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透镜成像的应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同学测一物体长度时,使用了放大镜读刻度尺的值,如果测量方法都正确,则读数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读出结果
2、小丑鱼是生活在热带的一种颜色艳丽的小鱼,因为它的体积太小,水族馆将它放入如图所示的球形鱼缸中,我们才能看到他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小丑鱼不具有惯性 B、球形鱼缸起到了凸面镜的作用
C、我们看到它身上的红色条纹,是因为有红光射入我们的跟睛 D、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D、放大镜只能成虚像
4、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颜料的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B、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一件红色衣服在只有绿光的房间里是绿色的
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照相机成虚像 D、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6、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7、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8、下列各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A、日偏食 B、水中的月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照片中的景象 D、电影屏幕上的图象
9、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
A、 B、
C、 D、
10、下列影与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体温计,请写出两点它在使用过程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
(1) _________ ;
(2) _________ .
12、如图所示,图(a)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范围是 _________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 ℃;为了提高体温计的测量精度,特意将液管做得很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看清液面的位置.为此,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如图(b)所示,读数时视线应沿图中所示的 _________ (A/B/C/D),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_________ 的原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_________ 的 _________ 像.
14、“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山清水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从在开动的游船上观光时,若以三山仙岛为参照物,他是 _________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游客用傻瓜相机对着远处美景拍照,他在胶卷上得到的是 _________ 的实像(选填“缩小”或“放大”)
15、2003年上半年,人类面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非典型肺炎(SARS)的威胁.科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呈不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直径100nm,即 _________ m.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持续的高烧.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_________ ℃.常用的体温计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型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_________ 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_________ 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为了维护无锡内环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对车辆实行限速.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C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表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片信息分析:(提示:车辆行驶的距离均为相邻路灯间距的整数倍.)
(1)C车 _________ (选填:“已经超速”、“没有超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计算发现相邻路灯间距为 _________ m.
(3) _________ 图(选填“甲”或“乙”)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近.
17、交通部门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对一些道路上车辆进行限速,假设某段道路车辆限速为80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 _________ 车(选填“A”、“B”或“C”)在超速行驶, _________ 图(选填“甲”或“乙”)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远.
18、张望一家在海洋公园游玩时,细心的张望在海洋馆里又发现了很多物理现象.
(1)图甲中所示的鱼是刺豚鱼,全身长满了硬刺,平时紧贴身体,一旦生气或受到惊扰时,就会急速大口淹海水或空气使身体迅速膨胀(图乙所示),使全身的刺都竖起来,它所受到的浮力将 _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张望将漂亮的观赏小鱼投入到圆形鱼缸中,发现鱼缸中小鱼“变大了很多”(图丙所示).张望所看到的是鱼儿的 _________ .(填“实物”、“实像”或“虚像”)
19、在“文正实验学校艺术周”活动中,八年级的全体同学在操场上放声歌唱的情景你应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下列几个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
(1)获一等奖的王洪宇同学在唱歌时,本班的同学不看也能知道是在他唱歌,他们是根据 _________ 来判断的;
(2)表演的同学在唱歌时,其他同学热烈鼓掌,掌声由于 _________ 而产生的;
(3)同学们能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_________ 传播的;
(4)同学的声音经过话筒和音响系统后出来的声音的 _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增加;
(5)在活动过程中,操场上教学楼的影子越来越 _________ ,这可用 _________ 来解释;
(6)学校《文正风》唐主编用照相机拍照,为了使成的像更大一些,唐主编应该 _________ (选填“靠近”“远离”)表演的同学.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物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0、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_________ 的 _________ 像.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 ℃,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 .
21、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来看,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例如:测量体温时,一般将体温计夹在腋下较长时间再取出读数,这里是利用了热平衡.
(1) _________ ;
(2) _________ .
22、如图所示是常用的体温计,请你从中找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简要回答.
问1: _________ ?
答1: _________ .
问2: _________ ?
答2: _________ .
23、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各写出一种解决方法即可)
24、(1)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 min _________ s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4个硬币的直径是: _________ cm
(3)如图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_________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计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 _________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这幅微缩版的作品是严格根据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原画创作的.创作者、44岁的艺术家安德鲁?尼科尔斯按70:1的比例,用0000号的画笔蘸着丙烯酸颜料,并借助放大镜,在一张小卡片上完成了这幅作品.因为11mm长、7mm宽,大小看起来仅相当于一枚普通邮票的四分之一,所以成为世界最小版本的《蒙娜丽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画作旁边用来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原画的面积大约为 _________ m2.
(2)作者是借助放大镜在小卡片上作画的.放大镜实际就是 _________ (凸/凹)透镜,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小卡片 _________ (虚/实) 像,此时小卡片到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_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26、摄影胶片的感光能力一定时,要获得正确曝光的底片,镜头的透光面积和曝光时间的组合就应该是一定的.镜头的透光面积由叫做“光圈”的机构控制,通常用22、16、11、8、5.6、4、2.8等数字代表,22就表示此时镜头透光的直径是它的焦距f的,依此类推.曝光时间的长短由叫做“快门”的机构控制,通常用500、250、125、60、30、15等数字代表.500就表示此时曝光的时间是s,依此类推.现在通过试摄已经知道,光圈、速度的最佳曝光组合是11、15,如果为了其他需要而必须选用5.6的光圈,试计算应该选用的快门速度.
27、有两只相同的圆形透明玻璃瓶,一只是空的,另一只装满了水,在外表看不出哪只装满了水,请你在不把玻璃瓶拿起来的前提下,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声学和光学)来判断哪只瓶装满水,请写出两种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2011年2月14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逐渐飞近坦普尔1号彗星,探测器间歇性地向彗星发射 _________ (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信号,当发出信号 _________ s后就能接收到经彗星反射回的信号时,即可断定两者间距为180km(v电磁波=3×108m/s,v声=340m/s).此时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自动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彗星图片,若像距为15cm,则镜头的焦距为略 _________ (大于/小于)15cm.
29、(1)如下图(1)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下图(2)中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2倍焦距和l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同学测一物体长度时,使用了放大镜读刻度尺的值,如果测量方法都正确,则读数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读出结果
2、小丑鱼是生活在热带的一种颜色艳丽的小鱼,因为它的体积太小,水族馆将它放入如图所示的球形鱼缸中,我们才能看到他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静止的小丑鱼不具有惯性 B、球形鱼缸起到了凸面镜的作用
C、我们看到它身上的红色条纹,是因为有红光射入我们的跟睛 D、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惯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鱼缸只是一球形玻璃对对光线没有汇聚作用,不是凸透镜.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过鱼缸看到的是虚像.
解答:解:A、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静止的鱼有惯性,故A错误.
B、球形鱼缸对光没有汇聚作用,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
C、鱼反射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它身上的红色条纹,故C正确.
D、我们看到的鱼是经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凸透镜的作用、光的折射、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考查的知识点虽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D、放大镜只能成虚像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任何情况下,平面镜成的都是等大的像,但是由于人与镜面距离远近的不同,导致视角变化,所以看到镜中的像变小了;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故B对;
平面镜成的都是等大的像,故C对;
放大镜是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
故选B、C.
点评:本题首先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以及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然后考查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需要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放大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4、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颜料的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B、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一件红色衣服在只有绿光的房间里是绿色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上述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2)在生活中,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及远视眼的矫正眼镜都是凸透镜;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是凹透镜;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4)对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所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色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而不是颜料的三基色,故该选项错误;
B、放大镜和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而远视眼镜是凹透镜,故该选项错误;
C、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正确;
D、当用绿光照射在红色的衣服上时,由于红色的衣服只能反射红光,故绿光照射红色衣服时,红色的衣服会把绿光吸收,即衣服会变成黑色,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照相机成虚像 D、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激光准直;
光的反射的应用是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等;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等.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典型例子,所以此选项描述正确;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此选项描述错误;
C、照相机成实像,所以此选项描述错误;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所以此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A.
点评:牢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且会分辨出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应用.
6、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有些“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些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分析是由哪种方式形成的,关键是看光的传播路径.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
解答:解: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光透不过树叶,在树叶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皮影和树影是同样的道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不是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不透光,光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像;
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
故选A.
点评:此题值一道光学的综合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和透镜的应用.
7、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原理;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本选项正确;
B、当u>2f时,有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而产生的.21世纪教育网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掌握情况,对常见光学现象分类记忆,会很容易解答本类题型.
8、下列各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A、日偏食 B、水中的月亮
C、照片中的景象 D、电影屏幕上的图象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光的漫反射分析.
解答:解:A、日偏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照片中的像是由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屏幕上的图象在各个方向能看到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故选A.
点评:本题利用了光的知识解释现象.21世纪教育网
9、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
A、 B、
C、 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声音的知识分析各个选项.
解答:解:A、看水中鱼,是光的折射,水中的月属于光的反射,故错误.
B、C、D的连线均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要认真读题,分清每种现象所对应的知识.
10、下列影与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平面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光学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现象的联系来判断.
解答:解:A、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就是影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摄影时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无关,故B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
C、放电影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面下的倒影就是这个平面镜成的像,故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点评:要求掌握平面镜、凸透镜等镜子的成像原理、特点,会把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体温计,请写出两点它在使用过程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
(1) 液体的热胀冷缩 ;
(2) 放大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简答题。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原理和如何正确的看体温计.
解答:解:体温计玻璃泡里装的是水银,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读数时,我们要从体温计的正面看,因为体温计的横截面是一个三棱柱,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2)放大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体温计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一道好题.
12、如图所示,图(a)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范围是 35~42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37.8 ℃;为了提高体温计的测量精度,特意将液管做得很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看清液面的位置.为此,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如图(b)所示,读数时视线应沿图中所示的 D (A/B/C/D),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原理.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
分析:使用体温计之前,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液柱所指示的刻度去读数;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镜,横截面如图(b)所示,其正面成圆弧状,这时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能够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
解答:解:使用体温计之前,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从图(a)可以看出,此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读数为37.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镜,横截面如图(b)所示,其正面D处成圆弧状,这时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能够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35~42;37.8;D;正立、放大的虚像.21世纪教育网
点评:体温计使用前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利用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正面D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放大读数,便于读数.
13、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是制作体温计的依据.一般的体温计都由玻璃制成,而且不是一根圆柱,而是三棱形,即中间厚、边缘薄,读数时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解: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选择水银而不是其它液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降低,水银收缩,水银更容易从细小的缩口处断开,不影响读数;
体温计一般都制成三棱形,类似于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水银柱正好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从棱的角度观察时,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放大,虚.
点评: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一样,其原理都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只是它的三棱形的结构特点,却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这种巧妙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14、“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山清水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从在开动的游船上观光时,若以三山仙岛为参照物,他是 运动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游客用傻瓜相机对着远处美景拍照,他在胶卷上得到的是 缩小 的实像(选填“缩小”或“放大”)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此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游客从在开动的游船上观光时,
若以三山仙岛为参照物,船在航行,船和山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
故填运动.
傻瓜相机应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时美景离相机远远大于2f,所以在胶卷上得到的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21世纪教育网
故填缩小.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知识点,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尤其是提到我们常见的傻瓜相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是一道好题.
15、2003年上半年,人类面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非典型肺炎(SARS)的威胁.科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呈不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直径100nm,即 10﹣7 m.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持续的高烧.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常用的体温计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型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 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虚 像.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3)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10﹣7;37;放大;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单位及换算,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平时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是基础知识.21世纪教育网
16、为了维护无锡内环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对车辆实行限速.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C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表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片信息分析:(提示:车辆行驶的距离均为相邻路灯间距的整数倍.)
(1)C车 已经超速 (选填:“已经超速”、“没有超速”).
(2)通过计算发现相邻路灯间距为 30 m.
(3) 甲 图(选填“甲”或“乙”)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近.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从限速标志牌上可以看出此路段的最快时速,已知C车的速度大小,可判断C车是否超速.
(2)已知C车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C车运动的距离,从图上可以看出C车在这段时间内正好运动了相邻路灯间距的2倍,从而求出相邻路灯间距.
(3)甲图物体的像比乙图的像要大,可判断拍摄时照相机拍照时哪幅图离照相机近.
解答:解:(1)限速标志牌标的是80km/h,C车的速度为108km/h,明显超速.
(2)C车的速度V=108km/h=30m/s,
C车运动的距离S=Vt=30m/s×2s=60m,
相邻路灯间距为==30m.
(3)照相机的位置不变,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大,从图上可以看出,甲图象大,所以甲图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近.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已经超速;(2)30;(3)甲.
点评:本题考查路程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会认识限速标志牌和汽车速度计,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本题还考查了有关照相机的问题.
17、交通部门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对一些道路上车辆进行限速,假设某段道路车辆限速为80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 C 车(选填“A”、“B”或“C”)在超速行驶, 乙 图(选填“甲”或“乙”)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远.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从图中分别计算出A、B、C在2s内行驶的距离,然后根据v=分别计算出A、B、C的速度,再与道路车辆限速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根据甲图物体的像比乙图的像要大,可判断拍摄时照相机拍照时哪幅图离照相机近.
解答:解:从甲、乙中可以看出,SA=30m,SB=30m,SC=60m;
即vA===15m/s=54km/h;
vB===15m/s=54km/h;
vC===30m/s=108km/h;
故C车超速.
由于照相机的位置不变,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小;从图上可以看出,乙图象小,所以乙图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远.
故答案为 C,乙.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并会认识限速标志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本题还考查了有关照相机的问题.
18、(2011?合川区)张望一家在海洋公园游玩时,细心的张望在海洋馆里又发现了很多物理现象.
(1)图甲中所示的鱼是刺豚鱼,全身长满了硬刺,平时紧贴身体,一旦生气或受到惊扰时,就会急速大口淹海水或空气使身体迅速膨胀(图乙所示),使全身的刺都竖起来,它所受到的浮力将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张望将漂亮的观赏小鱼投入到圆形鱼缸中,发现鱼缸中小鱼“变大了很多”(图丙所示).张望所看到的是鱼儿的 虚像 .(填“实物”、“实像”或“虚像”)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1cnjy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知道鱼生气时身体膨胀、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鱼受到的浮力变化;
(2)圆形鱼缸实质上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我们能看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1)由题知,刺豚鱼生气或受到惊扰时,使身体迅速膨胀,排开水的体积增大,
∵F浮=ρ水gv排,
∴刺豚鱼受到的浮力增大;
(2)圆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张望所看到的是鱼儿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增大,(2)虚像.21cnjy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凸透镜成虚像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圆形鱼缸相当于一凸透镜是本题的关键之一.
19、在“文正实验学校艺术周”活动中,八年级的全体同学在操场上放声歌唱的情景你应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下列几个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
(1)获一等奖的王洪宇同学在唱歌时,本班的同学不看也能知道是在他唱歌,他们是根据 音色 来判断的;
(2)表演的同学在唱歌时,其他同学热烈鼓掌,掌声由于 振动 而产生的;
(3)同学们能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21cnjy
(4)同学的声音经过话筒和音响系统后出来的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增加;
(5)在活动过程中,操场上教学楼的影子越来越 长 ,这可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6)学校《文正风》唐主编用照相机拍照,为了使成的像更大一些,唐主编应该 靠近 (选填“靠近”“远离”)表演的同学.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闻其声便知其人,我们就是根据音色区分的.
(2)根据声音的产生进行分析;
(3)根据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4)根据音调、响度以及音色的区别进行判断;
(5)根据影子的形成进行分析,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根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进行分析,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1)音色决定了声音的品质,因此本班同学听歌声就可以确定是谁在唱歌,他们是根据音色进行来判断的;21cnjy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此掌声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3)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经过话筒和音响系统后出来的声音,是将声音的振幅放大,因此使声音的响度增加;
(5)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教学楼的影子越来越长;
(6)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并且像随之增大,因此要使成的像更大一些,唐主编应该靠近表演同学.
故答案为(1)音色;(2)振动;(3)空气;(4)响度;(5)长,光沿直线传播;(6)靠近.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影响声音的特征,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现象的难点;本题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0、(2009?莆田)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6.5 ℃,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 .
体温计的玻璃外壳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水银柱在它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水银柱在36℃以上5小格处,示数为36.5℃;
体温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玻璃泡与身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与身体接触时间足够长;读示数时视线应与体温计垂直等.
故答案为:
热胀冷缩; 放大;虚;36.5;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
点评: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原理、体温计的读数、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以及体温计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是一道综合题;21cnjy
难点是温度计中的光学知识.
21、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来看,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例如:测量体温时,一般将体温计夹在腋下较长时间再取出读数,这里是利用了热平衡.
(1) 体温计使用之前都要甩一甩,是利用了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 ;
(2) 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梭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惯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热传递。
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21cnjy
分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体温计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知识,考生只要从中写出两个即可,考生可以从读数,体温计的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来考虑解答.
解答:解:(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使用之前都要甩一甩,是利用了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
(3)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梭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4)体温计的内部工作物质是水银,是因为水银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热传递.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考查体温计的使用和读数的中等难度的简答题,考生可能不知从哪些方面考虑解答.21cnjy
22、如图所示是常用的体温计,请你从中找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简要回答.
问1: 体温计是根据什么物理原理制成的 ?
答1: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
问2: 体温计为何做成三棱柱形 ?
答2: 便于使用者从侧面观察液柱(液往变粗),相当一个凸透镜 .
问1:体温计是根据什么物理原理制成的?
答1: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问2:体温计为何做成三棱柱形?21cnjy
答2:便于使用者从侧面观察液柱(液往变粗),相当一个凸透镜.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原理、读数、使用方法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23、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各写出一种解决方法即可)
考点:物理学方法;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1cnjy
专题:简答题;转换法。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光通过水雾、烟雾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答:如果在光传播时有烟雾或水雾,我们就可以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当把物体放在物距为一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1cnjy
24、(1)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4 min 5 s;
(2)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4个硬币的直径是: 7.40 cm
(3)如图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36.8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计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 A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
考点:时间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刻度尺的使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21cnjy
(2)从第一个圆的圆心到第五个圆的圆心长度为7.4cm,即4个圆的直径和为7.4cm;
(3)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读数方法进行解答.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解:(1)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4min5s.
(2)观察图示知:4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cm.
(3)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
因此图示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6+0.8=36.8℃.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21cnjy
故答案为:(1)4;5;(2)7.40;(3)36.8;A.
点评:知道测量时间的工具,并且会准确读出时间,在对刻度尺、温度计进行读数时,一定要看清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掌握物理仪器中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温度计、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量筒的读数是物理学最基本的要求.
25、这幅微缩版的作品是严格根据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原画创作的.创作者、44岁的艺术家安德鲁?尼科尔斯按70:1的比例,用0000号的画笔蘸着丙烯酸颜料,并借助放大镜,在一张小卡片上完成了这幅作品.因为11mm长、7mm宽,大小看起来仅相当于一枚普通邮票的四分之一,所以成为世界最小版本的《蒙娜丽莎》.
(1)画作旁边用来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原画的面积大约为 0.3773 m2.
(2)作者是借助放大镜在小卡片上作画的.放大镜实际就是 凸 (凸/凹)透镜,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小卡片 虚 (虚/实) 像,此时小卡片到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小于 (大于/小于/等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21*cnjy*com
分析:(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线之间的长度,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画像为长方形,因此面积等于长和宽的乘积.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是利用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呈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由图可见,刻度尺相邻两刻线之间的长度是1mm;微缩版是按70:1的比例画成的,因此画原长11mm×70=770mm=0.77m,原画宽7mm×70=490mm=0.49mm,
所以原画的面积S=长×宽=0.77mm×0.49mm=0.3773m2.
(2)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卡片的虚像,此时卡片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故答案为:(1)1mm,0.3773;
(2)凸透镜、虚、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26、摄影胶片的感光能力一定时,要获得正确曝光的底片,镜头的透光面积和曝光时间的组合就应该是一定的.镜头的透光面积由叫做“光圈”的机构控制,通常用22、16、11、8、5.6、4、2.8等数字代表,22就表示此时镜头透光的直径是它的焦距f的,依此类推.曝光时间的长短由叫做“快门”的机构控制,通常用500、250、125、60、30、15等数字代表.500就表示此时曝光的时间是s,依此类推.现在通过试摄已经知道,光圈、速度的最佳曝光组合是11、15,如果为了其他需要而必须选用5.6的光圈,试计算应该选用的快门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推理法。
分析:先研究光圈由11改为5.6后,透光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再求出修改光圈后的透光面积与原来透光面积之比;最后得出修改后的曝光时间
解答:解:由S=πr2得知:圆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修改光圈后的透光面积与原来透光面积之比:==3.9;21*cnjy*com
因此曝光时间应该改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即选用s,所以快门速度选择60.
答:应该选用的快门速度为60.
点评:本题考查光圈与快门的搭配问题;关键是锻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的能力.
27、有两只相同的圆形透明玻璃瓶,一只是空的,另一只装满了水,在外表看不出哪只装满了水,请你在不把玻璃瓶拿起来的前提下,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声学和光学)来判断哪只瓶装满水,请写出两种方法?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看彗星周围有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通过声波(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传递信号,只能通过电磁波来传递;
先求出电磁波传播的路程(探测器和彗星两者距离的2倍),再根据t=求出电磁波传播的时间;
探测器和彗星之间的距离即物距远远的大于照相机上凸透镜的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所成的像就在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之外,像距略大于焦距.
解答:解:美国“星尘号”探测器要向彗星发射信号,因为彗星的周围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只能发射电磁波;
两者距离是180km,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电磁波的传播距离是两者距离的2倍,即s=180km×2=360km=3.6×105m;21*cnjy*com
从发射信号到接受到信号的时间t===1.2×10﹣3s;
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距离彗星的距离是比较大的,远远的大于镜头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成的像就在凸透镜另一侧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比较接近焦距,像距为15cm,焦距略小于像距,小于15cm.
故答案为:电磁波;1.2×10﹣3;小于.
点评:此题是许多省中考经常考到的一种方式,这类题目一般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认真的分析,都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21*cnjy*com
需要注意的是此题的第二问,电磁波传播的路程,应为两者距离的2倍,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审题,错认为电磁波传播路程就是两者距离.
29、(1)如下图(1)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下图(2)中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2倍焦距和l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解答:解:(1)先过入射点O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画,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第一题中折射角画的比入射角小,二是第二题中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不能判定过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画.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