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2-08 13:33:26

文档简介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看图填空:(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电水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此时水都已沸腾,则房间甲的气温 ___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图表示丙、丁两人看物体时眼睛的成像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丙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_________ 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_________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_________ .
3、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_________ 所形成的 _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_________ 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_________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__ 作用,可用来矫正 _________ (选填“近”或“远”)视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小明将奶奶的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当距透镜5cm时,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则老花镜的焦距约是 _________ cm.
5、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主要是利用金属铁具有良好的 _________ 性,可锻打成片;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 _________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__ 作用,可用于矫正 _________ (选填“近”或“远”)视眼.
6、能使太阳光折射后会聚的镜子是 _________ 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 _________ 镜.
7、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_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_ 作用.近视镜属于 _________ 透镜,老花镜属于 _________ 透镜.
8、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_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_________ 作用.近视眼应该配戴 _________ 透镜才能看清 _________ 的物体;远视眼应该配戴 _________ 透镜才能看清 _________ 的物体.
9、芜湖铁画(如图所示)以锤代笔,以铁作墨,经冶、锻、焊、锉、整、理技巧手工制作而成的铁冶丹青.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合 _________ g/cm3;铁具有好的 _________ 性,可锻打成片;现代工人师傅在制作一种微型铁画时为了看得清楚经常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是 _________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__ 作用,用于矫正 _________ 视眼(选填“近”或“远”)就是这种透镜.
10、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蜡烛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的物距是 _________ cm,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_________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_________ (填一种光学仪器).
(2)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__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二、选择题(共9小题)
11、下列有关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红照相时在相机内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D、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为虚像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13、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15、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6、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17、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作成像实验,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1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19、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老花眼镜 D、近视眼镜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0、(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眼球晶状体使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前(如右图甲),若戴一副 _________ 透镜即可矫正近视眼;远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使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后,(如右图乙)若戴一副 _________ 透镜即可矫正远视眼.
(2)目前我国约有4亿多人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磨损
①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片质量.
②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21、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虚象位置应是图中的 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图乙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象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 _________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小伟奶奶的老花眼镜和小伟妈妈的近视眼镜外观几乎一样,早上起床时,奶奶发现两副眼镜放在了一起,于是叫来小伟帮自己挑眼镜.小伟从物理课本中查到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请你用两种物理方法帮小伟挑选出奶奶的眼镜.
方法一: _________ .
方法二: _________ .
23、小明的父亲是近视眼,母亲是远视眼,他们的眼镜放在了一起,小明有许多办法帮父母分辨是谁的眼镜,你知道他用了哪些办法进行分辨的吗?
24、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_________ 是凸透镜, _________ 是凹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_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进行实验时,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_________ .
(2)若图中光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_________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_________ (举一例).
(3)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则A向左调的同时,C应向 _________ 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_________ (填“近视”或“远视”)眼.
2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_________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道倒立、 _________ 清晰的实像, 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 (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_________ )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_________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_________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27、某班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 调整;调整后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_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_________ 移(选填“左”或“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_________ cm.
(2)将蜡烛放在图中 _________ 点(填B或C)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清晰 _________ 、 _________ 的实像,据此可制成 _________ .
(3)小强发现爸爸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爷爷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爸爸和爷爷戴的眼镜分别是 _________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2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__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 cm.21世纪教育网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_________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_________ .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看图填空:(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电水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此时水都已沸腾,则房间甲的气温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2)如图表示丙、丁两人看物体时21世纪教育网
眼睛的成像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丙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凹透 镜.
②由题干中的图可知: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①低于;②凹透.
点评:此题考查了:①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②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2、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A .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的传播规律是沿直线传播的;
(2)观察可知,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A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上,像成在视网膜的中央,是正常视力人眼的光路示意图;B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C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1)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上,A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直线;(2)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且通过图乙中的光路示意图我们还可以发现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3、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反射 所形成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折射 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凸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可用来矫正 远 (选填“近”或“远”)视跟.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光的折射、凸透镜的应用填写.
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且与物体等大;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本题答案为:反射;虚像;凸;折射;会聚;远.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凸透镜的应用.透镜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4、小明将奶奶的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当距透镜5cm时,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则老花镜的焦距约是 5 cm.
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同时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老花镜是凸透镜,太阳光可近似的看做平行光,由题意知,在另一侧出现的最小、最亮的点是焦点,这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所以老花镜的焦距是5cm.
故答案为:5.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关键是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同时考查了远视镜的实质是凸透镜.
5、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主要是利用金属铁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可锻打成片;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 凸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可用于矫正 远 (选填“近”或“远”)视眼.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质的物理特征;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学科综合题。21世纪教育网
分析:可以锻打成片说明延展性好;
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根据远视眼的成因来分析.
解答:解: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可以锻打成铁片;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远视眼指的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我们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要佩戴会聚透镜﹣﹣﹣凸透镜.
故答案为:延展;凸;会聚;远.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物体的物理性质、凸透镜和凸透镜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6、能使太阳光折射后会聚的镜子是 凸透 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 凸透 镜.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老花眼镜即为远视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可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可看作是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而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使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
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凸透、凸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及应用.
7、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近视镜属于 凹 透镜,老花镜属于 凸 透镜.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远视眼需用凸透镜来矫正;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会聚,发散,凹,凸.
点评: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8、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近视眼应该配戴 凹 透镜才能看清 远处 的物体;远视眼应该配戴 凸 透镜才能看清 近处 的物体.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21世纪教育网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了将光线会聚,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会聚,发散,凹,远处,凸,近处.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9、芜湖铁画(如图所示)以锤代笔,以铁作墨,经冶、锻、焊、锉、整、理技巧手工制作而成的铁冶丹青.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合 7.9 g/cm3;铁具有好的 延展 性,可锻打成片;现代工人师傅在制作一种微型铁画时为了看得清楚经常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是 凸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用于矫正 远 视眼(选填“近”或“远”)就是这种透镜.
解答:解:∵1g/cm3=103kg/m3∴7.9×103kg/m3=7.9g/cm3
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可以锻打成铁片;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远视眼指的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我们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要佩戴会聚透镜﹣﹣﹣凸透镜.
故答案为 7.9,延展;凸;会聚;远.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物体的物理性质、凸透镜和凸透镜的应用,以及密度的单位换算,是一道综合题.
10、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蜡烛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的物距是 12 cm,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放大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投影仪 (填一种光学仪器).
(2)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实验题。
分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提起会聚,戴上远视眼镜,像的位置靠近凸透镜.所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要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2cm﹣20cm=12cm.
2f>12cm>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2)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视网膜”要靠近凸透镜.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12;放大;投影仪;(2)远离.
点评:真正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起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会聚光线.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21世纪教育网
二、选择题(共9小题)
11、下列有关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红照相时在相机内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D、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A、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分析和判断.
B、利用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和判断.
C、利用光的色散来分析和判断.
D、利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解:
A、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我们将白光通过三棱镜,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组成,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应佩戴凸透镜矫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光的色散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纠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为虚像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把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进行考查: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成因和矫正.
13、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根据潜望镜、显微镜、照相机和电影机所使用的镜片的不同类型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原理工作,故符合题意;
B、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原理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透镜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电影机是利用透镜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潜望镜、显微镜、照相机和电影机的镜片应用的常识,属于常见的考题.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考点:物体的颜色;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红外线;紫外线;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学科综合题。21世纪教育网
分析: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B、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
C、老花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弱了,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D、照相机和小孔成像都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解答:解: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呈现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反射了红光,红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看到中国馆呈现红色,所以A是错误的;
B、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传播速度等于可见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所以B是正确的;21cnjy
C、老花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所以C是正确的;
D、照相机、小孔成像所成的像都是实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B、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②紫外线、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和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③老花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1cnjy
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是一道综合题.
15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特点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而成虚像时,是放大的.
解答:解:A、说法正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B、说法错误,远视眼才用凸透镜来矫正;21cnjy
C、说法正确,当凸透镜成虚像时,一定是放大的,是放大镜的原理;
D、说法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还可以是等大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6、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
A、 B、
C、 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首先要知道光屏移到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是让物体的像向透镜靠近;
二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最后应知道在P处放上会聚透镜,物体S的像将靠近透镜移动;在P处放上发散透镜,物体S的像将远离透镜移动.
解答:解:在P处放上凸透镜后,从物体S入射的光线到达P处凸透镜会聚,再经过凸透镜L会聚,所成像的位置会前移,所以在P处应放凸透镜.21cnjy
故选A.
点评: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薄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近处物体的像成像在视网膜后,为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7、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作成像实验,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实验题。
分析:明确远视眼镜是什么透镜,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过短,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戴上凸透镜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D.
点评:掌握远视眼的矫正和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cnjy
1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都凸透镜的应用;
(2)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老花眼又叫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
解答:解: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元件,故A正确;
B、幻灯机成的像相对于幻灯片是倒立的,如果幻灯片倒插则成的像视觉上是正立的,故B正确;
C、利用放大镜看物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就不成放大的像了;
D、老花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后.21cnjy
故选A、B、D.
点评:凸透镜的应用很多,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
19、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老花眼镜 D、近视眼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21cnjy
分析:知道照相机和放大镜的制作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纠正办法.
解答:解: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
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远视眼要戴一个凸透镜来矫正,所以C不符合题意.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近视眼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以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0、(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眼球晶状体使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前(如右图甲),若戴一副 凹 透镜即可矫正近视眼;远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使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后,(如右图乙)若戴一副 凸 透镜即可矫正远视眼.
21cnjy
(2)目前我国约有4亿多人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磨损
①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片质量.21cnjy
②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2)已知玻璃片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玻璃片质量,
已知铜合金镜架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铜合金镜架的体积,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镜架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求这副镜架的质量.21cnjy
解答:解:(1)甲图中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用发散透镜来矫正,即用凹透镜矫正;
乙图中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用会聚透镜来矫正,即用凸透镜矫正.
(2)①玻璃片质量m=ρ玻璃V玻璃=2.5×103kg∕m3×4×10﹣6m3=0.01kg=10g.
②铜合金镜架的体积V镜架===2.5×10﹣6m3,
镜架体积不变,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这副镜架的质量
m钛镜架=V钛合金ρ钛合金=2.5×10﹣6m3×4.5×103kg∕m3=1.125×10﹣2kg=11.25g.
答:玻璃片质量为10g,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这副镜架的质量为11.25g.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还考查了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21、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虚象位置应是图中的 Q (用字母表示),图乙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象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 凸透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21cnjy
(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
故答案为:Q;凸透镜.
点评: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虚象位置,抓住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是关键;本题还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22、小伟奶奶的老花眼镜和小伟妈妈的近视眼镜外观几乎一样,早上起床时,奶奶发现两副眼镜放在了一起,于是叫来小伟帮自己挑眼镜.小伟从物理课本中查到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请你用两种物理方法帮小伟挑选出奶奶的眼镜.
方法一: 触摸法.用手摸,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是老花眼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镜片是近视眼镜 .
方法二: 聚光法.把镜片对着太阳光(或光源),在另一侧用白纸相对于镜片前后移动,能看到亮点的是老花眼镜,不能看到亮点的是近视眼镜 .
考点:透镜及分类;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方法开放型。
分析: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可以区分.
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
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可归纳方法如下:
(1)触摸法.用手摸,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是老花眼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镜片是近视眼镜.
(2)聚光法.把镜片对着太阳光(或光源),在另一侧用白纸相对于镜片前后移动,能看到亮点的是老花眼镜,不能看到亮点的是近视眼镜.
(3)成实像法.把镜片对着稍远较亮的物体,在另一侧用白纸相对于镜片前后移动,能看到像的是老花眼镜,不能看到像的是近视眼镜.
(4)成虚像法.用镜片极近地观察书上的字,字体放大的是老花眼镜,字体缩小的是近视眼镜.
点评:本题只要对两类透镜的特点了解的全面,就可想出多种办法进行鉴别.本题可以说是对两类透镜特点的一个全考查,是一道开放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是一道好题.
23、小明的父亲是近视眼,母亲是远视眼,他们的眼镜放在了一起,小明有许多办法帮父母分辨是谁的眼镜,你知道他用了哪些办法进行分辨的吗?
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3)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凹透镜只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
(4)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5)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小明的父亲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小明的母亲的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1)用手摸一摸: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2)阳光聚焦的方法:把眼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同样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现暗圈的是凹透镜.
(3)放大镜法:把眼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面,对文字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4)成实像方法:把眼镜放在窗户和墙之间,眼镜靠近墙,移动眼镜能在墙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答:(1)用手摸一摸,中间比边缘厚的是远视眼镜,否则是近视眼镜.
(2)阳光聚焦法,眼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远视眼镜,否则是近视眼镜.
(3)用眼镜放大书本上的文字,能放大的是远视眼镜,否则是近视眼镜.
(4)眼镜放在窗户和墙之间,能在墙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远视眼镜,否则是近视眼镜.
点评:(1)掌握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和如何矫正.
(2)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24、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乙 是凸透镜, 甲 是凹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①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②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21cnjy
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此题是探究“视力的矫正”实验,那么必然要和近视、远视眼的成因联系起来.
图中所示的实验器具中,蜡烛发出的光相当于物体反射的光,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移动前的光屏位置相当于物体成像的位置,移动后的光屏位置相当于视网膜.
然后结合近视、远视眼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图知,蜡烛相当于物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
①当眼镜甲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就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这和近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知道,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强,物体的像只能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用凹透镜纠正后,可以有效的发散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②当眼镜乙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必须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这与远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指的,远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弱,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用凸透镜纠正后,可有效的会聚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乙是凸透镜,甲是凹透镜;
(2)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①,属于远视眼矫正的是②.
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将实验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纠正原理相结合,是课本知识的延伸.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进行实验时,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凸透镜 .
(2)若图中光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放大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幻灯机或投影仪等 (举一例).
(3)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则A向左调的同时,C应向 左 调.
(4)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远视 (填“近视”或“远视”)眼.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21cnjy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4)近视眼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在同一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或从右到左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B点放置凸透镜.
(2)如果A点放蜡烛,B点放凸透镜,C点放光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如果C点放蜡烛,B点放凸透镜,A点放蜡烛,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21cnjy
(3)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A点左移,所以C点要左移;A点右移,所以C点要右移.
(4)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凸透镜;(2)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答案不唯一);(3)左;(4)远视.
点评:掌握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如何矫正.
2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道倒立、 放大 清晰的实像,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 (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B )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变暗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5)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解答:解:(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就是焦距,即焦距为10cm;
(2)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光屏向上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烛焰正好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和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
(4)①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5)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
故答案为:(1)10;21cnjy
(2)上;
(3)放大、投影仪
(4)①左、②B;
(5)完整、变暗.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注意凸透镜是由很多个三棱镜组成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挡住一部分光不会影响所成的像,只是亮度变暗;此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做实验时动手操作一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感性认识印象会更深.
27、某班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选填“上”或“下”) 调整;调整后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右 移(选填“左”或“右”).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21cnjy
专题:实验题。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
解答:解:(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向下移动.
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光屏向右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下;缩小;(2)右.
点评: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如何矫正.
真正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1cnjy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10 cm.
(2)将蜡烛放在图中 B 点(填B或C)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清晰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据此可制成 投影仪或幻灯机 .
(3)小强发现爸爸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爷爷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爸爸和爷爷戴的眼镜分别是 B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进行判断.
(2)实像用光屏能接到,虚像用光屏不能接到.
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21cnjy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用凸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蜡烛放在C点,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光屏上接不到.
蜡烛放在B点,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能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特点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21cnjy
(2)小强发现爸爸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能看清近处,不能看清远处,小强的爸爸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爷爷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能看清远处,不能看清近处,小强的爷爷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2)B;倒立;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3)B.
点评:本题概括了凸透镜成像一章的大部分内容,综合性很强,包括了焦点、焦距、凸透镜成像情况和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等,正确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2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使像距变大成像在视网膜上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1cnjy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1cnjy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