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山童》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山童》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29 22: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童心》
《山童》
课 型:欣赏课
教 材: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山童》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 间景物,生机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 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 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 “mi”与 “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 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 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山童》的聆听和欣赏,能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唱、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旋律进行的特点探究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能够听出歌曲的三个乐段,并能听辨三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用律动表达。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的三个乐段及表达的不同情绪。
教具准备:
希沃课件、板述贴图、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组织
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听《童年》 忆“童年”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关于“童年”你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小朋友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西南地区,体验他的生活,聆听他那美妙的歌声。
【设计意图:用《童年》作为课前聆听作品,请学生谈谈他们的童年生活,自然导入“童心”这一单元,引出课题】
3、完整初听——初步感受
1. 结合视频欣赏全曲
2. 初步感知,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师:歌曲借助山童的耳闻目睹,在我们面前展示了色彩绚丽,生机盎然,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呈现以及教师简短的解说,初步了解西南地区音乐,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歌曲内容。】
4、分段细听——深入体验
1. 完整聆听第一段歌词
师:小山童的生活快乐吗?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他的快乐,聆听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 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
(2)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 第一乐段的细听感悟
(1) 感知这一乐段情绪
师:通过聆听,你感受到了小山童怎样的情绪呢?
(2) 感受作品中描写的场景
师:空旷的大山里,河水轻快的流淌,一轮明月还挂在天上,这时,一个小牧童赶着羊群来到山上,他挥动着手中的羊鞭,好像要抖掉满天的星星。
(3) 随教师模唱前四句
(4) 装饰音的作用
师: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截取的谱例,谱例上有哪些装饰音?
师: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前倚音,下滑音,就构成了这首歌曲特有的风格,也表现了山区儿童的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5) 模唱象声词,展开联想
师:在唱这些歌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师:作曲家正是运用了这些生动的象声词“pia嗒pia嗒、咩嗨咩嗨、蹦跶蹦跶”惟妙惟肖的模仿出了羊儿蹦跶,扬鞭挥动的声响,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呀。
3.第二乐段的细听感悟
师:在牧童急切的期盼中,黑夜过去,太阳缓缓地爬上山了,大家一起听听看小牧童现在在做什么呢?
(1) 播放歌曲第二乐段,出示歌词
(2) 感知情绪的变化
师: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节奏舒缓,优美抒情。
(3)复听,随音乐律动
师:山风柔柔的,哄着小草睡觉,好像妈妈温暖的怀抱。让我们跟随小山童的歌声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那美丽的朝霞,轻柔的山风吧。多么如梦如画的意境啊。
4.第三乐段的细听感悟
(1)聆听,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师:随着速度的变化,打破了山间的宁静,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了起来。
(2)出示节奏,生随教师拍打节奏
(3)跟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在聆听中让学生上下对比,感知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观察与聆听的习惯,使学生在找一找,唱一唱等活动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包括装饰音,象声词的运用有何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来演绎,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以音乐为本”的理念。】
五 完整复听——感知风格
1. 完整聆听第二段歌词,当听到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的乐段时,用不同的动作即兴表现出来
2. 师:有谁注意到结尾一字一音唱出的主题是什么?
生:童年多美好
师:这首歌曲通过质朴的语言歌唱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曲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听辨与创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歌曲的内容及结构。】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舞蹈《山童》
师:《山童》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曲,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会有很多的表演形式,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支舞蹈《山童》。
2. 感受舞蹈表现的欢快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多方位地欣赏同一个音乐材料改编的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 课堂小结
看着大家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老师仿佛都被你们带回了童年时代,愿你们永远都拥有一颗纯真快乐的童心,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欢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