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1)
自交:
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
植物:雌雄同花植物的自花授粉或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均为自交;
如:玉米为单性花、豌豆为两性花
动物:由于多为雌雄异体,所以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即为自交;
(2)易于进行人工杂交,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
1、去雄
2、套袋
3、采集花粉
4、传粉
5、套袋
(3)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相对
性状
性状
性状:
相对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有耳垂(显) 2.无耳垂(隐)
(显) (隐)
(显) (隐)
(显) (隐)
(显) (隐)
(显) (隐)
(显) (隐)
2、兔子毛的长毛和细毛
3、番茄的红果与圆果
1、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4、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5、兔的长毛和灰毛
6、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7、狗的卷毛和直毛
√
×
√
×
×
×
√
相对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高茎
矮茎
P
×
高茎
F1
矮茎
高茎
P
×
高茎
F1
正交
反交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和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F1表现为高茎与母本的选择无关
F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是否消失了?
高茎
F1
×
F2
3 ∶ 1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87高茎 277矮茎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普遍的还是个别?
F2代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F2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现象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代全为高茎
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且比例为3:1
其它6对相对性状也是如此
提出问题
F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是否消失了?
F2代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F2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分析问题
高茎相对于矮茎是显性性状。
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出现了矮茎。
显性性状可能受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之分。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既不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形成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称做融合遗传。
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遗传因子
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遗传因子
由含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
由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高茎
矮茎
1 : 1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测交后代 87株 79株
比例 高茎:矮茎≈1:1 进行测交实验后得到166株后代,结果如下: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来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得出结论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核心内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视频)
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形成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
精巢(父本)
卵巢(母本)
雄配子(精子)
雌配子(卵子)
思考:1、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小球?
2、为什么要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模拟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根据题意,画出遗传过程的图解;
2、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
4、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
遗传题解题步骤
红花
↓
红花×白花
红花×
↓
红花 白花
红花
课后练习:
dd×dd→dd
一定都是隐
性纯合子
只有隐性性状
DD×DD 或 DD×Dd
或 DD×dd
至少一方为
显性纯合子
只有显性性状
Dd×dd→1Dd∶1dd
测交类型
显性∶隐性=1∶1
Dd×Dd→3D_∶1dd
都是杂合子
显性∶隐性=3∶1
结合方式
双亲类型
后代显隐性关系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 _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实验一:___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______;
实验三:_____________
(3)实验1中,亲本杂交组合的杂交方式叫做_____
红果
第2组(或第3组)
Bb×bb
BB×bb
Bb×Bb
测交
F2中遗传
因子组成
F2中性状表现
配子法的原理: 合子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就是雌雄配子各自所占比例的乘积.
遗传病推断
人类中,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求:
(1)9号个体为患者的概率?
(2)7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
(3)10号个体为患病男性的概率?
(4)10号个体为男性患病的概率?
aa:
A :
aa:
例: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F1 Aa
×
AA
Aa
aa
1/4
2/4
1/4
×
AA
1/4
2/4
AA
Aa
aa
1/4
2/4
1/4
例: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F1 Aa
×
AA Aa aa
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遗传因子组成为 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
(2)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此方法属于杂交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 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aa
AA或Aa
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
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7/8)
所占
比例
隐性性
状个体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纯
合子
显性纯
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Fn
1.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 )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练一练
D
2.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 ( )
A.9/10 B.3/4 C.1/2 D.1/4
B
4.上题中若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个体杂交,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3∶1 B.5∶1 C.8∶1 D.9∶1
3.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个体杂交,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3∶1 B.5∶3 C.8∶1 D.9∶1
B
B
5.在豌豆中,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A、B、C、D、E 5株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组合 子代表现类型 高 矮 总数
A×B 600 200 800
C×D 700 0 700
E×D 300 300 600
E×B 210 70 280
写出遗传因子组成:A ,B ,C ,D ,E 。
Dd
Dd
DD
dd
Dd
6.一种脚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
(1):爬行鸡×爬行鸡,子代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2):爬行鸡×正常鸡,子代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分析回答:
(1)第一组两亲本的基因型 ,子代爬行鸡基因型 ,正常鸡基因型 。
(2)第二组爬行鸡基因型 ,若子代爬行鸡相交配,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 只,其中有纯合子爬行鸡 只。
Aa ×Aa
AA和Aa
aa
Aa
1500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