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30 10: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市二中2022-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2.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B. 法家地位有所下降
C. 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D. 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3.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 )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史通》 D. 《汉书》
4.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
A. 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 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
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 
②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③士族势力衰落 
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 “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 汉代的更赋 B. 北魏的租调制 C. 唐朝的租庸调制 D. 唐朝的两税法
7.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8.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
A. 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 B. 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
C.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 理学的社会影响势弱
10. 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这一事件凸显出(  )
A. 地方吏治腐败严重 B.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C. 财经制度严重僵化 D. 君权至上不容挑战
11.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2.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瀛寰志略》 D. 《康輶纪行》
13.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时认为,“清贵族及官僚所支持的一个短暂的夏季的狂暴,竟使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它须负极重的赔款;它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4.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 中体西用思潮 B. 维新思潮 C. 马克思主义 D. 新文化运动
15.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
A. 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 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 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16. 下列文学形式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相关的是( )
①楚辞 ②宋词 ③元曲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
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19. 学者费正清说: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
A. 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缺深厚的民主基础
20.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
A.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 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C.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D.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运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 B 2. A 3. A 4. A 5. D 6. D 7. B 8. B 9. B 10. D
11. D 12. C 13. D 14. D 15. A 16. B 17. D 18. D 19. D 20. D
21. 【答案】(1)背景:统治阶级忽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追求奢靡享乐。
进步: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
(2)特征: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22. 【答案】
(1)奕?、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
(2)题目:洋务运动意义重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3. 【答案】
(1)转变:从攻击国民党到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直接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PAGE
答案第2页 总2页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