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口容量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9 18: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地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位“世界70亿人口日”。伴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的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课前导入
目录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
(一)概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二)衡量指标 人口数量(能承载的极限人口)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人口数量来衡量,这个人口数量叫环境人口容量。
结论: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位于东太平洋上,早期土地丰饶,岛上人口迅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2万人,但是岛上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于是,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的开发和使用资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普遍在饥饿当中。在1700年左右,经历饥饿、混乱,岛上人口只剩下2000人左右。到了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只剩下了111人。
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自然资源的“短板”决定的。
1. 自然资源状况(首要因素、最主要、正相关)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讨论:复活节岛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模拟)
资源种类 淡水 柴薪 食物 土地
可供养人口数 2800人 4100人 2300人 6200人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整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例如,水资源成为了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复活节岛的环境承载力为2300人
最多能养活2300人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
“短板效应”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某地区或国家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如果要提高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开源:开发新能源,通过贸易、对外开放获取其他地方资源
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958年全国年平均亩产最高的高产田也就在400公斤左右! 从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2000年,他主持的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实现;2004年,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提前实现。2017年达到1149公斤。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为袁隆平颁发“共和国勋章”。
2.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
日本
日本,国土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
人口约1.27亿(2018年),人口密度高,且国民生活水平很高。
经济、科技发达地区
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
资源利用效率高
方便通过贸易从其他地方获取资源
利用科技便于找到短缺资源的替代品
容易发现新的资源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中国不同消费水平下,对应人口数量(举例)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6亿
温饱型消费水平 10亿以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8-9亿
富裕型消费水平 7亿以内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比现在少得多。
印度
美国
面积:298万K㎡
人口:13.24亿
印度
美国
面积:937万K㎡
人口:3.3亿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自然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地域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巩固练习:
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国土面积约为724.4 km2,总人口约为564万。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
C.土地和水资源 D.人均消费水平
2.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其周边国家,
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通便利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均消费水平低
C
B
右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B
A
二、人口合理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3.意义:制定合理的人口战略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的“合理规模”。小到一个城市,达到整个地球,,人口容量到底多大才是合理的?这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4、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问题
引发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就整个世界来说:
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另一方面,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 加强国际合作 节约资源
建立公平秩序 努力学习,提高科技水平;
人地协调发展 适度消费。
国际
个人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提倡合理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巩固练习: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根据某地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地区生产总值、矿产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6万人、12万人、20万人、25万人。该地目前的总人口为15万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16万 B.12万 C.20万 D.25万
2.该人口总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
A.a<b<c B.c<b<a
C.b<a<c D.a<c<b
B
C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
计划生育口号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到底多少才合适?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人口老龄化:
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
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过重
人口政策: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
影响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现金津贴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