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义乌机场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目录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你知道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缺点: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建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运输
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缺点:
优点:
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能耗多,运费较高。
缺点:
优点: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缺点:
优点: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航空运输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缺点:
优点: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
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
管道运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 运输大宗的、笨重的、需长途运输的货物
公路 运输短途、量小的货物
水路 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 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
管道 运输天然气、液态煤浆等货物
人或物的位移 要求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从哈尔滨到广州 参加贸易洽谈会 次日必须报到
从重庆到武汉 沿途观赏 三峡风光
从密云水库运 2吨活鱼到北京市 保鲜
从太原运200吨 煤炭到武汉 走近路, 较低运费
从天津到上海运 一万吨海盐 选择最经济 的办法
√
√
√
√
√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一个区域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和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交通运输布局的要求: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3.注意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4.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
5.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
4.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地貌
地质
水文条件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
技术装备
地区发展
国防需要
运输需求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船舶停泊、靠岸。);
避风条件好(海湾,或地处山地背风坡);
不淤不冻;
②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 (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经济条件:
③经济腹地:经济发达、范围大,客货流量大小 (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
④城市依托:以大城市为依托, 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⑤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
注意:若为河港,要注意泥沙淤积对港口建设的不利影响(故凹岸建港)。
如图为我国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分布图,港口应建在哪里
港口应建在丙地,因为在海湾内,可避风浪,
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
陆上地势平坦利于建港
例: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1.依据运输的需求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例:山区修建公路,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
京沪高铁途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桥代路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可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
4.尽量少占土地
1、京沪高铁部分路段”以桥代路”: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2、青藏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减少冻土对铁路的影响。
3、山区交通线”以桥代路”:为了减小线路坡度,缩短里程,减少运输时间。
交通线以桥代路的目的:
利于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青藏铁路提高了国家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6.其他
福建省“环闽动车”
怎样布局?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其他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小结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
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A
B
A
巴拿马运河受宽度和水深的限制,目前仅可通航7.6万吨级以下轮船,更大型轮船的货物则需分装、转运。轮船通过运河的时间约9小时。近期,哥伦比亚拟修建一条铁路,长约220千米,预计通过时间为3小时。下图示意巴拿马运河和哥伦比亚拟建铁路的位置。
说明与巴拿马运河相比,哥伦比亚拟建铁路在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优点:适宜大宗货物运输,速度快,耗时少,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缺点:运费贵,运距长,对小宗货物运输缺乏吸引力。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聚落和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根据环境条件,说明塔里木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
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
盆地内地高大山脉且晴天多,有利于飞机航行。
航空运输发展快的原因分析(1)地面交通建设困难:如地表崎岖,地质基础不牢固,沙漠广布地区,修建公路、铁路成本高。(2)航空需求:如旅游发展快,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广,航空需求大。(3)比较优势: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
1.交通运输需求量影响布局标准、密度等
交通运输需求较大,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交通需求量较小则标准低、规模小。
大都市
县城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2、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
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
北京市
BEIJING
天津市
TIANJIN
京津城际铁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铁路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那些影响?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①连接了沿线主要城市
②过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过疏则无法满足沿线交通运输的需求。
①城区边缘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
②带动城区边缘的发展;
③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如交通拥堵,噪音)
探究活动:京沪高铁
3、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规划示意图
案例分析: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汇集了四方面的人流,地面交通、高铁、机场航站楼以及磁悬浮列车。由东至西分别是虹桥机场西航站楼、东交通中心(服务于磁悬浮和机场)、磁悬浮、高铁、西交通中心(服务于铁路车站)。
4、交通运输布局需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案例 非洲的铁路布局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总体上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增长
决定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非洲的铁路布局为典型的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案例 非洲的铁路布局
课堂练习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张家口将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北站至延庆站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度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2)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A
C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交通线、场站—基础设施—投资额大、短时间不能收回投资—政府组织建设
1、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线和站点的影响
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中国援助非洲国家铁路建设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撑
交通运输布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以及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只有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
案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铁路建设,始于1958年。1984年5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途径多年冻土地段550多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5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建成后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五年奋战,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思考问题: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84年已建成通车,为什么二期工程于2001年才开工?
(资金短缺,遭遇技术瓶颈)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
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当地表土壤冻结而下层土壤未冻结时,铁路路基不稳定,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在这样的时候,插入地基下面的热棒可以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结冻状态。
热棒原理
青藏铁路: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
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这里的公路很多路段两旁都整齐排列着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公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能够采用这种方式修路主要依靠( )
A.地形与气候 B.资金与技术
C.技术与地质 D.机械与气候
D
B
桥隧技术的成熟,使得公路、铁路穿越山区,跨越河、海天堑,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
我国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常常是高架桥梁与隧道相连,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单位历程建设资金是平原地区的数倍。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撑
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
我国在新疆修建的一系列铁路克服了风沙大,土质疏松等难题.在沙漠地区以桥梁形式通过沙漠,还在铁路两侧修建了挡沙墙,有效减少了风沙对铁路的危害.
桥梁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①气候:考虑气温、降水量及强度、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风雨)
②水文:注意水面宽度(水面宽,跨度大)、水的运动(洋流)、水的性质(海水腐蚀强)、水的状态(如浮冰)
③地形:注意谷地深度和坡度
④地质: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社会经济条件:
①需求(大/小)
②经济发展水平,资金
③技术水平
④原有基础设施(如原有铁路线长短)
⑤政策
环境保护条件:是否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我国高铁建设大量采用桥梁替代普速铁路中常见的路基工程,桥梁成为了高铁亮丽的风景线。京津高铁时速 350 千米,桥梁占比达 88 %。据此完成12-14题。
12、普速铁路的桥梁工程多分布于( )
A.平原 B.峡谷 C.盆地 D.山地
13、平原地区高铁桥梁占比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
C.缩短建设周期 D.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
14、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高铁站选址出现了从远郊到中心城区的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节省高铁建设土地成本 B.带动周边商业的转型
C.促进一小时生活圈发展 D.方便居民上下班
B
B
C
课堂练习
1.公路与铁路
2.河港与海港
3.描述交通线分布状况(或交通运输特点)
(1)以-----运输为主
(2)分布不均,哪多,哪少
(3)以----为中心,成----状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全长480千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湿季土壤遇水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右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1)描述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
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大致为东西走向;
分布不均,线路较少。
4.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气候(气象灾害:暴雨,大风,沙尘暴,暴风雪等):
①低纬:沿途穿越热带XX气候区,湿热,易晒伤、中暑;
②高纬: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受寒潮、暴风雪天气影响大;
③中高纬内陆: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冬季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天气;
地形:
地形:①地形起伏大,不利于工程建设;
地质:①地质结构不稳定,地质灾害多发(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河流(水文):①跨越大河,工程量大;
②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
土壤(冻土):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施工难度大;(高纬、高海拔)
生物:易受蚊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施工:①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中高纬、高海拔)
②冬季漫长;(高纬)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等。(例: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区)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全长480千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湿季土壤遇水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右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2)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地势起伏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
土质疏松,遇水易软化,地基不稳;
干季淡水缺乏;
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3)分析中国修建蒙内铁路的优势条件。
中国资金雄厚,修建铁路的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施工设备先进。
昆曼国际大通道(即昆曼公路)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该公路起于昆明,经老挝进入泰国境内,最终抵达曼谷,全长1 800余千米。下图为昆曼公路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角度,简述昆曼公路昆明—会晒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①沿线地区地形起伏大;
②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③气候湿热,高山密林广布;
④跨越大河较多,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
5.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
交通意义:
1.完善交通运输网 2.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经济意义:
1.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2.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3.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联系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资源丰富的地区-促进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6.沿线有旅游资源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7.沿海或边境地区一促进对外贸易
社会意义:
1.增加就业机会
2.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一促进民族团结
3.到达边境一巩固国防
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非洲之傲”列车运行线路之一的起点是南非开普敦,终点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列车运行的最东段是1970年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2017年1月中国宣布将再次参与该铁路的改造升级,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
说出该铁路改造升级给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改善基础设施,利于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