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十八章 解直角三角形2
单位
作者
教学目标
及解析
教学内容:课本P87,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问题
诊断分析
例3的实际问题,是需要综合运用圆的知识和上一节课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用到切线与半径垂直,产生直角三角形,求弧长的公式需先求出角的度数,所以用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两边求锐角的方法。这个综合应用的题目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好理解,数字偏大,计算量很大。教学中不但需复习有关圆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慢慢转化成数学模型解决。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会把这题删去不讲,或把它放在最后才讲,在讲解过程中也会把计算过程省略,着重分析题意及采用的解题方法。
所以笔者对教材的处理是:把本节内容放后处理,当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较熟悉时,再与其它几何图形综合应用。而课本的例4、例5等内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别对应“视角”“方位角”“坡角”,新授课的安排是一个内容一个课时。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了4个题目(包括例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
问题与设计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1、菱形的边长为4,有一个内角为40°,则较短的对角线是
A、4sin40° B、4sin20° C、8sin20° D、8cos20°
举一反三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趁热打铁
3、
画龙点睛
融会贯通
4、
教学后记
课件8张PPT。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菱形的边长为4,有一个内角为40°,则较短的对角线是( )
A、4sin40° B、4sin20°
C、8sin20° D、8cos20° 较长的对角线呢?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趁热打铁3、趁热打铁趁热打铁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