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4 人教新课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4 人教新课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09 19: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与朱元思书吴均读准下列红色字的字音:缥(piǎo)碧 轩邈(miǎo )
泠泠(líng )嘤嘤 (yīng)横 柯 (kē)经纶 (lún)窥(kuī)谷鸢(yuān)飞戾(lì)天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体会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归隐的高洁志趣.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3培养想像与联想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步骤
1.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2.直译为主,辅以意,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3.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缥碧
4、经纶世务者
5、千转不穷
6、窥谷忘反(顺、随)
(飞奔的马)
(青白色)
(筹划)
(通“啭”,鸟叫声)
(通“返”,返回)
解释下列带下划线的词语1、风烟俱净( )
2、一百许里( )
3、急湍甚箭( )
4、急湍甚箭( )
5、泉水激石( )
6、好鸟相鸣( )
7、在昼犹昏( )(都)
(余)
(急流)
(胜过 超过)
(冲击 冲刷)
(美丽的鸟儿)
(犹如 犹同)我是小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 激 石,泠 泠 作 响;
好 鸟 相 鸣,嘤 嘤 成 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
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水之“异”。第3段:描写山之“奇”。总分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整体把握整体感知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静:清澈 ;水动:急猛。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水之“异”?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之“奇”?1、形奇(视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竞”“争”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以生命和动感,突出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之“奇”?2、声奇(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闹写静,突出了各种动物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和无穷的生命力。 写到这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婉言相劝。3、神奇的功效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之“奇”?4、色奇(听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写出了山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