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或减少摩擦方法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在冰壶比赛中,总是有两名运动在冰壶前方“刷冰”,这样做可以使表面的冰 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薄薄的一层水,以便 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图所示,是我国选手在第21界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女子冰壶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 _________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这样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 _________ ,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3、在保护卫星的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其作用是 _________ .
4、春天冰河解冻时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 _________ 的缘故.冬天在冰面上行走的汽车常在轮胎外圈上绕铁链(如图),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以下是雪灾中的三个场景.图甲中的冰柱是由于雨水 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 _________ ;图乙是人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图丙中汽车套紧急刹车后,仍会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___ .
6、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所示是拍摄雪灾中的场景:如图甲中拍摄的是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冰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现象.如图乙拍摄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是拍摄的雪灾中的场景:甲图中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是 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要 _________ 热;乙图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他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这是为了 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摩擦.
8、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_________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说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 .
9、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到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一时间,交通阻塞,事故频发,为防止交通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交通部门在积雪路面上大量撒盐、撒灰渣,要求经过该路段的车辆车轮上都要带防滑链.根据你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撒盐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 撒灰渣、带防滑链的目的是 _________ .
10、如图所示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的示意图,使用时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列举二例:
① _________ ;
② _________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11、以下在厨房中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花生油、天然气,分别属于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包子皮上被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发生了弹性形变
D、用力握才能把活蹦乱跳的鱼抓在手中,是利用了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12、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的是(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很大
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3、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4、如图所示是扬扬和爸爸在家休息的情景,其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扬扬吹电扇感觉凉快,与蒸发吸热有关
B、爸爸戴近视眼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C、落地电扇底座上装有小轮子,是为了减小移动时的摩擦
D、电扇工作时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不少的物理知识,小明总结了一些,但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蒸发吸热的过程
D、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
16、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B、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
C、修枝剪是一个费力杠杆
D、
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会靠拢,说明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18、体育课时,遇到了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
C、“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
D、“单杠表演”时手上搓镁粉时利用了增大摩擦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20、小红根据体育课的场景,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游泳”时利用了浮和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知识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打羽毛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知识
D、“百米赛跑”时穿上牛筋底的足球鞋是利用了增大摩擦的知识
三、解答题(共9小题)
21、图中的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代步工具,请你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力学的角度,举例说明在自行车的构造中哪些部位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或规律.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例一: _________ ;(物质的物理属性)
例二: _________ ;(力学)
22、“冰壶”(又称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砥石(即冰壶)的竞赛项目,当投掷手将冰壶投出后,“冰壶”在冰面上不断向前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壶向前运动时,同队有两名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运行的前方用力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溜进营垒或接近营垒,这是为什么?
23、去年的冬天,我国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冻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这次冻雪天气里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汽车的水箱在夜晚易冻裂,请分析是什么原因所致.
(2)在冻雪天气里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给司机提两条建议.
24、、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说出一条即可)
25、、2008年元月底,郴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冰灾”,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对交通而言,冰雪使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护路工人常常往
路面上撒盐,避免路面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同学猜想撤盐后水的凝固点可能会降低.就“盐水和清水凝固点的高低”问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 _________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此外,冰灾时期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说明你的理由.(写出一条即可)
办法: _________ ;
理由: _________ .
26、2008年春节前我省发生冻灾,粤北京珠高速公路的护路工人往路面抛撒大量的工业盐,避免路面“夜冻昼化”现象,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小黄对上述问题提出这样的猜想:“水中含盐,凝固点降低;盐水越浓凝固点越低.”针对这猜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猜想的正确与否.
实验方案(主要步骤):
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27、星期天,九年级的小刚同学在厨房中帮妈妈做饭,突然想起在物理课上,老师经常说:物理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身边有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中蕴藏着物理学知识.于是他开始细心地观察,结果还真的发现了不少自己已经能解释的物理现象,例如:a.为什么水壶的手柄上粗糙不平?b.为什么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
(1)请你帮助小刚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解释上述两个问题.21世纪教育网
a. _________ ;
b. _________ .
(2)厨房中的“为什么”还有许许多多,根据所学知识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至少提出2个问题,不要求解释.)
问题1 _________ ;
问题2 _________ .
28、(2006?宿迁)今年小麦丰收了,有的农民将小麦放在有车辆行驶的柏油马路上晾晒.请你说出这种做法的利和弊.
(1)利;
(2)弊.
29、(2009?湛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请问:
(1)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 _________ ,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 的和力可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是为了 _________ ,从而 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摩擦.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 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因为 _________ .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在冰壶比赛中,总是有两名运动在冰壶前方“刷冰”,这样做可以使表面的冰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薄薄的一层水,以便 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熔化;减小.
点评:(1)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
(2)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如图所示,是我国选手在第21界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女子冰壶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 熔化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这样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 摩擦 ,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在冰壶比赛中,总是有两名运动在冰壶前方“刷冰”,这样做可以使表面的冰成薄薄的一层水,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在冰壶和冰面之间形成水膜,好像润滑油一样,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熔化;摩擦.
点评:(1)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
(2)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在保护卫星的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其作用是 ①使其表面光滑,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由于空气摩擦而提高的温度.
②在高温下这种物质会熔化、汽化或在高温下直接升华成气态而吸收热量,从而使卫星的整流罩放出了热量而保护了里面的精密仪器 .21世纪教育网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整流罩的外表面所涂的一层特殊物质,不但能使其表面光滑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而且这种物质熔化、汽化或直接升华需要吸收热量,使卫星的整流罩放出了热量而不至于温度升的太高使里面的仪器受损.
解答:解:在保护卫星的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其作用是:
①使其表面光滑,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由于空气摩擦而提高的温度.
②在高温下这种物质会熔化、汽化或在高温下直接升华成气态而吸收热量,从而使卫星的整流罩放出了热量而保护了里面的精密仪器.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的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4、春天冰河解冻时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 冰熔化时要吸热 的缘故.冬天在冰面上行走的汽车常在轮胎外圈上绕铁链(如图),目的是为了 增大摩擦 .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简答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是吸热的.21世纪教育网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1)春天冰河解冻时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冰熔化,熔化是吸热的,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寒冷.
(2)冬天在冰面上行走的汽车常在轮胎外圈上绕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冰熔化时要吸热;增大摩擦.
点评:(1)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吸热和放热情况,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
(2)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5、(2008?台州)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以下是雪灾中的三个场景.图甲中的冰柱是由于雨水 凝固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 发生形变 ;图乙是人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摩擦 ;图丙中汽车套紧急刹车后,仍会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惯性 .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凝固是由液态变固态形成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1)冰柱是水由液态变固态凝固形成.
(2)弯曲的电线发生了形变是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3)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1世纪教育网.
(4)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故答案为:凝固;发生形变;增大摩擦;惯性.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几种现象,通过物理现象来分析才能作答.
6、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所示是拍摄雪灾中的场景:如图甲中拍摄的是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冰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凝固 现象.如图乙拍摄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加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21世纪教育网
“增大”、“减小”)摩擦.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是放热的.
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答:解:电线的冰雪熔化成水下降的过程中,水放出热量,凝固成冰.
向冰雪路面上撒沙子,使路面变粗糙,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车滑倒.
故答案为:凝固;放;增大.
点评:关注新闻,关注重大事件,从中挖掘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是中考的热点.
8、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提出问题:加入盐后,为什么冰在0℃以下就可以熔化呢?
猜想:加入盐后,冰的熔点降低了 .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说出一条即可)
可在汽车轮上加防滑链.这样可以加大汽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汽车能安全行驶 .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1)在冰里加入盐,使冰的熔点下降到了0℃之下,开始熔化.
(2)汽车在冰雪路上行驶,路面光滑,摩擦力小,易发生危险,加防滑链,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可以安全行驶.
解答:解:(1)冰的熔点是0℃,在冰里加入盐之后,使冰的熔点降低到了0℃之下,可以在0℃下熔化.21世纪教育网
(2)汽车加防滑链的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车更容易起步和停车,从而安全行驶.
故答:(1)提出问题:加入盐后,为什么冰在0℃以下就可以熔化呢?
猜想:加入盐后,冰的熔点降低了
(2)可在汽车轮上加防滑链,这样可以加大汽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汽车安全行驶.
点评:(1)该题考查的物质的熔点,冰在平常的大气压下,熔点不会降低,之所以在0℃下熔化,是因为加入盐之后,冰的熔点降到了0℃之下.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防滑链就是这个目的.
9、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到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一时间,交通阻塞,事故频发,为防止交通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交通部门在积雪路面上大量撒盐、撒灰渣,要求经过该路段的车辆车轮上都要带防滑链.根据你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撒盐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降低晶体凝固点 撒灰渣、带防滑链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
专题:简答题。
分析:(1)其实雪是在不断融化和凝固的,只不过二者速度相等,所以始终保持固态.由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撒上盐以后,雪周围的水就变成盐水,因此就不容易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而不能再凝固回去,所以就越来越少了!
(2)撒灰渣、车轮上带防滑链,这是采用增大摩擦的方法来防止车辆在雪地上打滑.
解答:解:(1)撒盐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就是降低晶体的凝固点,盐水凝固点低,就不容易凝固成雪.
(2)撒灰渣、车轮带防滑链,目的在于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故本题答案为:降低晶体凝固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点评:本题是考查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留意这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否则要回答出问题就比较困难.
10、如图所示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的示意图,使用时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列举二例:
① 里面的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
② 打火时产生火花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能量转化的现象。21世纪教育网
专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打火机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可燃气体装进的,以及打火机在工作时的能量的转化.
解答:解:根据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知道,打火机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①里面的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②打火时产生火花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拨动的轮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等等.(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打火机的构造和原理的了解,是一道中档题.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11、以下在厨房中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花生油、天然气,分别属于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包子皮上被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发生了弹性形变
D、用力握才能把活蹦乱跳的鱼抓在手中,是利用了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A、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在常温常压下,物质的状态;
B、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1*cnjy*com
D、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A、在常温常压下,食盐是固态,花生油是液态,天然气是气态.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鸡蛋往碗上一磕,鸡蛋给了碗一个力,同时碗给了鸡蛋一个反作用力,所以鸡蛋破了.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改变了包子皮的形状,这种不属于弹性形变.因为弹性形变在外力去掉后,可以恢复原状,而包子皮不行.错误.符合题意
D、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手与活蹦乱跳的鱼的接触面不变,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多个选项考查了物质的状态,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弹性形变,同时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平时要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活现象.
12、(2009?包头)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的是( )21*cnjy*com
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很大
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平面镜的应用;扩散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1*cnjy*com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2)路面结冰,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所以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应设法化冰,方便车辆行驶.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得出答案.21*cnjy*com
解答:解: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摩擦力与熔点的影响因素,熔点跟杂质、种类、压强有关.
14如图所示是扬扬和爸爸在家休息的情景,其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扬吹电扇感觉凉快,与蒸发吸热有关
B、爸爸戴近视眼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21*cnjy*com
C、落地电扇底座上装有小轮子,是为了减小移动时的摩擦
D、电扇工作时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A、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蒸发要吸热;
B、凹透镜和凸透镜都可以透过光线,利用的都是光的折射;
C、相同的条件下,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D、电扇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动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吹电风扇可以加快人体上方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到凉快,A是正确的;
B、近视眼是凹透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将射来的光线发散,所以B是正确的;
C、电扇底座上装有小轮子,可以让电扇在地面上滚动,从而减小摩擦力,所以C是正确的;
D、电扇扇叶的转动主要靠电动机来提供动力,电动机工作时要消耗电能,转化为电动机转动的机械能,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 A、B、C、D.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光的折射、摩擦力和能量转化;
此题通过生活情境来考查用到的物理知识,这也是中考出现比较多的一种考查方式,需要掌握.
15、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不少的物理知识,小明总结了一些,但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
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蒸发吸热的过程
D、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21*cnjy*com
吸热.故C的说法正确.
D、洗澡巾的表面非常粗糙,增大了与人体的摩擦,洗澡时,可以洗的更干净.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注意,题目中提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16、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21*cnjy*com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点和凝固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1)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2)路面结冰,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所以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应设法化冰,方便车辆行驶.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得出答案.21*cnjy*com
解答:解: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摩擦力与熔点的影响因素,熔点跟杂质、种类、压强有关.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B、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
C、修枝剪是一个费力杠杆
D、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会靠拢,说明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18、体育课时,遇到了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
C、“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
D、“单杠表演”时手上搓镁粉时利用了增大摩擦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常识的应用,可结合排除法进行选择.
解答:解:A、“踢足球”时,因为足球受到力的作用,足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是利用了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跳远助跑”是因为当起跳时人的身体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这样会跳的更远,是利用了惯性原理,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仰卧起坐”时利用腹部肌肉的伸缩来完成的,跟大气压没关系,所以不对,不符合题意;
D、“单杠表演”时,为了防止手脱落下来,所以在手上搓镁粉,可增大摩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物理常识的应用是考试重点,因在平时学习时注意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1*cnjy*com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拔河比赛中,靠的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因为它们之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
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就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
A中,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所以正确;
B中,身体向后驱,同时弯腿,是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所以正确21*cnjy*com;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紧扣教材,联系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小红根据体育课的场景,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游泳”时利用了浮和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知识
C、“打羽毛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知识
D、“百米赛跑”时穿上牛筋底的足球鞋是利用了增大摩擦的知识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21*cnjy*com
分析:利用对应的物理知识这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从而确定联想是否正确.
解答:解:A、游泳时,人浸入水中,所以要受到浮力;人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的联想正确,不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B的联想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打羽毛球时,球拍给羽毛球一个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方向,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的联想正确,不合题意.
D、百米赛跑,使人 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人的鞋的摩擦力,穿上足球鞋,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可以增大摩擦力,使人跑的更快.故D的联想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将此题考查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何将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知识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9小题)
21、图中的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代步工具,请你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力学的角度,举例说明在自行车的构造中哪些部位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或规律.
例一: 自行车轮胎用橡胶做是因为橡胶的弹性好 ;(物质的物理属性)
例二: 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力学)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征;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答案开放型。21*cnjy*com
分析:自行车中包含的物理知识非常多,但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即要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力学的角度选择回答.物理属性关键看自行车的什么部位选择了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而力学的原理或规律则在自行车中随处可见,我们只需选择最典型的就可以了.
解答:解:例一,自行车的主要组成就是钢铁的骨架和橡胶的轮胎了,钢铁做骨架是利用了它的密度大,硬度好,而用橡胶做轮胎则是利用了橡胶弹性好、塑性强、耐磨损的多种特性;
例二,自行车轮胎、车把手、脚踏板等很多部位都刻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自行车轴承内的滚珠则是利用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自行车的手刹则是利用了杠杆省力的原理等等.(其他答案也可以,但是语言要规范,内容最好要具有典型性.)
故答案为:自行车轮胎用橡胶做是因为橡胶的弹性好;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点评:对于答案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选择最具代表性、最符合题意的内容来作答,切忌长篇大论,却抓不住重点.
22、“冰壶”(又称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砥石(即冰壶)的竞赛项目,当投掷手将冰壶投出后,“冰壶”在冰面上不断向前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壶向前运动时,同队有两名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运行的前方用力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溜进营垒或接近营垒,这是为什么?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解决此题要对“冰壶”运动有一定了解,“冰壶”队员要控制“冰壶”的运动情况,就要用到力,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冰壶”队员不能碰到“冰壶”,只是手持毛刷,在冰壶运行的前方用力左右擦刷冰面,刷冰时,使冰层表面温度升高,让表面上的冰层熔化;冰层熔化后,使两个接触面分开,大大减小摩擦力.由此可判断是通过摩擦力来控制“冰壶”运动的.21*cnjy*com
解答:解:刷冰时,使冰层表面温度升高,让表面上的冰层熔化;冰层熔化后,使两个接触面分开,大大减小摩擦力,“冰壶”走的更远.若不想让“冰壶”走的更远一些,就不要刷冰面.
点评:本题的关键要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冰壶”队员控制“冰壶”的运动就是靠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再就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出分析.摩擦生热,冰熔化,减小摩擦.
23、去年的冬天,我国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冻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这次冻雪天气里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汽车的水箱在夜晚易冻裂,请分析是什么原因所致.
(2)在冻雪天气里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给司机提两条建议.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密度及其特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简答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密度变小导致体积变大,下雪后路面会很滑,所以司机师傅要考虑增大摩擦或减速行驶,防止交通事故.
解答:答:(1)在夜晚,水箱中的水降温凝固成冰,而质量相同的水和冰相比,水的密度大,因而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且水箱是遇冷收缩的,这样会将水箱胀破;
(2)为了在冻雪天气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装上防滑链,慢速行驶,保持车距等.21*cnjy*com
点评:解决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4、(2008?宜昌)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说出一条即可)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熔点的概念,知道物体的熔点越低,越容易熔化.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增大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即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此题中需要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答:(1)提出问题:加入盐后,为什么冰在0℃以下就可以熔化呢?
猜想:加入盐后,冰的熔点降低了.
(2)可在汽车轮上加防滑链.这样可以加大汽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汽车能安全行驶.
点评:此题通过具体事例主要考查了对熔点的理解和对增大摩擦力方法的掌握,很具有现实性意义.
25、008年元月底,郴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冰灾”,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对交通而言,冰雪使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护路工人常常往
路面上撒盐,避免路面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同学猜想撤盐后水的凝固点可能会降低.就“盐水和清水凝固点的高低”问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 ;
(2)此外,冰灾时期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说明你的理由.(写出一条即可)
办法: ;
理由: .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实验探究题;答案开放型;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杂质的存在和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①要研究水和盐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应控制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始温度不变,放入相同的环境,控制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相同;
②冰灾时期减小交通事故的方法,还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答:(1)取两个完全相同,分别盛上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下,看哪杯先凝固,先凝固的凝固点较高(取两个完全相同,分别盛上质量相同的水和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完全凝固后,取出放在同一位置,观察哪杯先熔化,先熔化的凝固点较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办法:撒炉渣,铺稻草,车轮上捆绑铁链;
理由: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2008年春节前我省发生冻灾,粤北京珠高速公路的护路工人往路面抛撒大量的工业盐,避免路面“夜冻昼化”现象,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小黄对上述问题提出这样的猜想:“水中含盐,凝固点降低;盐水越浓凝固点越低.”针对这猜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猜想的正确与否.
实验方案(主要步骤):
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实验探究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根据猜想可知:要分别对比清水、稀盐水、浓盐水的凝固点的高低;所以分别选取这三种液体,在设法使其温度不断的降低,观察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实验方案(主要步骤):
(1)取三个相同的杯子A、B、C,A杯倒入同体积的清水,B杯倒入同体积的淡盐水、C杯倒入同体积的浓盐水;
(2)三个杯子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后,放入冰箱冷冻室里;
(3)每隔5分钟测量各温度计读数和记录,并观察凝固的(结“冰”)顺序.
(4)若凝固的(结“冰”)顺序为清水、淡盐水、浓盐水,即浓盐水结“冰”的温度最低,则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
道理:可以增大接触面的摩擦.
点评:此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符合题意且要运用物理语言来回答问题.
27、星期天,九年级的小刚同学在厨房中帮妈妈做饭,突然想起在物理课上,老师经常说:物理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身边有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中蕴藏着物理学知识.于是他开始细心地观察,结果还真的发现了不少自己已经能解释的物理现象,例如:a.为什么水壶的手柄上粗糙不平?b.为什么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
(1)请你帮助小刚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解释上述两个问题.
a.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
b. 高压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锅内温度就高,食物熟的快 .
(2)厨房中的“为什么”还有许许多多,根据所学知识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至少提出2个问题,不要求解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1 为什么刀刃磨的很薄 ;
问题2 为什么蒸馒头时锅盖内侧会出现水珠 .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影响摩擦阻力大小的因素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8、今年小麦丰收了,有的农民将小麦放在有车辆行驶的柏油马路上晾晒.请你说出这种做法的利和弊.
(1)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弊.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有利的地方可以从蒸发的快慢来分析;
弊端可以从交通和柏油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小麦上来分析.
解答:答:(1)柏油路上温度高;有风加快空气流动;小麦摊开增大了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小麦中水分蒸发;
(2)路面柏油中有害物质能够被小麦吸收,人食用了这种小麦不利于身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道好题,中考出现这类题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29、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请问:
(1)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 不变 ,受到的重力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和力可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是为了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从而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摩擦.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因为 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 .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1)根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而在太空中重力将变为原来的;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去分析此题.
(3)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分析此题.
(4)可从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等角度分析,只要合理的都可.
解答:解:(1)航天员在太空与在地球上相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质量不变,而重力将变为原来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所以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变小.
(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航天员拉着绳子时,绳子也给宇航员一个力,这样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从而也改变了宇航员的运动状态.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因为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航天员走出舱外活动将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走出舱外活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答案为:(1)不变、变小;(2)相互、运动状态;(3)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
(4)不能、因为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③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⑤太空没有大气压、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