗读会认的生字,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在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生字词。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生字吧,看谁把生字掌握的最好。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可爱的生字宝宝都藏在泡泡里了,让我们一起去追它们吧。
2.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喽,“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3.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吧,要读准字音哦!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好。看到大家学的这么认真,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有关四季的儿歌吧。
春风暖,布谷叫,小苗出土咧嘴笑,
夏天热,蝉儿叫,荷花出水咧嘴笑,
秋天凉,雁儿叫,颗颗棉桃咧嘴笑,
冬季里,雪花飘,朵朵梅花咧嘴笑,
过新年,放鞭炮,小朋友们咧嘴笑。
4.同学们,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请根据图片把课文背诵下来吧。
四、回顾总结
小练习:
师:瞧,生字宝宝躲起来了,小云朵带着拼音来找生字,你能帮助他们吗?——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生字宝宝在你们的帮助下,跟着拼音回了家。
师:这时,太阳公公出现了!他想考考大家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我们一起来回答吧。
最后,老师也要给大家布置个任务:模仿课文中的短语填空。一起来试试吧,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时光老人的四个孩子,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