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本课主要有三块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所以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刚刚学习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对于红军长征的背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进行知识的联系对比。八年级学生在认知方面逐渐向抽象思维能力过渡,因此,对于本课涉及的“长征精神”以及“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三部分的逻辑关系还不能明确把握。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史料结合、图文结合、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标要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时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件伟大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说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识记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说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讲授法、情景体验法、小组探究与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备”环节:
1.秋收起义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2.全国各地的根据地中,最大的根据地是?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时间、定都、临时主席?
(设计意图:通过对井冈山道路及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加深重点知识的掌握,为长征铺垫背景。)
“导”环节
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PPT出示《十送红军》歌词、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人民与红军依依惜别,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过渡:听完这首歌曲,你有没有听出人民与红军的依依惜别之情呢?既然离别不舍,红军又为什么决定“下山”,“下山”之后又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板书)
大声齐读学习目标:
1、识记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2、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说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4、感悟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大声齐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精气神儿。)
讲授新课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新转折坚定信念(板书)
PPT出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思”环节1:
阅读课本P81-82,默背【了解感知一】并圈划以下问题:
国民党反动派重点围剿的革命根据地是,为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间、地点?
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PPT出示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讨论,小组长负责引导汇总
“议”环节1:
结合课本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直接)?
2.假设你是中央红军的一员,在血战湘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你更支持谁(博古、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基础知识点,让学生们对本框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利用小组合作的激烈讨论,发挥小组集思广益的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参与其中。)
“展”环节1:
引导学生进行本框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的展示,并对本框重要知识点进行点评。
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表格”,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 “左倾”错误的影响(根本)。
抢答红军长征的时间、地点、人数。
(设计意图: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习注意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知识点。提供史料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评”环节1:
PPT出示“血战湘江”过程图,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初期的艰难险阻。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情景设置:
假设你是中央红军的一员,在血战湘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你更支持谁(博古、毛泽东)的战略方针?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加深印象。)
出示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路线图:
“红军举步路茫茫”——想一想:到了遵义后,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遵义城楼定主张”——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意义
利用时间节点,PPT出示遵义会议意义中“转折点” “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直观含义
“测”环节1:
1.“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 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2..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曾作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 空无限任飞扬。”遵义会议上确立在中共中央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3.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 )
A.召开中共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4.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指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九大
5.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在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过渡:通过不断地实践,中国共产党正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而在这样不断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又会遇到什么新的历练呢?
过雪山草地——新历练无畏向前
PPT出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思”环节2:
1.阅读课本P83,默背【了解感知二】
2.理出红一方面军遵义会议后、进入甘肃前的长征路线【深入学习3】
PPT出示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讨论,小组长负责引导汇总
“议”环节2:
理出红一方面军遵义会议后、进入甘肃前的长征路线【深入学习3】
“展”环节2:
引导学生进行本框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的展示,并对本框重要知识点进行点评。
重点展示:长征路线、长征故事、《七律·长征》
“评”环节2:
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七律·长征》,《丰碑》故事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长征故事,朗诵《七律·长征》让学生感悟红军长征的精神。)
“测”环节2:
6.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过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体现了红军长征什么样的心情呢?三军指的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新局面开创未来
“思”环节3:
阅读课本P83-84,默背【了解感知二】并圈划以下问题
1.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的时间、地点?
2.红军三大主力是?会师的时间、地点?
【迁移运用2】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PPT出示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讨论,小组长负责引导汇总
“议”环节3:
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迁移运用3】
“展”环节3:
引导学生进行本框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的展示,并对本框重要知识点进行点评。
“评”环节3: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朱德
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测”环节3:
7.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
8.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包括( )
①不怕艰难险阻 ②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④勇往直前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设计意图:通过“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用”环节:
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联系当下生活,你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本课小结:
回顾本课,我们学到了一次新的转折——遵义会议,看到了一种新的历练——长征路线,读到了一种新的局面——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而正是这样的新转折、新历练、新局面,才有了感动我们的长征精神。这正是“一次转折定方向,一场历练促成长,一种局面保力量,长征精神铸辉煌。”
出示思维导图:
结尾设计(情感升华):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教学资源】
《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现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篇选读课文。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出自《题四川泸定桥》,1951年朱德为泸定桥纪念馆题词的一副对联。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由来是湘江战役后,当地人为了表达对当年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的敬佩之情,为了纪念死去的先烈。
当堂达标检测习题,来自于各地市《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练习题。
【教后反思】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与国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长征,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理念,并对各环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我以教学的主体性理念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导”环节以《十送红军》歌曲导入,引导学生带着设问问题去欣赏歌曲,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思”环节精选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充分预习;“议”环节利用检查背诵、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小组之间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在“展”环节2“长征路线的梳理”与“评”环节3“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上,由于语言的不准确不精练,时间把控出现一定失误,所以在学生情感的充分抒发、整节课节奏的带领上还存在不足,接下来会继续改正。
其次,我秉持教学的个性化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例如:“议”环节1设置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中央红军的一员,血战湘江后更支持谁的方针”,将同学们带入情境,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评”环节3借助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而在“评”环节1展示遵义会议意义时,没有利用时间轴这一直观方式,导致学生对遵义会议没有一个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学情、理解能力。
最后,我采用教学的系统性理念,结合本课特点,多学科融合,突出主线,并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整合。例如:“展”环节2,活用地图,让学生们对长征路线有更直观的印象;图文并茂朗读并展示学生语文上熟知的《七律·长征》,《丰碑》的故事,加深学生印象,有效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在最后的思维导图呈现上,还在字体大小、颜色清晰、关键词提取上存在不足,今后会不断完善细节之处的改进。
通过这节课对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会成为我今后教学的经验教训,砥砺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