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B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切段等离体器官的作用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GA的促进效应较IAA明显
②IAA和GA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③图2表明生长素与赤霉素之间为拮抗关系
④赤霉素通过自身能转化为生长素而对生长起调节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进行预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误差
B.NAA可对苹果等植物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花和果实脱落
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中含量少
D.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其合成不受基因控制
3.研究发现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我国学者崔徵研究了锌对番茄幼苗中生长素、色氨酸含量的影响,获得如下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番茄幼苗细胞内色氨酸只能用于合成生长素
B.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含有锌离子的蒸馏水中
C.实验组在加锌离子的前后上形成了自身对照
D.该实验证明了锌能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4.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植物激素也能调节基因的表达
B.2,4-D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多倍体番茄
C.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D.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氨酸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B.激素A可能是乙烯,与生长素属于协同关系
C.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D.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牛奶瓶中培养的果蝇数量增长符合这一增长
7.某湿地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停栖,甚至发现了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鸟类——震旦鸦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湿地某种候鸟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B.分析候鸟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和种间关系等,可以确定其生态位是否有重叠
C.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土壤并统计线虫的种类和数目,可确定土壤的物种丰富度
D.湿地不同区域分布的种群不同、同一区域不同种群的密度也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8.双眼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人群中的比例为36%。理论上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他们所生小孩仍为双眼皮的概率是多少
A.3/4 B.5/9 C.65/81 D.744/10000
9.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
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处
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左右
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
10.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可以用抽样检测法
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D.调查植物上的蚜虫密度,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11.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春节前后我国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2.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两倍
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
13.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
D.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14.小陈同学对内蒙古某草原植物进行调查,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积(cm×cm)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3 5 6 9 11 13 13 13 13
调查该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时,设计了如下部分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研究湖泊中食物链顶端的某鱼种群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
年龄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A.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基本不变
B.大量捕捞10+以上个体,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明显变化
C.若把另一种鱼引入该湖泊,导致原鱼群数量减少,也属于群落演替
D.种群的性比率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16.为研究细胞分裂素与根背光生长的关系及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的溶液中,用光水平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伸长量如下表。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细胞分裂素(mg/L) 根尖处理
0 0.01 0.1 1 10 根冠以上部位遮光 根冠遮光 完全剥除根冠
弯曲角度α(度) 36 30 22 18 10 36 0 0
伸长量(cm) 12 11 10 8 5 12 12 12
据此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A.细胞分裂素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细胞分裂素抑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从而减弱根的背光性
C.无法判断细胞分裂素是否具有两重性
D.根冠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后,合成生长素并向背光侧运输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7.人体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蛋白质离子通道,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蛋白质通道的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Ca2+通道蛋白开启
B.影响途径①的因素主要有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数量
C.温度会影响图中途径①②③的物质运输速率
D.甲物质是ATP,可为途径②和③提供能量
18.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9.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1)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
B.当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
C.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
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20.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直接吸取上层菌液
2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B.b的数量特征中能预测其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结构
C.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D.d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
三、综合题:53分
22.下图是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的含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激素A的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结合图中信息推测,激素B是___________,激素C是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激素在种子解除休眠的过程中与赤霉素的作用相抗衡;___________(填字母)激素与赤霉素在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2)图中结果说明,在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____。
(3)在猕猴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株能够对光做出反应,表明植株体内存在接受光信号的物质,位于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_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___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而主要位于分生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4)猕猴桃植株生长发育的调控由三方面共同完成,请在图中补充完整,并完善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23.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个体,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
(3)乙组图示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_。
24.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当地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散失,一部分可用于____________。
(2)红耳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____________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
③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___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
25.下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图甲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分析,两树种处于种间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优势树种。
参考答案
D 2.B 3.C 4.B 5.D 6.D 7.C 8.C 9.C 10.B 11.B 12.B 13.D 14.D 15.B 16.C 17.ABC 18.ACD 19.ABCD 20.BCD 21.BD
22.(1) 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 B A、C
(2)顺序性
(3)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光敏色素
(4)
23.(1) 稳定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不正确;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田鼠,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出生率增大,种群数量易恢复 降低环境容纳量
(3)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更大
24.(1) 呼吸作用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 迁入率和迁出率 数学
(3) 红耳龟 群落演替
(4) 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当地物种中缺少制约红耳龟的天敌,且红耳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 丰富度(种类) 自我调节能力
25. 种群密度 Aλt 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 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Oe bc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