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相关的实验(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相关的实验(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2-08 13:54:58

文档简介

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相关的实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

B、非晶体凝固图象
C、匀速运动速度图象

D、入射角与反射角关系图象
2、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3、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匀速直线运动

B、松香的凝固过程
C、同种物质密度体积关系

D、重力与质量关系
4、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表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7、下列图象中能用来表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8、如图,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图丁表明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9、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表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D、图丁同种表明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无关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 _________ 的作用.这种力是由于 _________ 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 _________ 成正比.
1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 _________ 比.
1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 ;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14、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表:
实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比值G/m的平均值
(N/kg)
物体1
0.1
0.99
9.9
 _________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_________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质量/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钩码受到的重力/N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16、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 _________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_________ N,G=mg.其中g= _________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近似计算时常取g=10N/kg.重力的方向总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 _________ ,表达式为 _________ ,一个质量是30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 _________ N.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它的质量是 _________ .
18、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_________ 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 _________ 之比,约等于 _________ 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 _________ N.
19、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每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_________ .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0.10
0.20
0.30
20、某一个登月宇航员为探究不同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大小关系,他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出质量分别为0.5千克、1千克、2千克的三个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他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地球)
表二(月球)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1
0.5
4.9
4
0.5
0.815
2
1
9.8
5
1
1.63
3
2
6
2
3.26
(1)分析比较1、2、3或4、5、6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___ 有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在地球上比月球上要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该宇航员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有关数据得出结论是: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在不同星球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不同的.请判断,该宇航员的分析结论 _________ (选填“错误”、“合理且结论完整”或“合理但结论不完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该宇航员发现了在不同星球上G/m的大小不同,这一比值的大小反映了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1)在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定某种物体的密度时,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图甲中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对准的刻度数.该物体的质量为 _________ g;由图乙中可知,物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 cm3,此物体的密度是 _________ kg/m3.
(2)现给你提供如下器材:木块(重约7N)、弹簧测力计(量程0~5N)、重1N的滑轮(摩擦不计)、铁架台、轻质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请你利用如图所提供的一些器材,参照示例另选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运用的原理
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或实验操作示意图)
木块重量的表达式
示例
杠杆平衡条件
用细线将刻度尺左端挂在铁架台上,将木块挂在刻度尺的中央,弹簧测力计挂在刻度尺的右端并向上拉,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静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2F
你的设计方案
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
(1)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来提木块;
(2)用细线拴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钩拴住细线自由端竖直向上提,保持静止;
(3)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2、某同学用一支最大刻度是5 N的弹簧秤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去掉最后一次600 g砝码后,指针回到了0.5 N的读数处.21世纪教育网
问:(1)指出该同学做实验的错误之处;
(2)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实验的数据中能得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_________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 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24、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_________ ;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_________ .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
25、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质量(g)
100
200
300
钩码受到的重力(N)
1
3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
10
10
(1)请根据如图所示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26、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21世纪教育网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A.重力跟质量有关;B.重力跟位置有关;C.重力跟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C,现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
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所选器材
探究步骤
分析论证
若_______,则_______
若_______,则_______
27、在“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猜想:A.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B.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选取了水性笔、橡皮、纸和透明胶作为实验器材,想利用物体下落时的破坏力来验证他的猜想.请你在A、B两个猜想中任选其一,帮助他设计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现象.
猜想: _________ (填“A”或“B”) 21世纪教育网
步骤:
现象:
28、望望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把质量不同的钩码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测量它们受到的重力,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帮他标明适当的标度(要求合理利用这些坐标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m/kg
重力G/N
0.1
1.0
0.2
1.9
0.3
2.9
0.4
4.0
0.5
4.9
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29、小明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
比值G/m
(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 .
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不同地区g值仍有差异,如下表:
地点
g值/N?kg﹣1
地球纬度
地点
g值/N?kg﹣1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3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3)表中g值最小和最大的地点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4)由表中可以看出g值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 ;
(5)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
30、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21世纪教育网
m(g)
100
200
300
400
500
G(N)
1
2
3
4
5
①在图中以质量m为横坐标,以重力G为纵坐标进行描点并连线;
②画出的图线是一条 _________ ,这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_________ 比;
③由图中可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 ;实验中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 _________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

B、非晶体凝固图象
C、匀速运动速度图象

D、入射角与反射角关系图象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速度与物体运动;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光的反射。21世纪教育网
分析:作图象题离不开公式、定理、和定义,还要能在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熟练应用.本题可依据重力公式:G=mg、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匀速运动定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来进行作答,如此可得正确答案.
解答:解:A、由图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与G=mg相符合,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这是一条曲线的图象,与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相符合,凝固时间越长,温度越低,且没有凝固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符合匀速运动的特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不符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错误但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重力公式、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匀速运动的定义、光的反射,考查学生对公式、定义及规律的应用情况.做这类题目要理解题意,还要理解涉及到的知识,能熟练的转化.
2、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
A、 21世纪教育网
B、
C、
D、
B、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如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如图,物体运动时间不断增加,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在进行匀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如图,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用图象来反映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非晶体凝固图象,匀速运动的图象,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改变了以往的考查形式.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松香的凝固过程
C、
同种物质密度体积关系

D、重力与质量关系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密度公式的应用;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cnjy
专题:图析法。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关系、松香的凝固过程、物质密度与体积关系、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图象,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路程时间图象是一个倾斜的直线,图象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松香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图象错误,符合题意,故B正确.
C、密度时物质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图象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21cnjy
D、物体所受的重力G=mg,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图象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反应物理规律,图象有很重要的应用,要学会:作图、读图、识图.
4、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21cnjy
A、
B、
C、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
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cnjy
分析: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所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图象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表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密度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分析图象时,要搞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含义;结合图象的形状所体现的比例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解答:解:A、图甲中图象反映了正比例函数;即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A不符题意;21cnjy
B、图乙中图象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速度不变;即表示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题意;
C、图丙中图象是一条曲线,反映了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即同一物质的密度是在变化的;故C符合题意;21cnjy
D、图丁图象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耗成上升趋势;且到后来上升趋势更明显,也就说明人类能源消耗在急剧增长;故D不符题意;
故选C.
点评:图象题是常见的考查类型,分析时既要搞清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根据图象的形状准确判断物理量的关联.
7、下列图象中能用来表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图象中,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重力,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所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1cnjy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考查学生图象分析能力.
8、如图,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图丁表明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图析法。
分析:(1)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用图象反映就是正比例函数.
(2)物体进行匀速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答:解:A、横坐标表示质量,纵坐标表示重力,由图象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符合题意.
B、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是一种匀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质量,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体积都无关,不符合题意.
D、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如图斜线部分,路程跟时间成正比,表明速度不变是一种匀速运动.横线部分,当时间增大时,路程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先匀速再静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首先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2)回忆学习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对照图象和已学知识点是否对应.
9、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21cnjy
C、表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D、图丁同种表明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无关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密度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21cnjy
(2)如果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是个常数,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
(3)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的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21cnjy
(4)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有关,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A、如图是正比函数图象,反映了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不符合题意.
B、如图时间在变,但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符合题意.
C、都是铝块,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质量增大到原来的几倍,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不符合题意.
D、体积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保持固定值不变,说明物质密度跟体积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做此类的题应遵循的步骤:
(1)首先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2)回忆学习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对照图象和已学知识点是否对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cnjy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重力的方向。
分析:重力的定义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其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球附近的物体,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的重力约是9.8牛顿,但不能说1千克就等于9.8牛顿.
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重力无关,重力一种力,与质量成正比,注意“原因”和“结果”说反了,故A不正确;
B、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叫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正确;
C、千克和牛顿是两个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不能直接用等号,故C不正确;
D、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于物体表面,故D不正确.21cnjy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力定义的理解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这种力是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 地球 ,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 质量 成正比.
考点:重力;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水往低处流就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解答:解: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21cnjy
故答案为:重力;地球的吸引;地球;质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重力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 正 比.

故答案为 地球;正.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要牢记.
1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或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 .21cnjy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质量与重力,选取测量工具;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1cnjy
故答案为:(1)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或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
点评:考查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找准所测物理量,选对测量工具,是做探究实验必备的能力.
14、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表:
实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比值G/m的平均值
(N/kg)
物体1
0.1
0.99
9.9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天平 和 弹簧测力计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cnjy
专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1)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测量质量和重力,需要的测量工具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平均值为=
(3)从表中的数据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不变,所以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天平,弹簧测力计.(2)9.8N/kg.(3)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点评:掌握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根据实验测量会选择实验器材.
15、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21*cnjy*com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质量/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钩码受到的重力/N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答:解: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学生做完实验后会得到一些数据,能否分析出数据反映出的物理问题是我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关键.
16、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G=mg.其中g= 9.8N/k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近似计算时常取g=10N/kg.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比值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其中g=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正比;9.8;9.8N/kg;竖直向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需要记住.
17、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 成正比 ,表达式为 G=mg或g= ,一个质量是30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 294 N.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它的质量是 50kg .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重力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记住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及表达式,利用G=mg及计算重力与质量.
解答:解:
(1)根据:“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填写第一个空;21*cnjy*com
(2)由G与m的关系列出数学关系式G=mg或者g=;
(3)G=mg=30kg×9.8N/kg=294N
(4)由G=mg得
故答案为:
成正比;G=mg或g=;294N;50kg.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计算简单,注意g在不告诉的情况下取9.8N/kg.
18、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 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 质量 之比,约等于 9.8 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 486 N.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重力的计算。21*cnjy*com
专题:计算题。
分析: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是比值,大约是9.8N/kg,g值受纬度与高度的影响,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
解答:解:因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G=mg,g是比例常数,通常取g=9.8N/kg;21*cnjy*com
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他们的重力之比也是10:9,即:G甲:G乙=10:9,甲同学重为540N,则乙同学重为G乙=.
故答案为:正;质量;9.8;486.
点评:考查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在计算中,如果题中未给出g的数值,应取9.8N/kg.
19、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每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0.10
0.20
0.30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cnjy*com
专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此题探究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故在分析的过程中看一下,当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在不断的变化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当所挂的物体质量在成倍数的增大,测力计的示数也在成倍数的增大,说明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当所挂的物体质量在成倍数的增大,测力计的示数也在成倍数的减小,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关系.从中再得出每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解答:解:此题探究的是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之间的关系,从弹簧测力计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从100g依次到200g、300g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1N依次增大到2N、3N,这说明当物体的质量成倍数的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也在成倍数的增大,也就是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是成正比关系的.此时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依次是=10N/kg、=10N/kg、=10N/kg.21*cnjy*com
故答案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0.10
1
10N/kg
0.20
2
10N/kg
0.30
3
10N/kg
点评:此题是一道探究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考查了学生利用获取的信息来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21*cnjy*com
20、某一个登月宇航员为探究不同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大小关系,他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出质量分别为0.5千克、1千克、2千克的三个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他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地球)
表二(月球)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1
0.5
4.9
4
0.5
0.815
2
1
9.8
5
1
1.63
3
2
6
2
3.26
(1)分析比较1、2、3或4、5、6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2与5、3与6 有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在地球上比月球上要大.
(3)该宇航员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有关数据得出结论是: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在不同星球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不同的.请判断,该宇航员的分析结论 合理且结论完整 (选填“错误”、“合理且结论完整”或“合理但结论不完整”).21*cnjy*com
(4)该宇航员发现了在不同星球上G/m的大小不同,这一比值的大小反映了 物体所在的星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的强弱 .
(2)从两个表格中,找出质量相等的几组数据,就可得结论;
(3)在每个表格中,反映出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但两表中的比值不同;由此可知,总结的结论是合理且完整的;
(4)不同星球上G与m的比值不同,又因为物体的质量是属性、不变的量,比值越大则其重力越大;即比值反映了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强弱.
故答案为:(1)在同一星球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1与4、2与5、3与6
(3)合理且结论完整
(4)物体所在的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强弱.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可得结论.21*cnjy*com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1)在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定某种物体的密度时,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图甲中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对准的刻度数.该物体的质量为 79.8 g;由图乙中可知,物体的体积为 10 cm3,此物体的密度是 7.98×103 kg/m3.
(2)现给你提供如下器材:木块(重约7N)、弹簧测力计(量程0~5N)、重1N的滑轮(摩擦不计)、铁架台、轻质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请你利用如图所提供的一些器材,参照示例另选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运用的原理
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或实验操作示意图)
木块重量的表达式
示例
杠杆平衡条件
用细线将刻度尺左端挂在铁架台上,将木块挂在刻度尺的中央,弹簧测力计挂在刻度尺的右端并向上拉,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静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2F
你的设计方案
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
(1)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来提木块;
(2)用细线拴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钩拴住细线自由端竖直向上提,保持静止;
(3)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测量木块的重力:因为木块的重力约为7N,而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5N,所以不能直接测量,利用动滑轮测量;
运用的原理或规律: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实验步骤:①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来提木块,
②用细线拴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线自由端竖直向上提,保持静止,
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计算结果:G=2F﹣1.
故答案为:见下表,
运用的原理
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或实验操作示意图)
木块重量的表达式
示例
杠杆平衡条件
用细线将刻度尺左端挂在铁架台上,将木块挂在刻度尺的中央,弹簧测力计挂在刻度尺的右端并向上拉,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静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2F
你的设计方案
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
(1)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来提木块;(2)用细线拴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钩拴住细线自由端竖直向上提,保持静止;(3)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2F﹣1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滑轮、量筒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审好题,看出“木块的重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本题的关键.21*cnjy*com
(2)题中其他方案合理的均可.如:
运用的原理规律:物体的浮沉条件,
步骤:用量杯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相应的刻度V1;
将木块轻轻放入量杯中漂浮,等稳定后记下此时水对应的刻度V2.
表达式:G=ρ水g(V2﹣V1).
22、某同学用一支最大刻度是5 N的弹簧秤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去掉最后一次600 g砝码后,指针回到了0.5 N的读数处.21*cnjy*com
问:(1)指出该同学做实验的错误之处;
(2)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实验的数据中能得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cnjy*com
专题: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1)要明确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原状.
(2)分析数据总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答:答:(1)弹簧有一定的弹性限度,使用弹簧秤时要看好量程和分度值,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最大量程5N,该同学最后一次挂质量600g,测量的力超过了它的最大量程,所以去掉力后指针不能恢复到原来位置.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大约为10N/kg.
点评:此题考查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它的最大量程;还考查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综合性较强.
2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
(2)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N,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数字是2,故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如图所示: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分析图象也能发现这两个量是成正比的,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400;
(2)2;
(3)见上图;
(4)正比.
点评:本题展示了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考查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4、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 和 弹簧测力计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武汉和上海 ;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广州和莫斯科 .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g值可能与地球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 .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与所测物理量,选取实验器材,所测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测量工具是:天平、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一中质量与重力的比值关系,得出结论;
(3)分析表二中数据,找出表中g值相同与差异最大的城市;通过第三行分析g值变化的原因.
解答:解:(1)从表一中看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是:天平、弹簧测力计;
(2)表一中最后一列表明: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等,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从表二中第二行中获知:g值相同的城市是:武汉和上海;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广州和莫斯科;
从表二中第三行知: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g值可能与地球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
故答案为:
(1)天平;弹簧测力计;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①武汉和上海;广州和莫斯科;
②g值可能与地球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
点评:考查了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题中告诉学生g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还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g值越小.
25、(2008?十堰)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质量(g)
100
200
300
钩码受到的重力(N)
1
3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
10
10
(1)请根据如图所示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故答案为:
2;10;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点评:考查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会应用公式g=灵活计算.
26、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A.重力跟质量有关;B.重力跟位置有关;C.重力跟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C,现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
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所选器材
探究步骤
分析论证
若_______,则_______
若_______,则_______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探究题;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为了验证猜想C: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形状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质量、位置相同,只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想办法测出物体的重力,根据这些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并写出相应的探究过程,最后展开讨论完成分析与论证.
解答:解:本实验需要测量物体的重力,因此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还要控制质量、位置相同,只改变物体的形状,因此需要选择橡皮泥、细线;
实验过程中需要分别测出同一个橡皮泥在不同形状时受到的重力,最后展开讨论在两次重力相同时,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反之则有关.
所选器材
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细线
探究步骤
①将橡皮泥捏成球形,用细线拴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重力G1;
②将橡皮泥捏成长方形,用细线拴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重力G2.
分析与论证
①若G1=G2,则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②若G1≠G2,则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会用控制变量这一物理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7、在“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猜想:A.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B.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选取了水性笔、橡皮、纸和透明胶作为实验器材,想利用物体下落时的破坏力来验证他的猜想.请你在A、B两个猜想中任选其一,帮助他设计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现象.
猜想: A (填“A”或“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步骤:
现象: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方法开放型;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华的猜想有两个: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在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再利用物体下落时的破坏力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解答:答:①猜想:A.
步骤:将白纸水平展开,使之处于悬空状态,用同一支水性笔分别从不同高度对着白纸,笔尖朝下由静止下落;
现象:笔越高,将纸扎破的孔眼越大.
②猜想:B.
步骤:将白纸水平展开,使之处于悬空状态,使水性笔从某一高度对着白纸,笔尖朝下由静止下落.再用透明胶将橡皮固定在笔身上,对着白纸笔尖朝下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现象:质量越大的笔,将纸扎破的孔眼越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这是一个设计实验的题目,在验证猜想时要注意体现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通过此题领悟这两种物理学方法的真谛.
28、望望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把质量不同的钩码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测量它们受到的重力,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帮他标明适当的标度(要求合理利用这些坐标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m/kg
重力G/N
0.1
1.0
0.2
1.9
0.3
2.9
0.4
4.0
0.5
4.9
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简答题;图析法。
分析: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再观察分析图象看图象中体现了两个物理量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作图
图象如图所示:
②根据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两个物理量之间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分析图象的能力,做题时要结合实验数据和图象分析得结论.
29、小明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
比值G/m
(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 和 测力计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不同地区g值仍有差异,如下表:
地点
g值/N?kg﹣1
地球纬度
地点
g值/N?kg﹣1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3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3)表中g值最小和最大的地点分别是 赤道 、 北极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由表中可以看出g值的变化规律是 g值随着地球的纬度变大而增大 ;
(5)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与地球的纬度有关 .
(2)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由表中数据可知:g值最小的是地球的赤道;g值相最大的是北极;
(4)分析数据中“地球纬度”中数据发现:纬度越高,g值越大;
(5)分析表中数据不难看出,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g值可能与地球纬度有关.
故答案为:(1)天平;测力计;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赤道;北极
(4)g值随着地球的纬度变大而增大;
(5)与地球的纬度有关.
点评:考查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找准所测物理量,选对测量工具,是做探究实验必备的能力.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同学们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由数据发现g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m(g)
100
200
300
400
500
G(N)
1
2
3
4
5
①在图中以质量m为横坐标,以重力G为纵坐标进行描点并连线;
②画出的图线是一条 过原点的直线 ,这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正 比;
③由图中可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 G=mg ;实验中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 10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图象可见,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属于数学上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比.
(3)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用数学公式表达为G=mg,其中g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即g=,g值为一常数,大小为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
答: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10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
点评:(1)本题考查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表达式为G=mg;
(2)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为引力常数,但它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