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识记、熟字比较、字理分析、组词法等方法,学生能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2个偏旁;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会写“吃、叫、没、江”等3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能读好带轻声的词语;通过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学生能读好句子的朗读。
3.通过识字学词,朗读课文,学生能正确认读词语:毛主席、战士、乡亲们。
4.通过充分朗读,学生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讲讲“谁是挖井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2个偏旁;会写“吃、叫、没、江”等3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讲讲“谁是挖井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的视频,认识主要人物。)同学们请看这个视频,你知道哪位是毛主席吗?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毛主席?
2. 识记“毛主席”:这三个字都是我们这节课需要认识的二类字,你使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三个字的?
学生分享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补充。
组词识记“毛”:毛发 毛笔 毛衣 毛线
熟字比较:“主—王”
偏旁识记“席”:广字旁
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与毛主席有关的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谁能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师相机讲解:吃水就是喝水,题目意思就是喝水心里要想着是谁挖的这口井,是谁让我们喝上水。
(3)学生再读课题,注意断句。吃水/不忘/挖井人
4.相机认识“吃、忘、井”3个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偏旁识记、字理识记)
5.识记“井”:什么是“井”呢?原来我们地下藏着喝的水叫地下水,它离地面很深,需要挖一个洞才能取出来,深深的洞就是井。看这就是甲骨文的井字,像不像一口方形水井?强调“井”是后鼻音。
识记“忘”:心字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熟的字圈出来,看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读完的同学们请标好自然段。
1.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 分段指名朗读,生生评价,随文识字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过渡:本课中有些句子中带有陌生的新词,读起来有难度,不着急,我们可以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先看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前半句: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先读词语:瑞金城外 村子 沙洲坝
再读句子: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教师指导:“村子”的“子”,在文中读轻声。
识记生字“村”,学生分享识记方法。
(2)出示第一自然段后半句: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先读词语:毛主席 领导 时候 住过
再读句子: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教师指导: “的”、“时候”的“候”、“住过”的“过”,在文中读轻声。
(3)再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下面请你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先读词语:没有 乡亲们 地方
再读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教师指导: “亲”读一声,前鼻音;“们”、“的”、“地方”的“方”在文中读轻声。
(4)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二句: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先读词语:带领 战士
再读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熟字比较:士—土,学生分享识字方法。
(5)再读第二自然段及全文。
过渡:下面请你再把第二自然段及全文再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找出主要信息
过渡:课文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相信这个故事你已经大概了解,现在就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可以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画下来。
1.生自读,找信息。
2.指名回答。
预设: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乡亲们不忘挖井人。
师小结: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挖井人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乡亲们不忘挖井人。同学们们很都很会学习一下就找对了。能够提取明显信息,说明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那么,沙洲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毛主席又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挖井?我们下节课会继续讨论交流。
四、指导书写
1.对比指导生字“吃”“叫”的书写:
(1)学生观察两字生字结构、占格。
(2)学生书空、找关键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两个并组词。
吃:左右结构。口字旁,吃东西要用口。口字旁大部分写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沿着竖中线写。
叫:左右结构。口字旁大部分写在左上格,竖提沿着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竖的起笔要稍高于竖提。
2.对比指导生字“没”“江”的书写:
(1)学生观察两字生字结构、占格。
(2)学生书空、找关键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两个并组词。
“没”: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注意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横折弯:先横后向下折再右弯,右弯时有弧度,不要写成直角。
“江”:左右结构,三点水比右边高。“工”的第一横短,最后一横稍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范写,生自行读格等方式,学生会写“主、住、以”4个生字。
2.通过教师讲解、自由阅读、观察图片,学生能理解“缺水”的含义,了解水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沙洲坝乡亲们对水的渴望,从而理解乡亲们的感情。
3.通过自由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方法,学生能识记、积累“水井、叫声、乡亲、主席、上面、战士”等12个词语,并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在语境中加强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2个偏旁;会写“吃、叫、没、江”等3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积累词语。
3.体会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么继续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请你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出示词语,课后第二题。(自读、指生读、全班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预设:生字在前、生字在后
(3)你能用这种形式给其他二类字组组词吗?学生组词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人毛主席,读了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片文章。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挖井?
预设:因为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多的地方去挑。
(2)“挑”是什么动作?教师出示图片和童谣帮助学生理解。
(3)想象一下,人们到很远的地方挑水还可能遇到什么?学生发挥想象交流教师相机总结:革命年代,到处都有战争,非常危险。而且道路很崎岖,所以人们吃水非常艰难。
(4)假设你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朋友,这时候毛主席给大家挖了一口井,你会对毛主席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过渡:对了同学们,毛主席解决了当地人们吃水困难的问题,人们非常感激毛主席,这就是心怀感恩。
(5)所以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预设:人们为了纪念毛主席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毛主席每天处理的事情很多,还是抽时间和战士、乡亲们一起挖井。(出示课件,教师介绍“毛主席的一天”)
4.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5. 思考:“吃水不忘挖井人”还可以用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享受着别人带来的好处时,心里要懂得感谢,就可以用这句话。
6.拓展举例: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修路人,你还可以想到什么?
预设:吃饭不忘种田人,穿衣不忘织布人,学习不忘授课人……
7.出示图片,介绍“红井”。后人为了记住毛主席的恩情,经常会来到这口井旁边参观纪念毛主席,这口井也被成为“红井”。
二、指导书写
1.对比指导生字“主”“住”的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占格。
(2)学生书空、找关键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两个并组词。
主:点在竖中线,中间横最短,最后一横最长,竖写在竖中线。
住: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三横等距。
2.指导书写“以”:
(1)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占格。
(2)学生书空、找关键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两个并组词。
左右结构。竖提的竖要直,提要稍长。中间一点起笔略高,写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笔最高,穿插到竖中线左边。最后一点要低,保持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