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Ⅰ(客观卷)40分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各题所选字母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1.已发现的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应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2.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2010年5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摘取2010年最具国际影响力祭拜大典奖项。黄帝为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人们称为
A、人文初祖 B、中华祖先 C、中华第一人 D、人文鼻祖
4.西周初年,周武王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颁布“推恩令”
5.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像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6.现在要拍一部反映春秋争霸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是不适合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7.改革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战国时期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管仲改革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商鞅变法
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之一是
A、主张“为政以德” B、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
C、主张“因材施教” D、以《论语》作为教材
9.以下历史地图和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汉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北击匈奴 D、唐太宗射猎
10.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州郡制 D、州县制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址是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12.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3.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假若为其墓碑题写铭文,你会选择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D、漫漫长路,上下求索
14.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东南亚 D、朝鲜
15.东汉时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
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利用水力,节省人工
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 D、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1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所作的高度评价,这部书的体例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B、曹丕称帝建魏国
C、刘备称帝建蜀国 D、孙权称王建吴国
18.从东汉至西晋初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A、匈奴、蒙古、女真、满族 B、匈奴、鲜卑、羯、氏、羌
C、匈奴、蒙古、氏、羌、 羯 D、匈奴、鲜卑、蒙古、女真、满族
19.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是
A、鲜卑族 B、羌族 C、氏族 D、匈奴族
20.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
A、姓王 B、姓元 C、姓张 D、姓李
Ⅱ(主观卷)60分
二、简答题(18分)
1.把正确序号填在横线上并回答。(12分)
①王羲之 ②顾恺之 ③郦道元 ④贾思勰 ⑤祖冲之 ⑥张仲景
医学家是 ,他的医学著作是
农学家是 ,他的农学著作是
数学家是 ,他最突出的贡献
书法家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画家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地理学家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2.请列举秦汉时期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三项。(6分)
三、材料解析题(23分)
1.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
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
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
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二: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2分)
(2)仔细观察材料二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图中有哪些错误?(6分)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5分)
(4)观察材料二,指出三国时代称台湾为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哪个?(4分)
2.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领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2分)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
图片中的历史(10分)
图一:《汉武大帝》剧照 图二:主父偃 图三:董仲舒 图四:汉代讲学图
请回答:
(1)图一是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剧照,“汉武大帝”统治时期汉朝形成了怎样的局面?(2分)
(2)图二中人物是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他曾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有什么作用?(4分)
(3)图三是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了什么措施?(2分)
图四中这位汉代的老师正在给学生讲学,你认为他所讲学的教材应该是什么?(2分)
五、探究题。(9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2)在这一时期,曾出现过局部统一,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过黄河领域?其中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少数民族改革家是谁?这次改革有何作用?(4分)
(3)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人们将思想寄托于佛教,受佛教影响的石窟艺术有哪些?试举两例。(2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北师大
一、1、B 2、D 3、A 4、B 5、A 6、A 7、D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A 15、D 16、A 17、D 18、B 19、A 20、B
二、1、⑥ 《伤寒杂病论》 ④ 《齐民要术》 ⑤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 ① 《兰亭序》 ② 《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 ③ 《水经注》
2、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张衡发明地动仪 ③华佗发明麻沸散 ④《九章算术》的某些内容居于世界前列
三、1、(1)官渡之战 (2)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应该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 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应该为“刘备称帝,221年” 吴国“孙权称帝 赤壁”应该为“孙权称王,建业” (3)统一全国 没能实现 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4)夷洲 西晋
2、(1)北方战乱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3)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社会秩序安定 ③南方经济统治者的重视(答出两点即可)
四、(1)大一统局面 (2)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儒家五经
五、(1)政治:政权分立 经济: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 (2)前秦 北魏 北魏孝文帝 促进了民族融合 (3)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丝绸之路
三国疆界
重要战场
成都
长安
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