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8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B.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穷:贫困
C.《国风》好色而不淫. 淫:过度 D.治乱之条.贯. 条贯:条理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A.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为降虏于蛮夷 D.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邪曲之.害公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不赂者以.赂者丧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它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列传篇目最多。
B.《国风》出自《诗经》,多是民间诗歌,大部分作品是当时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C.齐桓是指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与选文中提及的帝喾、汤、武都是明君。
D.《离骚》表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爱国之情,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题。
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
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
还大息曰兵败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
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
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
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
百余人。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以对。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
说,下迁腐刑。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B.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C.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D.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军与匈奴交战,弓箭用尽,弃车退兵;士兵还有三千多人,只能手持车辐,军官
们则拿着短刀,继续作战,最后退入峡谷。
B.李陵阻止军士不要随他出战,他要一人前去取单于性命,结果没有成功;有军吏劝
他投降,它日再图归汉,这让李陵犹豫不决。
C.李陵命令士兵们带着给养,与韩延年一起,半夜时分率十几名壮士与敌人决战,终
因寡不敌众,自觉无颜回报陛下,投降匈奴。
D.李陵投降后,士兵们分散而逃,逃回边境的士兵有四百多人;群臣都归罪于李陵,
皇帝问司马迁,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获刑。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高二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题。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9.下面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有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又有他抗金复国的宏图壮志的袒露。
B.颔联两句用六个名词巧妙地概括出诗人抗金战斗的情形和复杂的心情。
C.诗人想起在塞上长城许下的志愿,如今镜中白发丛生,内心万分感慨。
D.尾联诗人以典明志,渴望效法前贤,施展抱负,其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题。
题苏武牧羊图 〔元〕杨维桢
①
未入麒麟阁 ,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②
李陵何以别 ,涕泪满河梁。
注:①麒麟阁,汉未央宫内的阁名,画有功臣像,苏武为第十一人。②指苏武归汉时,李陵置酒送别一事。
10.下列关于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到眼前的牧羊图,涌入作者脑海的首先是苏武忠君爱国的形象,不能不让人仰慕。
B.若不是鸿雁带回消息,苏武恐怕终老都将在异域的雪地中放养羊群,没人能想起他。
C.“风霜节”“日月光”对举,新颖而独特,苏武伟岸的形象与诗人的态度都隐含其间。
D.诗人不局限于图画的内容,他借助凝练的诗歌语言,拓展了图画的空间,深化了主题。
11.末句的“涕泪”一词意蕴丰富,同时也包含着诗人对李陵、苏武二人的历史评价。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小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情人之间书信难通,平添
几重愁苦。
(2) 《过秦论》中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退却匈奴七百余里,以致“_________,
_________”。
(3)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孤城”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意识”也就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主要体现为
对作品的经典性与典范性两方面的认识。
作品的经典性主要表现为它体现了文学之“至道”,包括文学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本质
规定性,因为“作品”要成为经典和可供学习的典范,必须有严肃、深刻的艺术观念、崇高
的艺术精神,体现出文学自身的规定性与法则。怪诞不经的东西不能成为经典,人们不能从
这类东西中悟出任何规范和准则来。经典所体现出来的“至道”是无法之法、无规之规。
经典作品的典范性在于它在遵守文学这一共性范畴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作为具体体式
的创作,它又会为该体式确立基本的文体规范、表现原则与创作方法。这些正是使得这些经
典作品极有创造性、极富于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关键,它因此成为此类体式创作的优秀典
范,也因此具有可师法性。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典范又无不体
现出某种法度,令人觉得不可随意为之。”
——摘编自闫霞《“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
材料二:
无论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如何“碎片化”,人们对经典名著一直葆有热情。经典是“被
反复阅读欣赏的作品”,每次重读都给人带来新的发现和体验。经典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
的语言、文化传统支撑;经典浩瀚广博,营造独成一体的意义世界。如今,人们获取信息和
作品的方式、渠道之便捷前所未有,从短文字到短视频应接不暇,但深度体验的匮乏也是明
显的痛点所在。经典文学名著的长销启示我们,越是在经典意识面临挑战的时候,经典给予
的深度文学体验越显得珍贵,文学创作越是不能跟在碎片化、快餐化后面亦步亦趋。创作者
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深度思想艺术体验,这是经典生命力所在,也是文学强大
优势所在。深度体验和深入思考,才能呈现一个可供“重新生活一遍”的独特艺术世界。每
个时代有其与众不同的题材与主题,有其独特时代关切与时代精神,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
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生活经验在作家手里不仅是写作材料,更是文学想象的依据。路遥创
作《平凡的世界》时曾深入乡村、亲下矿井,以感受百姓生活酸甜苦辣。有了这样丰富切实
的体验和对时代大势的宏观把握,一部当代经典才孕育问世。《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时代镜
像及其中人物的命运、选择、情感,使人沉浸其中,“重新生活了一遍”,这种深度体验是“微”
“短”信息所无法提供的。
——摘编自梁鸿鹰《面对信息碎片化——文学创作更须坚守经典意识》
材料三: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发展的一条重要文脉,是从乡土文学、大众文学到中国作风、中国气
派文学的变化发展。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学习西方、批判传统文化潮流中一种逐渐苏醒的文
化自觉:一方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一方面发展民族文化的正确、辩证的文化发展创新理念。
《祝福》的创作演出,就伸展在这种辩证文化流向的后者“文脉”中。
经典的含义,是思想、文化、艺术产品的某种不可超越性和范式性。这种经典性,体现
高二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为作品被反复研讨、诠释、演绎的文学艺术现象。《祝福》是鲁迅为数不多的小说当中最著
名的篇什之一,不仅因为小说本身对三纲五常强劲、宗法制度苛严、鬼神意识浓厚的中国社
会基础有深刻形象的揭示,还因为中学课本就收为教材,中国人从小耳熟能详的祥林嫂悲惨
命运对人们认知离开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的旧中国历史社会,有着深刻的作用。夏衍先生改编
的同名电影与后来的同名越剧剧目,都在中国电影史和当代中国戏剧史留下了良好影响。以
小说改编的同名舞剧也非常成功,但是以歌剧的方式演绎鲁迅经典,这似乎是第一次。歌剧
《祝福》,是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为基础,根据吴琛等创演的越剧《祥林嫂》(电
影剧本)改编而成;借了鲁迅名篇的“力”,乘了对名篇改编的越剧、电影、舞剧等文化产
品已经造成的“势”,进入了阐释经典、创新形式的“流”。
——摘编自吴戈《经典意识乡土色彩民族风格——浙江省首部原创乡土歌剧<祝福>谈要》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经典性与典范性两方面是我们认识和理解“文学经典意识”的重要切入点。
B.如果文学创作仅跟随碎片化、快餐化趋势,就难以出现让人深度体验的经典作品。
C.路遥之所以能创作出经典,就是因为他深入乡村、亲下矿井,感受百姓的生活体验。
D.中国现代经典作品的出现,是作家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外优秀文化的文化自觉的必然。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文风和技法上承先秦散文,并将之拓展、创新,也被宋代的欧阳
修和苏轼取法和继承,成为后世散文家此类体式创作的优秀典范。
B.《大卫·科波菲尔》语言通俗夸张,文风幽默讽刺,意蕴厚重,同时也营造出作家的
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定然成为 19世纪英国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
C.我们熟知的小说《祝福》,被改编成电影、越剧甚至歌剧,足以证明经典作品被不断研
讨、诠释和演绎着,经典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被不断发展和创新。
D.近期上映的科幻动漫《三体》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作者虽不可能经历如此奇幻
的生活,但通过合理的文学想象同样可以表达他对当代生活的思考。
15.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1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以《红楼梦》为例,谈谈当下该如何对待经典文学作品。(4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文本一:
患难之交
[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我的同类,我对他们还是不够了解。我很难根据一个仆人的外貌
来决定是否雇用他,尽管我觉得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以貌取人。我们经常凭借一个人下巴
的形状、眼神和嘴的轮廓来判断他们。我很怀疑这么做的正确性到底有多少。我发现认识越
高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久的人,越是让我迷惑不解。我最老的朋友,恰恰是那些我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人。
之所以产生以上的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伯顿在神户逝世的消息。
我是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与他认识的,我和他交情甚浅。他身材矮小,细瘦文
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他的蓝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让人愉悦的东西,声音很温
和,身上没有一点让人厌恶的东西。他是一个商人,很有钱,但他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来
的。他人缘颇好,即便是他在去世之后,别人仍把他描述成最优秀的人中的一个。
要不是我亲自从他的嘴里听到那则故事,我绝不会相信他也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那是一天下午,我坐在酒店的休息室里。不久,爱德华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你认识伦尼·伯顿吗?”
“没有,我似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桥牌手。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
他。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几分帅气。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
这些家伙都是这样。每个季度都收到一点汇款,他玩牌再挣一点。他赢了我不少的钱,这个
我知道。”
爱德华温和地轻声一笑。
“我估计这就是他破产后来找我的原因,还有就是他和我同姓。一天他来办事处找我,
跟我要份工作。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他想找份工作。我问他多大了。
“‘三十五。’他说。
“‘这些年来你都做过些什么?’我问他。
“‘嗯,没做过什么。’他说。
“我忍不住大笑了。
“‘我恐怕目前还帮不了你什么,’我说,‘三十五年后再回来找我吧,到时我再看看能
帮你点什么。’
“他没有离开,脸色发白,迟疑了一会儿后告诉我,他牌运不佳已经有些时间了,他不
想老是玩桥牌,于是玩起了扑克,结果被人暗算了。现在他身无分文,彻底完蛋了,如果找
不到事情做,只好去自杀。
“我打量了他一番,看得出他现在已经彻底崩溃了。酒喝得比过去更多,人看上去有五
十多岁。
“‘那么,除了打牌你还会什么?’我问他。
“‘我会游泳。’他说。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回答听起来荒唐透顶。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爱德华停顿了一下,转脸对着我。
“你熟悉神户吗?”他问道。
“不,”我说。“有一次路过那儿,但是只过了一夜。”
高二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年轻时候,我从那里下水开始游,绕过灯塔,到樽见的
小海湾登岸。总长度超过三英里,灯塔那里的水流很难对付。我把这一点告诉他,我对他说
如果他愿意这么做,我会给他一份工作。
“我看出来他有点为难。
“‘你说你是个游泳好手。’我说。
“‘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他回答道。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耸了耸肩。他看了我一会儿,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你要我什么时候去?’
“我看了看表。刚刚十点。
“‘游这一段不会超过一小时十五分钟。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小海湾接你。’
“‘行。’他说。
“我们握了握手。我祝他好运,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总算在十二点
半赶到了小海湾。其实我不需要那么着急,他根本就没有现身。”
“他在最后一刻退却了?”我问。
“没有,他没有退却,开始时还行,但是他的身体肯定是被酗酒和放荡生活摧毁了。灯
塔附近的水流超出了他的掌控。我们三天后才找到尸体。”
我停顿了一下,没说什么。我被惊呆了。随后我问了一个问题。
“你给他那份工作的时候,知道他会淹死吗?”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用那双善良坦诚的蓝眼睛看着我,一只手摸着下巴。
“呃,那时我办事处并没有空缺。”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文本二:
毛姆在《论小说写作》中写道:“作家的骰子总是装了铅的,但绝不能让读者看出来。”
这就是说,在他笔底旋转翻滚着的情节的“骰子”由于暗藏着重心,最终注定要翻向他预期
的方面。但在最后揭晓之前绝不会露出破绽。该“藏头”时,藏起真面,露一须眉,既作暗
示,而不露底;该“露尾”时,如云龙雾豹,尾巴一甩,云雾即合,既露真谛,而不毕现无
遗。 (节选自张任健《豹尾一甩,精神全现》)
1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这与《复活》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在监狱会面的写法相似。
B.小说不惜笔墨地对爱德华外貌进行描写是为了突出他瘦小文弱、温和善良的特点。
C.通过爱德华的叙述,读者能感受到伦尼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放纵享乐的人。
D.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写到爱德华“善良”,但含义却不同,后者正话反说,意含讥讽。
18.请从叙事视角和叙事顺序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文本一独特的叙事方式。(5分)
19.结合文本二中“藏头”“露尾”的观点,谈谈这一观点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高二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题。
金环胡蜂体长约 40毫米左右,飞行的速度很快,十分残忍,且身强体壮,是世界最著名
的五大毒蜂。十几只胡蜂几个小时内就可以消灭一个蜜蜂群。当然,面对胡蜂的攻击,蜜蜂
也不完全是( )。对于袭击外出蜜蜂的胡蜂,蜜蜂几天内就能对胡蜂的作息规律( ),
从而采取错开时间段出勤的方法以躲避胡蜂的追捕。当蜜蜂惨遭众多胡蜂入侵时,为了避免
全群覆没,蜜蜂只好忍痛割爱,举群( ),另寻他处。
20.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全群覆没”化用自“全军覆没”,请分析二者的相似性及这样使用的妙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题。
若以山脉喻人,秦岭,一定是位爱漂亮的女子。
蛰伏了一冬后,她厌倦了灰绿的衣衫,她要在上衣和裙子上,绣出姹紫嫣红。秦岭
的女红相当好,任何一位人间女子都无法企及。
早春二月,秦岭不畏寒流,她仔仔细细地挑选出金黄的丝线,开始在群山上下飞针
走线。这位美丽出尘的女子,敛神静气,仅仅晃动手腕和指尖,黄灿灿的花朵,便潮水
般流泻出来,从山脚流向山顶,从一面山坡流向另一面山坡。
初战告捷。秦岭意犹未尽。不多久,她选择几种白色的丝线开始刺绣,树树如玉的
洁白,会让人想起已经融化了的冬雪。我猜想,这是秦岭用它们来表达对片片雪花的留
恋。
一周后,她换上了粉色丝线开始绣前胸、绣后背……片片粉红俨然轻纱鸿羽,在峰
峦山脚,飘啊飘,摇啊摇。
这时的春光,若选一个词来形容,只能是:妩媚。
是的,妩媚,妩媚极了。
23.文末“妩媚”一词出现三次,是否啰嗦?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24.文中对秦岭春天景色的描写,很有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内卷”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起初用来表示“一种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2020
年以来,“内卷”一词逐渐走入大众生活中,开始用来表示内耗或者付出的努力更多,但是
得到的回报不变甚至更少的一种现象。形成“内卷”的原因大概有:社会进化、资源减少、
竞争加剧、个人要求提高……
对待“内卷”,关键在于心态:你可以笑看风云,不被外物裹挟;你可以投入某种行业,
乐之好之而感觉不到“卷”;你也可以进入圈内,把“卷”当成个人能力的最佳证明;你还
可以跳出“卷”的圈子,另辟蹊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大连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3 分)B
2. (3 分)A
3. (3 分)B
4. (3 分)D
5. (4 分)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
达的意思很深远。
评分标准:“指”“迩”各 1分,句意 2分。
6. (3 分)D
7. (3 分)B
8. (4 分)像浞野侯那样被匈奴俘虏,后又逃回来,天子还是礼遇他,何况将军呢!
评分标准:“亡还”“客遇”各 1分,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汉军南下,没有到达鞮汗山,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立即弃车而退兵。士兵还
有三千多人,只是砍断车辐当作武器,军官持短刀,深入到峡谷之中。黄昏后,李陵便
衣独步出营,制止左右随从说:“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单于就可以了!”过了很
久,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败,就死吧!”有的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
能如愿,以后找一条返回去的道路,像浞野侯那样被俘后又逃回来,天子还是礼遇他,
何况将军呢!”李陵说:“你不要说了,我不死,就不算是壮士。”于是砍掉所有旗帜,
令军士每人带二升干粮,一大片冰。半夜时,击鼓起程,鼓没有响。李陵与韩延年都上
了马,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没有面目回
报陛下!”于是便投降。军人们分散逃走,逃到边塞的有四百多人。群臣皆怪罪李陵,
皇上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说了许多好话来应对,皇上便以司马迁所言
不实、意欲诋毁贰师,以替李陵游说为罪名,判处他腐刑。
9. (3 分)C
10. (3 分)B
11. (6 分)①“涕泪”既是李陵的愧疚之泪,也是苏武十九年流亡如今归汉的百感交集之
泪。(也反衬出苏武流亡十九年如今得以归汉的百感交集。)(3分)②通过“涕泪”,诗
人对李陵的投降进行了委婉的批评,更赞扬了苏武的忍辱负重、不辱使节的悲壮气节。
(3 分)
评分标准:一点 3分,两点 6分。意思对即可。
12. (6 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高二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3)示例一: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示例二: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示例三: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评分标准:每空 1分;有错别字或字迹无法辨认的,此空不给分。
13. (3 分)C
14. (3 分)C
15. (4 分)①总分结构:总写文学经典意识概念及体现,然后从作品的经典性和典范性两
个方面分写;②并列结构:作品的经典性和典范性为并列结构。
评分标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16. (4 分)①需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②对经典作品要深度体验和深入思考;③感受经典
作品深厚文化底蕴,把握时代的脉搏;④积极参与到对经典作品的演绎中去,以不同的
形式阐释经典。
评分标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 1分。两点 2分。每点需要以《红楼梦》为例
加以说明,各 1分。意思对即可。
17. (3 分)B
18. (5 分)①叙事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笔
调亲切,容易引起共鸣。②叙事顺序:倒叙,先写听到爱德华的死讯,再叙述两人相识、
相遇的经过;爱德华讲述故事也是倒叙,增加趣味性,吸引读者。
评分标准:1点 2分,2点 5分。意思对即可。
19. (6 分)①藏头:开头塑造了爱德华近乎完美的形象,藏起他的真实面目,又用对“以
貌取人”的怀疑和第三段“我”的惊讶,露一须眉,加以暗示;(3分)②露尾:以爱德
华漫不经心的神态、动作描写和轻描淡写的语言描写结尾,与前文的伏笔和细节描述所
暗藏的玄机照应,情节突转,含蓄蕴藉,发人深思。(3分)
评分标准: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
20. (3 分)坐以待毙(束手无策) 了如指掌 远走高飞
评分标准:每处 1分。意思对即可。所写成语有错别字或语与语用环境不能搭配,此处
不赋分。
21. (4 分)金环胡蜂体长 40毫米左右,飞行的速度很快,身强体壮,且十分残忍,是世界
最著名的五大毒蜂之一。
评分标准:删除“约”或“左右”、调整“十分残忍”“身强体壮”语序、增加“之一”
三处,改对 1处 1分,2处 3分,3处 4分。意思对即可。
22. (4 分)①相似点:都有敌人的进攻;范围都是全体;结果都是被消灭。②妙处:增了
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表达新颖而饶有情趣。
评分标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23. (3 分)不啰嗦。①第一处“妩媚”对秦岭春光的形象概括,后两处则自然表达出作者
对秦岭春色的喜爱之情;②运用了反复修辞,突出表现秦岭春色的动人与作者的喜爱之
情。
高二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
评分标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24. (4 分)①以时间为序,以花色为焦点,先写秦岭初春黄花遍山,再写白朵如玉,最后
写粉色飘摇,②生动形象地将春天的盎然生机慢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秦岭的春色具象
而层次分明,画面感十足。
评分标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25. (60分)略。
参考立意:①不盲从努力,拒绝无效内卷
②无惧他人“内卷”,我自岿然不动
③要做就做最好,做“卷”中强者
④跳出内卷,不必焦虑
附:作文评分细则:
一等(20—16 二等(15—11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分)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容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不通顺,语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分) 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特征
展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20
等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分)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 16 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3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分;
2.字数不足 800 字的,每少 50个字扣 1分,最多扣 5分;
3.标点:错 3-5处扣 1分,6处以上扣 2分,最多扣 2分。
高二语文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