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初中数学同步复习教材:函数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中考初中数学同步复习教材:函数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2-09 16: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年中考初中数学同步培优教材
函数篇
目录
第一讲 数轴,直角坐标系 3
1.1、数轴的特征: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
1.2、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讲解 3
第二讲 一次函数 9
2.1、一次函数的意义 10
2.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1
2.3 、一次函数的图象 12
2.4、一次函数的性质 14
2.5、平移 16
2.6、交点问题及直线围成的面积问题 17
第三讲 一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 20
第四讲 反比例函数 27
4.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9
4.2 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 31
4.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36
第五讲 二次函数 42
5.1 二次函数基础 42
5.2 图像性质 45
5.3 图像的平移 49
第六讲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53
6.1 一元二次方程 53
6.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56
第七讲 函数综合题讲解 61
第一讲 数轴,直角坐标系
章节概述:本章的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基础,对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是学好函数的基础,利用数轴理解点的坐标在坐标中建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1、数轴的特征: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上的数是按照从左向右,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即: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2、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讲解
①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②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距离为│a│,到原点距离为;
③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P(a,b),P在第一象限a>0且b>0,
P在第二象限a<0,b>0,P在第三象限a<0,b<0,P在第四象限a>0,b<0;
④点P(a,b):若点P在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
P在y轴上a=0,b为任意实数;P在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0;
P在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b;
⑤A(x1,y1),B(x1,y2):A,B关于x轴对称x1=x2,y1=-y2;
A、B关于的y轴对称 x1=-x2,y1=y2;
A,B关于原点对称x1=-x2,y1=-y2;AB∥x轴y1=y2且x1≠x2;
AB∥y轴x1=x2且y1≠y2(A,B表示两个不同的点).
◆例题解析
例1 已知点A(a,-5),B(8,b)根据下列要求,确定a,b的值.
(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3)AB∥x轴;(4)A,B两点在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例2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
(0,6),(-8,0),求Rt△ABO的内心的坐标.

A组
1.已知A,B,C,D点的坐标如图1所示,E是图中两条虚线的交点,若△ABC和△ADE相似,则E点的坐标为_______.

图1 图2 图3
2.已知点A(m2+1,n2-2)与点B(2m,4n+6)关于原点对称,则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
3.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平方单位.
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5,0),B(-5,-5),∠OAB=90°,有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并以BA为公共边,则这个三角形未知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
5.已知m为整数,且点(12-4m,19-3m)在第二象限,则m2+2005的值为______.
6.如图3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_______.
7.如图4所示,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6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P2006的位置,则P2006的横坐标x2006=_______.
图4 图5 图6
8.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的坐标为(,1),若将△OAB逆时针旋转60°后,B到到达B′点,则B′点的坐标是_______.
二、选择题
9.对任意实数x,点P(x,x2-2x)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图6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若在点(1,-1)上,在点(3,-1)上,则在点( )
A.(-1,1) B.(-1,2) C.(-2,1) D.(-2,2)
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0,0),A(-1,1),B(-1,0),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则点A,B的对应点A,B的坐标分别是( )
A.(,),(,) B.(,0),(,)
C.(0,),(,) D.(,),(,)
12.已知点A(2a+3b,-2)和点B(8,3a+2b)关于x轴对称,那么a+b=( )
A.2 B.-2 C.0 D.4
13.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 )
A.(3,7) B.(5,3) C.(7,3) D.(8,2)

图7 图8
15.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8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A的坐标是( )
A.(-2,1) B.(2,1) C.(2,-1) D.(-2,-1)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已知A点的坐标为(1,1),请你在坐标轴上找出点B,使△AO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B共有( )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的坐标为(8,0),点C,D在以OA为直径的半圆M上,且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求点C的坐标.
18.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D在x轴上,点A在原点,AB=3,AD=5,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B─C─D的路线做匀速运动.当P点运动到D点时停止运动,矩形ABCD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P点从A点运动到D点所需的时间;
(2)设P点运动时间为t(s);
①当t=5时,求出点P的坐标;
②若△OA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19.将一矩形纸片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C在x轴上,OA=6,OC=10.
(1)如图所示,在OA上取一点E,将△EOC沿EC折叠,使O点落在AB边上的D点,求E点的坐标;
(2)如图所示,将矩形变为矩形OA′B′C′,在OA′,OC′边上选择取适当的点E′,F′,将△E′OF沿E′F折叠,使O点落在A′B′边上的D′点,过D′作D′G∥A′O交E′F于T点,交OC′于G点,求证:TG=A′E′.
(3)在图的条件下,设T(x,y):
①探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指出变量x的取值范围.
B组
1.如果将点P绕定点M旋转180°后与点Q重合,那么称点P与点Q关于点M对称,定点M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是线段PQ的中点.如图5-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ABO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列P1,P2,P3,…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1与点P2关于点A对称,点P2与点P3关于点B对称,点P3与点P4关于点O对称,点P4与点P5关于点A对称,点P5与点P6关于点B对称,点P6与点P7关于点O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B,O,A,B,O,…,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P1的坐标是(1,1),试写出点P2,P7,P100的坐标.
2.如图所示,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如图中的△ABC称为格点△ABC.
(1)如果A,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和(0,-1),请你在方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直接写出点B,点C的坐标;
(2)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等知识,说明图中“格点四边形图案”是如何通过“格点△ABC图案”变换得到的.
3.如图a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10,0),C点坐标为(0,6),D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现将△COD沿OD翻折,得到△FOD;再在AB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BDE沿DE翻折,得到△GDE,并使直线DG,DF重合.
(1)如图b所示,若翻折后点F落在OA边上,求点D,E的坐标;
(2)设D(a,6),E(10,b),求b关于a的关系式.
(a) (b)
第二讲 一次函数
章节概述:

一次函数为八上期末测试的重难点,常与前面中心对称图形综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对初二学生进行考察。学好一次函数能够为后阶段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一次函数的意义
知识点: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的形式,称是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形如()的函数,称是的正比例函数,此时也可说与成正比例,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例.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y是x的一次函数?哪些y是x的正比例函数?
⑴y=-x+1;??? ⑵;?? ⑶;?? ⑷;
⑸2x+3y=5;?? ⑹xy=4;??????? ⑺.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解答此题.
解:⑴y=x+1 ,⑶,⑸2x+3y=5中y都是x的一次函数,其中,又是正比例函数.
习题练习
1、下列函数(1)y=3πx;(2)y=8x-6;(3);(4);(5)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当k_____________时,是一次函数;
3、当m_____________时,是一次函数;
4、当m_____________时,是一次函数;
2.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知识点: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须一个条件,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须二个条件,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A、设——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即;
B、代——把已知条件代入中,得到关于、的方程(组);
C、求——解方程(组),求、; D、写——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例1. 已知y+m与x+n成正比例(m、n为常数):
⑴试说明y是x的一次函数;
⑵若x=-3时,y=5;x=2时,y=2.求函数关系式.
例2、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5)和(-1,-1)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与轴、轴的交点分别是点A、点B,试求的面积.
及时练习
1、已知A(0,0),B(3,2)两点,经过A、B两点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
A、y=3x B、y= x C、y= x D、y= x+1
2、如上图,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B、C、 D、
3、2y-3与3x+1成正比例,且x=2,y=12,则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直线经过点,求此直线与轴,轴的交点坐标.
?
例3. 已知点A(2,2)、B(-4,3):
⑴在y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短;
⑵在X轴上求一点Q,使QA+QB最短.
2.3 、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它过点,
例1 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O B.m>0
C.m﹤ D.m>M

例2 已知y+2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0.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当x取何值时,y≥0?
(4)若点(m,6)在该函数的图象上,求m的值;
(5)设点P在y轴负半轴上,(2)中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S△ABP=4,求P点的坐标.
例4 已知:点(2,m)和(-3,n)都在直线y=-3x+1上,试比较m和n的大小,你能想出几种判断的方法?
?
A组
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0 C、x>2 D、x<2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3、如图,直线与轴交于点,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4、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 下图描述了他上学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修车时间为15分钟 B.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
C.到达学校时共用时间20分钟 D.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
5、如图1,在矩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运动至点处停止.设点运动的路程为,的面积为,如果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时,点应运动到( )

A.处 B.处 C.处 D.处
B组
1、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c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k2x+c的解集为( )
A、x>1 B、x<1 C、x>-2 D、x<-2
2.4、一次函数的性质
名称
函数解析式
系数符号
图象
所在象限
性质
正比例函数
()
K>0
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值随的增大而增大
K<0
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
K>0
b>0
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值随的增大而增大
b<0
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K>0
b>0
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b<0
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例1 判断k、b的符号
例2. 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y=kbx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里,正确的是( )
及时练习
1、如果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B., C., D.,
2、P1(x1,y1),P2(x2,y2)是正比例函数y= -x图象上的两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1>y2 B.y1C.当x1y2 D.当x13、请写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一个函数的关系式 .
①过点;
②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③当自变量的值为2时,函数值小于2.
2.5、平移
知识点: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
一次函数图象平移
(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可以看做是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2)图象上下平移与k无关,与b有关,图象向上移动b的值增加,图象向下移动b的值减小
这个规律可以简记为:
直线y=kx+b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k(x+m)+b,直线y=kx+b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k(x-m)+b,即直线y=kx+b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k(x+m)+b (当m>0时,向左平移;当m<0时,向右平移),这是直线y=kx+b左右(或沿x轴)平移的规律.
(3)图象的左右平移与k,b无关,与自变量x有关系,向左移动增加,向右移动减小
这个规律可以简记为:.
例题(1)点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是 ,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解析式是.
(2)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解析式是.
(3)如图,已知点为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一点,直线交轴于点,交轴于,将直线沿射线方向平移 个单位,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
及时训练
1. 直线y=5x-3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2. 直线y=x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3. 直线y=2x+1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
4. 直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直线 。
5. 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
6.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y=-3x+1的直线是___________.
7.直线m:y=2x+2是直线n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而(2a,7)在直线n上,则a=____________;
2.6、交点问题及直线围成的面积问题
方法:两直线交点坐标必满足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就是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方程组的解;
复杂图形“外补内割”即:往外补成规则图形,或分割成规则图形(三角形);往往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底所对的顶点的坐标确定高;

一、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面积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8,0)、B(0,6)、C(0,-2),连接AB,过C作直线l与AB交于P,与OA交于E,且OE:OC=4:5,求△PAC的面积。
例2 已知直线经过点(-1,6)和(1,2),它和x轴、y轴分别交于B和A;直线经过点(2,-4)和(0,-3),它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是D和C。
(1)求直线和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3)设直线与交于点P,求△PBC的面积。
二、根据面积关系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例3 如图,直线PA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的图象。
(1)用m、n表示A、B、P的坐标;
(2)设PA交y轴于Q,若AB=2,四边形PQOB的面积为,求P点坐标和直线PA、PB的解析式。
例4 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A,与y轴交于B点;直线l经过原点,与线段AB交于C,且把△ABO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A组
直线经过(1,2)、(-3,4)两点,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4),且OA=OB
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
已知直线m经过两点(1,6)、(-3,-2),它和x轴、y轴的交点式B、A,直线n过点(2,-2),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3,它和x轴、y轴的交点是D、C;
分别写出两条直线解析式,并画草图;
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
若直线AB与DC交于点E,求△BCE的面积。
B组
1.如图,A、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p)在第一象限,直线PA交y轴于点C(0,2),直线PB交y轴于点D,△AOP的面积为6;
求△COP的面积;
求点A的坐标及p的值;
若△BOP与△DOP的面积相等,求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经过点(-3,-2),它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直线经过点(2,-2),且与y轴交于点C(0,-3),它与x轴交于点D
??? (1)求直线的解析式;
??? (2)若直线与交于点P,求的值。
3. 如图,已知点A(2,4),B(-2,2),C(4,0),求△ABC的面积。
?
第三讲 一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
章节概述:本章知识是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的题目建立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一次函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将一次函数y=kx+b中的y值看作0,则kx+b=0即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相当于求已知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例如,解方程2x-4=0,相当于求当y=2x-4的函数值为0的自变量的值,也相当于确定y=2x-4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也就是说,求得2x-4=0的解为x=2,就求得y=2x-4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的值为2,也就知道y=2x-4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反过来,要求y=2x-4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的值,就是求直线y=2x-4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相当于解方程2x-4=0。
2.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例如,解不等式2x-4>0,相当于求使y=2x-4的函数值大于0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也相当于y=2x-4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也就是说,求得2x-4>0的解集为x>2,就得出当x>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也就得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如图所示。反过来,求使y=2x-4函数值大于0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求y=2x-4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都相当于解不等式2x-4>0。
3.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由于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y=kx+b的形式,所以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2x-3y-6=0可以化为y=x-2,所以方程2x-3y-6=0对应直线y=x-2。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
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例如,解方程组,相当于解方程。从数的角度看,相当于问x为何值时,y=2x-1的函数值与y=x+2的函数值相等。也相当于确定y=2x-1与y=x+2的交点坐标。
三.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在联系,通过作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图像进行知识间的综合,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图像中,以方程y-2x-2=0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像是( )
例2.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不等式x-2>0。
例3. 如图所示,已知函数y=ax+b和y=kx的图像交于点P,则根据图像可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
例4.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5. 如图所示,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
(1)求点D的坐标;
(2)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的面积;
(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A组
一. 选择题
1. 点P1(x1,y1),点P2(x2,y2)是一次函数y=-4x+3图像上的两个点,且x1<x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A. y1>y2 B. y1>y2>0 C. y1<y2 D. y1=y2
2. 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k2x的解为( )
A. x>-1 B. x<-1 C. x<-2 D. 无法确定
3. 如图所示,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4,0),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 x>-4 B. x>0 C. x<-4 D. x<0
4.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如图所示,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 )
A. y>0 B. y<0 C. -2<y<0 D. y<-2
5. 函数y=4x-2与y=-4x-2的交点坐标为( )
A. (-2,0) B. (0,-2) C. (0,2) D. (2,0)
6.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A. x>-2 B. x>0 C. x<-2 D. x<0
7.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 x>0 B. x<0 C. x>2 D. x<2
*8. 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经过点M(-1,-2),则其图像与y轴的交点是( )
A. (0,-1) B. (1,0) C. (0,0) D. (0,1)
二. 填空题
1. 已知y=2x-4,当__________时,y>0。
2. 已知y1=2x-3,y2=-x+6,当__________时,y1>y2。
3. 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量的关系,当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必须____________。
*4. 一次函数y=(m-2)x+m的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且m为正整数,则它的图像上纵坐标为-5的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
5. 莉莉有10元钱,她购买作业本后剩下的钱y(元)与购买的作业本数x满足函数y=10-1.2x,当剩下的钱y不超过2.8元时,她购买的作业本数x应满足__________。
6.如图,直线y=kx+b经过A(-2,-1)和B(-3,0)两点,则不等式组x<kx+b<0的解集为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 已知直线l1:y=-4x+5和直线l2:y=x-4,求两条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并判断该交点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哪一个象限上。
2. 画出一次函数y=-3x+12的图像,通过图像观察x为何值时,(1)y>0?(2)y=0?(3)y<0?
3. 利用图像解方程组。
B组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个选项中的网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利用函数的图象解方程5x﹣1=2x+5,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解答题
1. 201 0年秋冬北方严重干旱.凤凰社区人畜饮用水紧张.每天需从社区外调运饮用水120吨.有关部门紧急部署.从甲、乙两水厂调运饮用水到社区供水点.甲厂每天最多可调出80吨.乙厂每天最多可调出90吨.从两水厂运水到凤凰社区供水点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
(1)若某天调运水的总运费为26700元,则从甲、乙两水厂各调运了多少吨饮用水?
(2)设从甲厂调运饮用水x吨.总运费为y元。试写初W关于与x的函效关系式.
怎样安排调运方案才能使每天的总运费最省?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进入平常百姓家,我市家庭轿车的拥有量也逐年增加.某汽车经销商计划用不低于228万元且不高于240万元的资金订购30辆甲、乙两种新款轿车.两种轿车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
类别


进价(万元/台)
10.5
6
售价(万元/台)
11.2
6.8
(1)请你帮助经销商算一算共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2)如果按表中售价全部卖出,哪种进货方案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
(注:其他费用不计,利润=售价﹣进价)
3.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某店经销的甲型号手机今年的售价比去年每台降价500元.如果卖出相同数量的手机,那么去年销售额为8万元,今年销售额只有6万元.
(1)今年甲型号手机每台售价为多少元?
(2)为了提高利润,该店计划购进乙型号手机销售,已知甲型号手机每台进价为1000元,乙型号手机每台进价为800元,预计用不多于1.84万元且不少于1.76万元的资金购进这两种手机共20台,请问有几种进货方案?
(3)若乙型号手机的售价为1400元,为了促销,公司决定每售出一台乙型号手机,返还顾客现金a元,而甲型号手机仍按今年的售价销售,要使(2)中所有方案获利相同,a应取何值?
第四讲 反比例函数
章节概述:本章反比例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题型有低档的填空和选择题,也有中高档的解答题,而且经常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结合。也经常与一次函数图像结合考察。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中常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等知识点结合
定义:一般地,形如(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还可以写成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也叫做比例系数),分母中含有自变量,且指数为1.
⑵比例系数
⑶自变量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⑷函数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为常数,)中自变量,函数值,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或)。
⑷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 ()上任意引轴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
4.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的取值
图像所在象限
函数的增减性
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增大
5.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6.“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7.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例1:已知 是反比例函数,则m= 。
即时训练:3、反比例函数 当<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则 m的值是________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且x1<x2<0,则y1-y2的值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即时训练:5、在函数 (a为常数)的图像上三点 (—1 ,) ( ) ( )
则 函数值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A组
1、在下列函数中表示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B、   C、  D、
2、双曲线(m为常数)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则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已知点(2,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该函数图象上的是----―(   )
A、(2,—5) B、(—5,—2) C、(—3,4)   D、(4,—3)
4、已知反比例函数,则当时,y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B组
1、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三个点,,,其中,则,,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2、已知y=+,其中与成反比例,且比例系数为,而与成正比例,且比例系数为若x=-1时,y=0,则、的关系是------------------------------―――---(   )
A、 =0 B、 =1 C、 =0 D、 =-1
3.若双曲线的图象在一、三象限,直线过二、四象限,则的整数值是 .
4.如图6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
(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若函数的图象经过(3,1),求n的值.
(3)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1,b1)和点
B(a2,b2),如果a1<a2,试比较b1和b2的大小.
4.2 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
知识要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坐标上的意义
根据点坐标求与坐标组成的三角形,矩形的面积
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三角形或者矩形
例1:18、两个反比例函数和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点P在的图象上,PC⊥x轴于点C,交的图象于点A,
PD⊥y轴于点D,交的图象于点B,当点P在的图象
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ODB与△OCA的面积相等;②四边形PAOB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③PA与PB始终相等;
④当点A是PC的中点时,点B一定是PD的中点.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即时训练: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 ,点O为坐标原点,点A 在x轴上,点C 在y轴上, 点B 在函数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的图象上动点,过点P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若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的两部分的面积之和为S.
(1)求B 点坐标和k 的值; (2)写出S 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
例2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 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求: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的面积.
(3)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函数值.
即时训练、如图,RtΔABO的顶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垂直轴于B,且S△ABO=,
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两个全等的矩形和按图示方式进行放置(其中在轴正半轴上,点在轴正半轴上),与相交于点,若点坐标 为( ,),则经过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EFG的顶点E坐标为(4,0),顶点G坐标为(0,2).将矩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y轴的点N处,得到矩形OMNP,OM与GF交于点A.
(1)判断△OGA和△OMN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于点B,求直线AB的解析式;
(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例5、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B(-1,0),且与反比例函数y=k/x
(k为不等于0的常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1,n).
求:(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取值范围.
即时训练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m/x 的图象交于C、D两点,DE⊥x轴于点E.已知C点的坐标是(6,-1),DE=3.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A组
1. 如图,已知双曲线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4),则△AOC的面积为__________.

2.已知反比例函数y=(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6).
(1)求m的值;
(2)如图9,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且AB=2BC,求点C的坐标.
B组
1.如图,△PO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在函数y=(x>0)的图象上,斜边OA在轴上,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梯形ABCO的底边AO在轴上,BC∥AO,AB⊥AO,过点C的双曲线 交OB于D,且OD :DB=1 :2,若△OBC的面积等于3,则k的值 ()
A.等于 B.等于2 C.等于 D.无法确定
3.图,过y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交于点A和点B.若点C
是x轴上任意一点,连接AC、BC,则△ABC的面积为 ( )
A.3 B.4
C.5 D.6
3
4. 如图,点A在双曲线y=上,AB⊥x轴于B,且△AOB的面积S△AOB=2,则k=______.
5. 双曲线y1、y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过y1上的任意一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y2于B,交y轴于C,若S△AOB=1,则y2的解析式是______.
.
6.如图,一次函数y1=k1x+2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点A (4,m)和B(-8,-2),与y轴交于点C.
  (1)k1=_______,k2=______;
 (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CE=3:1时,求点P的坐标.
                                      
7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1=-(x<0)的图象相交于正A点,与y轴、x轴分别相交于B、C两点,且C(2,0).当x<-1时,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当x>-1时,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函数y2=(x>0)的图象与y1=- (x<0)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y2=(x>0)的图象上取一点P(P点的横坐标大于2),过P作PQ⊥x轴,垂足是Q,若四边形BCQP的面积等于2,求P点的坐标.
8、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求这两个函数解析式;(2)直接写出时x的取值范围;
(3)如图,等腰梯形OBCD中,BC//OD,OB=CD,OD边在x轴上,过点C作CE⊥OD于点E,CE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当梯形OBCD的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和P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例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社会已经从理念变为人们的行动。某化工厂2009年1 月的利润为200万元。设2009年1 月为第1个月,第x个月的利润为y万元。由于排污超标,该厂从2009年1 月底起适当限产,并投入资金进行治污改造,导致月利润明显下降,从1月到5月,y与x成反比例。到5月底,治污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从这时起,该厂每月的利润比前一个月增加20万元(如图)
(1)分别求该化工厂治污期间及治污改造工程完工后y与x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治污改造工程完工后经过几个月,该厂利润才能达到1 月的水平?
(3)当月利润少于100万元时为该厂资金紧张期,问该厂资金紧张期共有几个月?
即时训练: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
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
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
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随
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
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分别求出当x≤10,10x<30以及x≥30时,注意力指标数y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开始学习后第5分钟时与第35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3)某些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回顾旧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其中重点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为了确保效果,要求学习时的注意力指标数不底于40。请问这样的课堂学习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组
1.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清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m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____,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min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B组
(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 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27题图)
(2)结论应用:如图2,点M,N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 试证明:MN∥EF.
(3)变式探究:如图3,点M,N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过点M作MG⊥x轴,过点N作NH⊥y轴,垂足分别为E、F、G、H. 试证明:EF ∥GH.
第五讲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过点作轴于点,且的面积为.
(1)求和的值.
(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并且与轴相交于点,求的值.
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一次函数的图像交于,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像回答:当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即时训练:
1如图,已知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此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的取值范围.

如图,已知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及的面积;
(3)求方程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求不等式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
A 组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的大致图象是
2.直线l与双曲线C在第一象限相交于A、B两点,其图象信息如图4所示,则阴影部分(包括边界)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俗称格点)有:
A.4个 B.5 个 C.6个 D.8个
3.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2=kx+b的图象交于两点A(-2,1)、B(a,-2).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次函数y2=kx+b的图象交y轴于点C,求△AOB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3)求使y1>y2时x的取值范围.(6+4+4=14分)
B组
1 已知直线()和双曲线()的一个交点是(,),求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2 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则 .
已知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点到轴的距离是3,到轴的距离是4,求它们的解析式.
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2)(14分)
(1)求点A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设O为坐标原点,若两个函数图像的另一个交点为B,求△AOB的面积。
第五讲 二次函数
章节概述:本章二次函数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题型有低档的填空和选择题,也有中高档的解答题,而且经常与方程、不等式和三角函数结合,出现在压轴题当中,今后的中考当中,也会出现二次函数解决贴近生活实际的阅读理解题、应用题和探究题。
5.1 二次函数基础
知识目标:1.二次函数概念。2.几种特殊形式。
概念:(一般式)
一般的,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成为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特殊形式:
y=ax2 (b=c=0)
y=ax2+bx (b≠0、c=0)
y=ax2+c (b=0、c≠0)
y=a(x+h)+k2 (h、k)为顶点坐标
y=a(X-x1)(X-x2) 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
【知识要点】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以(-,)为顶点,以x=-为对称轴的一条抛物线.
2、在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应抓住以下五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
例1:函数是抛物线,则= .
解析: 二次函数的几何图形称为抛物线。要证明函数式二次函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变量的最高指数是2,二是二次项系数不为0,否则就是一次函数了。答案是: =-1.
即时训练:下列各式中,是的二次函数的是 ( )
A. B. C. D.
例2:抛物线与轴交点为 ,与轴交点为 .
解析: 二次函数交点情况,是与坐标轴(X轴和Y轴)的交点。令X(或Y)=0,即可以解方程得到Y(或X)的值,该值再以点坐标的形式表示,即为与Y轴(或X轴)的交点坐标。
答案:(1,0)(-3,0),(0,3)
即时训练:抛物线在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 .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6,0),
C(0,3).(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析:该题在告诉我们的3个已知点中,有两个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假设两点式,将第三个点代入求解。答案略。
即时训练:已知点A(1,1)在二次函数图像上。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只有一个交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
例4:如果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x=-2,且开口方向与形状与抛物线相同,又过原点,那么a=???????? ,b=??????? ,c=???????? .
解析:该题的对称轴即是顶点的横坐标,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大小都是由字母a来决定,原点是该抛物线经过的一个特殊点,代入即可求解。答案略。
例5:如图,抛物线经过△ABC的三个顶点,已知BC∥轴,点A在 轴上,点C在y轴上,且AC=B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写出A,B,C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A组
1.在下列关系式中,y是x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 ( )
A.2xy+x2=1 B.y2-ax+2=0 C.y+x2-2=0 D.x2-y2+4=0
2.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x>0),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B. C. D.
3.抛物线y=x2-8x+c的顶点在x轴上,则c等于( )
A.-16 B.-4 C.8 D.16
4.抛物线在y=x2-2x-3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 .
5.设矩形窗户的周长为6m,则窗户面积S(m2)与窗户宽x (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6.设A、B、C三点依次分别是抛物线y=x2-2x-5与y轴的交点以及与x轴的两个交点,则△ABC的面积是 .
7.一张矩形纸片OABC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在x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4。
①求直线AC的解析式;
②若M为AC与BO的交点,点M在抛物线 上,求k的值;
③将纸片沿CE对折,点B落在x轴上的点D处,试判断点D是否在②的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B组
1、校运会上,小明参加铅球比赛,若某次试掷,铅球飞行的高度 y (m) 与水平距离 x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x2+x+,求小明这次试掷的成绩及铅球的出手时的高度。
2、有一个抛物线形的拱形桥洞,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 4m,跨度为 10m,如图所示,把它的图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中。
①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在对称轴右边 1m 处,桥洞离水面的高是多少?
3、商场销售一批衬衫,每天可售出 20 件,每件盈利 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一件衬衫每降价 1 元,每天可多售出 2 件。
① 设每件降价 x 元,每天盈利 y 元,列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 若商场每天要盈利 1200 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每件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的盈利达到最大?盈利最大是多少元?
5.2 图像性质
知识要点:
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位置及性质与a、b、c的关系:当a﹥0时,开口向上,a越 大,开口越小,图象两边越靠近y轴.在对称轴x=-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x=-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此时,y有最小值y=,
顶点(-,)为最低点.(同样的方法,分析当a﹤0时的情况)
ab﹥0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ab=0时,对称轴是y轴;ab﹤0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
c﹥0时,与y轴正半轴相交;c=0时,经过原点;c﹤0时,与y轴负半轴相交.
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对称轴是 ,当函数值时,对应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知道与X轴的交点坐标,那么,自然可以得到对称轴了,相对应的时,范围也就出来了。答案略。
即时训练: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y=___。
例2:已知 y=ax2+bx+c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b、c 满足(  )
A、a<0,b<0,c<0   B、a>0,b<0,c>0
C、a<0,b>0,c>0   D、a<0,b<0,c>0
解析: 二次函数的性质是:a决定开口方向,a和b共同决定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还是右侧,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
X轴的上方还是下方。答案:D
即时训练:1、已知二次函数,若,,那么它的图象大致是( )


2、一次函数y=ax+b与二次函数y=ax2+bx+c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 )

例3:对于任何的实数t,抛物线 y=x2 +(2-t) x + t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这个点是 ( )
A . (1, 0) B.(-l, 0) C.(-1, 3) D. (l, 3)
解析: 该题考察难度增加,要寻找出该固定点,就是要找出字母t影响不到的点。对于这样的选择题,我们可以将选项的点代入验证求解。答案略。
例4:抛物线 y=-x2 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开口向下 B、对称轴是 y 轴 C、与 y 轴不相交 D、最高点是原点
解析: 该题要求我们把函数的所有性质都要考虑,找出其中的错误结论。答案略。
即时训练2:红星公司生产的某种时令商品每件成本为20元,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40天内的日销售量m(件)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t(天)
1
3
6
10
36

日销售量m(件)
94
90
84
76
24

未来40天内,前20天每天的价格y1(元/件)与时间t(天)的函数关系式为(且t为整数),后20天每天的价格y2(元/件)与时间t(天)的函数关系式为(且t为整数)。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销售这种商品的有关问题:
(1)认真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确定一个满足这些数据的m(件)与t(天)之间的关系式;
(2)请预测未来40天中哪一天的日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
(3)在实际销售的前20天中,该公司决定每销售一件商品就捐赠a元利润(a<4)给希望工程。公司通过销售记录发现,前20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t(天)的增大而增大,求a的取值范围。
1、李老师给出了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特征.甲:它的图像经过第一象限;乙:它的图像也经过第二象限;丙: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x增大而增大.在你学过的函数中,写出一个满足上述特征的函数解析式   .
2、抛物线y=3x2-6x+5化成顶点式是______________,当x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x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1 <x≤3时, y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A(-2,4),B(8,2)(如图9所示),则能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图像经过点(-1,2)和(1,0)且与y轴交于负半轴。
第(1)问:给出四个结论:①>0;②>0;③>0; ④a+b+c=0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第(2)问:给出四个结论:①abc<0;②2a+>0;③a+c=1;④a>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5、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1,0)、点B(3,0)和点C(0,-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
⑴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⑵当自变量 时,两函数的函数值都随增大而增大.
⑶当自变量 时,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
⑷当自变量 时,两函数的函数值的积小于0.
6、已知一个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于A、B, 与y轴相交于C,使得△ABC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函数有许多,其中一个是 .
7、如图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ac<0; ②方程ax2+bx+c=0的根是x1= -1, x2= 3
③a+b+c>0 ④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8、如图9,抛物线与x的负半轴相交于A、B两点,
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于C点,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是,
且OA=OC.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E是AD边上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BE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M,交DC于N.
(1)设AE=x,四边形ADNM的面积为S,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AE为何值时,四边形ADNM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10、商场销售一批衬衫,每天可售出 20 件,每件盈利 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一件衬衫每降价 1 元,每天可多售出 2 件。
① 设每件降价 x 元,每天盈利 y 元,列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 若商场每天要盈利 1200 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③ 每件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的盈利达到最大?盈利最大是多少元?
11、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1,0),与y轴交于点B.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P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AB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P点坐标.
5.3 图像的平移
知识要点:1.平移的前提是将函数化成标准的顶点式,平移的实质是顶点的平移。
平移的法则参照一次函数,口诀与一次函数相同(左“+”右“-”,上“+”下“-”)。
会直接写出函数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的函数表达式
会直接写出函数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的函数表达式
例1: a、b、c的正负及图像平移性质:
1.将抛物线y1=2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2的图象,则y2= ;
2.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抛物线y=x2 +1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几个平移都是比较基础的平移,函数的形式都比较简单。答案略。
例2:①把抛物线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y=x2-2x+1,则b与c的值分别是 ( )
A.-4,1 B.2, -2 C.-6,6 D.-8,14
解析: 这两题较上面例题1的3个,函数的形式的表示不是最基本的形式,而是一般式,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函数先化简成顶点式再平移。答案略。
例3:-4x+5 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关于点(1,-1)中心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解析:图像由平移转化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样的考察类型,要求我们对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作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作对称变换时,注意顶点的改变,还有就是开口方向变不变。。但不管是平移,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a的绝对值永远是不会变的,这是因为抛物线在运动的时候,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答案略。
1、如果直线y=ax+b(ab≠0)不经过第三象限,则抛物线y=ax2+bx的顶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若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则= ,= .
3、-2x-3 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关于点(-1,-1)中心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
(﹣2,4),过点A作AB⊥y轴,垂足为B,连接OA.
(1)求△OAB的面积;
(2)若抛物线y=﹣x2﹣2x+c经过点A.
①求c的值;
②将抛物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顶点落在△OAB的内部(不包括△OAB的边界),求m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5、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为正整数.
(1)求的值;
(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轴下方的部分沿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
6、将抛物沿c1:y=﹣x2+沿x轴翻折,得拋物线c2,如图所示.
(1)请直接写出拋物线c2的表达式.
(2)现将拋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向右也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
①当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时,求m的值;
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总结:
二次函数是中考试卷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无锡130分的中考卷子中,与其它知识点结合综合考察的内容,其分数都在20分以上,尤其是最后3题的知识点考察,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函数性质的分析,函数最值的解答等等,都是中考当中的失分点。另一方面,二次函数的应用考察,还包括应用题的解答。涉及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商品买卖的最大利益怎么分配,商品制造的最小投入等等,这些问题最终都是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答的。而且,二次函数与其它代数几何内容的结合也很多,在第八章的函数综合中会有体现。
第六讲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章节概述:进入初三以来的计算,内容就3大块: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和锐角函数。在这3部分内容当中,二次根式的中考比重最小,锐角函数的考察又很集中,唯有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结合,在起点上就将题目的难度提高了。总的来说,方程是基础,在二次函数图像和一些其它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图像求交点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就是解方程。因此,灵活准确的掌握方程的解法,对做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其几何意义也重大。
6.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或的一元二次方程,就可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的形式,⑤如果是非负数,即,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 ;②将方程的左边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都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例1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3); (4).
例2 1、设x1、x2是方程3x2+4x–5=0的两根,则 .x12+x22= .
2、若p2–3p–5=0,q2-3q–5=0,且p≠q,则 .
3、.已知实数x,y满足,则= .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的长为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一根,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1 B.17 C.17或19 D.19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零,求的值.
例4 用22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是30㎝2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又问:能否折成面积是32㎝2的矩形呢?为什么?
1.方程 (5x-2) (x-7)=9 (x-7)的解是_________.
2.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2 a=0的一个解,则2a-1的值是_________.
3.关于的方程有一个根,则的方程的解为_____.
4.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
①9 x2=7 x ②=8 ③ 3y(y-1)=y(3y+1) ④ x2-2y+6=0
⑤ ( x2+1)= ⑥ -x-1=0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⑤ D. ⑥①⑤
5. 一元二次方程(4x+1)(2x-3)=5x2+1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后a,b,c的值为
A.3,-10,-4 B. 3,-12,-2 C. 8,-10,-2 D. 8,-12,4
6.一元二次方程2x2-(m+1)x+1=x (x-1) 化成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为-1,则m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7.解方程
(1) x2-5x-6=0 ; (2) 3x2-4x-1=0(用公式法);
(3) 4x2-8x+1=0(用配方法); (4)xx+1=0.
8.某商店4月份销售额为50万元,第二季度的总销售额为182万元,若5、6两个月的月增长率相同,求月增长率.
9、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10、.已知关于x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且。如果关于x另一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在和之间,求m的值。
6.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要点】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切.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离.
2.一次函数y=kx+n(k≠0)的图象L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G的交点,由方程组的解的数目确定:①当方程组有两个不同的解L与G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L与G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L与G有没有交点.
例1 若二次函数y=x2-4x+c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其中c为整数,则c=  (只要求写出一个)
解析: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其实,当c=4时,二次函数y=(x-2)2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因而当c﹥4,二次函数与x轴没有交点. 答案:5(答案不唯一)
例2 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且交点为A(2,0).
(1)求b、c的值.
(2)若抛物线与y轴交点为B,坐标原点为O,求△OAB的周长(答案可带根号).
解析: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也就是方程x2+bx+c=0的实数根.因为只有一个实数根,也就是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b2-4c=0.再把A点坐标代入,求出b、c的值.△OAB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OA=2,另一条直角边为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求出交点B的坐标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最后求得周长.
答案:(1)∵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所以x2+bx+c=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b2-4c=0.① 又∵A(2,0)在抛物线上,∴4+2b+c=0②, 由①②得,b=-4,c=4.
(2)由(1)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4,当x=0时,y=4,∴B(0,4),即OB=4.
∴AB=,∴△OAB的周长为:2+4+2=6+2.
例3 如图20-3-1 ,已知一抛物线形大门,其地面宽度AB=18m.一同学站在门内,在离门脚B点1m远的D处,垂直地面立起一根1.7m长的木杆,其顶端恰好顶在抛物线形门上C处.根据这些条件,请你求出该大门的高h.


解析:本题关键是建立坐标系,不同坐标系下,函数形式不一样.
解:如图20-3-2 建立坐标系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ax2.
把B(9,-h),C(8,-h+1.7)分别代入解析式,得
∴ 解得 ∴该大门的高h为8.1米.
例4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当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点是抛物线上的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点与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点的直线,若存在,请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一问判别式依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条件。第二问给点求解析式,比较简单。值得关注的是第三问,要注意如果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只有一个交点,则需要设直线y=kx+b以后联立,新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否为零,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y=kx+b的形式并未包括斜率不存在即垂直于x轴的直线,恰恰这种直线也是和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不要遗漏任何一种可能.
解答:(1)由题意得,解得 ∵ 解得
∴当且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题意,∴(舍)(始终牢记二次项系数不为0)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由题意得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的性质要掌握)
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这种情况考试中容易遗漏)
另设过点的直线() 把代入,
得, ∴
整理得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
综上,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有,
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永远为负值的条件是( )
A. a﹥0,b2-4ac﹤0 B. a﹤0,b2-4ac﹥0
C. a﹥0,b2-4ac﹥0 D .a﹤0,b2-4ac﹤0
2.抛物线y=x2+(2m-1)x+m2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 B. m﹥- C. m﹤ D .m﹤-
3.一次函数y=2x-3与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有( )
A. 一个交点 B. 两个交点 C .无数个交点 D. 无交点
4.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大值是零,那么代数式的化简结果是( )
A. a B. -a C. 1 D .0
5. 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a+c=
6. 已知二次函数y=-4x2-2mx+m2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2,则m的值是
7. 已知二次函数y=ax2-2的图象经过点(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判断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
8. 已知抛物线y=x2-2x-8.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且它的顶点为P,求△ABP的面积.
9、已知P()和Q(1,)是抛物线上的两点.
(1)求的值;
(2)判断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0是否有实数根,若有,求出它的实数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将抛物线的图象向上平移(是正整数)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轴无交点,求的最小值.
10、已知:关于的方程.
⑴求证: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均成立,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1、已知: 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x+2 ①的根为正实数,二次函数y=ax2-bx+kc
(c≠0)的图象与x轴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
(1)若方程①的根为正整数,求整数k的值;
(2)求代数式的值;
(3)求证: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②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实数)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下,求证:无论取何值,抛物线总过轴上的一个固定点;
(3)若是整数,且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整数根,把抛物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解析式.
第七讲 函数综合题讲解
例1 阅读材料:
如图12-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12-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结PA,PB,当P点运动到顶点C时,求△CAB的铅垂高CD及;
(3)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C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 如图,已知抛物线C1: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点B的横坐标是1.
(1)求P点坐标及a的值;(4分)
(2)如图(1),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3,C3的顶点为M,当点P、M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4分)
(3)如图(2),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1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4.抛物线C4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P、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5分)
例3 如图,已知直线       交坐标轴于两点,以线段为边向上作
正方形,过点的抛物线与直线另一个交点为.
(1)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下滑,直至顶点落在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求关于滑行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在(3)的条件下,抛物线与正方形一起平移,同时停止,求抛物线上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
例4 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位置如图,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沿线段AD向终点D运动,点Q沿折线CB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菱形ABCD的边长是 、面积是 、
高BE的长是 ;
(2)探究下列问题:
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在线段BA上时,求△A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大值;
②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k
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值,使得
△APQ沿它的一边翻折,翻折前后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探究当t=4秒时的情形,并求出k的值.
例5 已知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顶点为.直线分别与轴,轴相交于两点,并且与直线相交于点.
(1)填空:试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与的坐标,则;
(2)如图,将沿轴翻折,若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抛物线上,′与轴交于点,连结,求的值和四边形的面积;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例6 如图①,正方形 ABCD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
点C在第一象限.动点P在正方形 ABCD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匀速运动,
同时动点Q以相同速度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点到达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P点在边AB上运动时,点Q的横坐标(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的坐标;
(3)在(1)中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沿A→B→C→D匀速运动时,OP与PQ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7 如图,设抛物线C1:, C2:,C1与C2的交点为A, B,点A的坐标是,点B的横坐标是-2.
(1)求的值及点B的坐标;
(2)点D在线段AB上,过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H,
在DH的右侧作正三角形DHG. 记过C2顶点M的
直线为,且与x轴交于点N.
① 若过△DHG的顶点G,点D的坐标为
(1, 2),求点N的横坐标;
② 若与△DHG的边DG相交,求点N的横
坐标的取值范围.
例8 (1)探究新知:
①如图,已知AD∥BC,AD=BC,点M,N是直线CD上任意两点.
求证:△ABM与△ABN的面积相等.
②如图,已知AD∥BE,AD=BE,AB∥CD∥EF,点M是直线CD上任一点,点G是直线EF上任一点.试判断△ABM与△ABG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如图③,抛物线的顶点为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D.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除点C以外的点E,使得△ADE与△ACD的面积相等?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友情提示:解答本问题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探究新知”中的结论.﹚
例9 已知抛物线上有不同的两点E和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和B,M为AB的中点,∠PMQ在AB的同侧以M为中心旋转,且∠PMQ=45°,MP交y轴于点C,MQ交x轴于点D.设AD的长为m(m>0),BC的长为n,求n和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m,n为何值时,∠PMQ的边过点F.
例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交轴于两点,交轴于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交于点D,作⊙D与x轴相切,⊙D交轴于点E、F两点,求劣弧EF的长;
(3)P为此抛物线在第二象限图像上的一点,PG垂直于轴,垂足为点G,试确定P点的位置,使得△PGA的面积被直线AC分为1︰2两部分.
1、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其中、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3)若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点C重合).过点D作交轴于点连接、.设的长为,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点为抛物线 (为常数,)上任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逆时针旋转后得到的新图象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上方),点为点旋转后的对应点.
(1)当,点横坐标为4时,求点的坐标;
(2)设点,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 如图,点在第一象限内, 点在轴的正半轴上,
点为的中点, 平分,,
当时,求的值.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为,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为△的中线,过、两点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两点(在的左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等边△的顶点、在线段上,求及的长;
(3)点为△内的一个动点,设,请直接写出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线段的长.




4、已知抛物线交轴于、,交轴于点,其顶点为.
 (1)求、的值并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接,过点作直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求证: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3)问Q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OBQ的面积等于四边形的面积的?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直线BD的函数表达式为,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直线BD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E.
⑴求A、B、C三个点的坐标.
⑵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不重合),以点A为圆心、以AP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AC交于点M,以点B为圆心、以BP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BC交于点N,分别连接AN、BM、MN.
①求证:AN=BM.
②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MNB的面积有最大值还是有最小值?并求出该最大值或最小值.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B,C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
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S的最大值.
(3)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上的
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得点P、Q、B、O为顶点的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 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结PO、PC,并把△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 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OP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BP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
8、如图①,将直角边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其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α角
(0°<α<90°),得△A1B1C,A1C交AB于点D,A1B1分别交于BC、AB于点E、F,连接AB1.
(1)求证:△ADC∽△A1DF;
(2)若α=30°,求∠AB1A1的度数;
(3)如图②,当α=45°时,将△A1B1C沿C→A方向平移得△A2B2C2,A2C2交AB于点G,B2C2交BC于点H,设CC2=x(0<x<),△ABC与△A2B2C2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试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9、如图9,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点A在x正半轴上,OA=cm,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OB=12cm,动点P从点O开始沿OA以cm/s的速度向点A移动,动点Q从点A开始沿AB以4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动点R从点B开始沿BO以2cm/s的速度向点O移动.如果P、Q、R分别从O、A、B同时移动,移动时间为t(0<t<6)s.
(1)求∠OAB的度数.
(2)以OB为直径的⊙O‘与AB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PM与⊙O‘相切?
(3)写出△PQR的面积S随动点移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及相应的t值.
(4)是否存在△A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轴交于另一点,其顶点为.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
① 量得;
② 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如图1),测得抛物线与直尺右边的交点的刻度读数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将图中的直尺(足够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点的右边(如图2),直尺的两边交轴于点、,交抛物线于点、.求证:.
11、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 B1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1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4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B.
(1)求A、B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x,y)(x>0)是直线y=x上的一点,Q是OP的中点(O是原点),以PQ为对角线作正方形PEQF,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求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与△OAB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S的最大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