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2课时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是 、 和 ;内部条件主要与种子的 、 、 以及
等有一定的关系。
2.月球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但我国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叶”的桂冠,科学家不必为种子萌发提供 ( )
A.适量的土壤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3.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一个实验,其中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且是完整的,胚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请你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图中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图中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2)我们在将②与③对照时,控制两者所处的 相同,且均有水分,只有空气这一因素不同,像这种多因素影响的研究中,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 ; 写出本实验的一个不足之处: 。
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放上西瓜种子,进行如下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的关系
B.材料要选择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C.甲组与丁组可以构成对照,说明西瓜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
D.实验表明种子的萌发与温度无关
5.种子萌发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A.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
B.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芽突破种皮、胚轴伸长
C.吸水膨胀、胚芽突破种皮、胚轴伸长、胚根突破种皮
D.胚根突破种皮、吸水膨胀、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 ( )
A.营养物质被胚芽吸收掉了
B.营养物质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了
C.营养物质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了
D.营养物质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7.早春播种,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
A.遮挡光照 B.防治虫害
C.防鸟啄食 D.保温保湿
8.图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12年尤里卡科学摄影奖获奖作品。6天大的拟南芥幼苗,由摄影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拟南芥的种子一定会萌发
B.拟南芥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
C.拟南芥植物的根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D.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9.为了知道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小华同学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咨询。老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绿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10.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有关,科学兴趣小组以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为材料做了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实验,得到的发芽率数据如下表。此实验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B.烟草种子埋在土壤中一定能萌发
C.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仍有3.4%未萌发,可能的原因是胚已死
D.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11.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丙三组,在25 ℃左右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丙组种子煮熟后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组萌发,乙、丙两组不萌发
B.此探究实验可以在5 ℃条件下进行
C.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
D.该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
12.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1)用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目的是
。
(3)某同学想用3号和4号作对照,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该同学的实验设计科学吗 ,理由是 。
(4)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放入30粒大豆种子,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形态 大小 饱满程度 是否处于休眠状态
2、A
3、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温度 控制变量法 种子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4、B
5、A
6、C
7、D
8、B
9、C
10、B
11、D
12、水分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不科学 变量不唯一
将种子放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条件均与1号培养皿一致
实验结果:种子大都萌发;结论: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