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借助例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自然的、合理的、大胆的想象。
2.学习方法,借助例文学习如何发挥想象编故事。
3.体会有意思的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的想象世界。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例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自然的、合理的、大胆的想象。
2.学习方法,借助例文学习如何发挥想象编故事,感受奇妙的想象世界。
教学过程
一、歌谣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谣,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吧。
2.谁能说说这首歌谣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过渡:原来,突破常规反着去想象真是趣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在欢乐中走进想象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用一首思维角度大胆有趣的歌谣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习作学习的畏惧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走进相信的世界做铺垫。】
二、回顾微课,预习反馈
1.观看微课,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学过哪些想象的方法?
2.小结:用上想象的方法,大胆想象,可以让故事更加奇特有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屋,去听一听同学们课前编的小故事吧!
3.交流反馈,希沃投屏展示。
4.想象是今天学习的关键,我们知道了反着去想象可以突破常规,习作例文中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就是——《尾巴它有一只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勾连单元学习内容,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为习作例文学习奠定思维基础,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递进性。】
三、例文导航,习得思路
(一)阅读交流《尾巴它有一只猫》
1.默读文章,借助旁批思考: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这个说法成立吗?
2.师生交流。
小结过渡:原来,换一个视角来想象,还说得让人相信,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真有意思!(板书换视角想)那么,另一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又能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二)阅读交流《一支铅笔的梦想》
1.默读习作《一支铅笔的的梦想》.完成学习单第2题梳理铅笔的梦想。
2.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口述。
小结:列图表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了铅笔的梦想,理清思路。铅笔也像人一样拥有梦想,这就是将物人化的想象方法。(板书:将物人化)
3.借助旁批想一想:铅笔的梦想为什么是变成这些事物,它们和铅笔有什么共同点呢?
4.小结:这些事物和铅笔在外形上有相似,这样抓住事物特点展开想象,就自然、合理。(板书:抓特点想)
5.思维拓展,再次想象。
根据这个特点,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呢?
6. 小结过渡:想象终围绕事物的特点展开,这样才自然合理。那么,你还能根据铅笔的其它什么特点展开想象呢?比如铅笔的功能,是能写会画。
7.小结:只要我们掌握了想象的方法,就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让故事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乐于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想象得法,更利于拓展思路。循着例文的想象方法练习想象,为大胆想象搭建了支架,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写法学习
出示2-6段
1.奇特有趣的想象方法我们有了,怎样才能把想象写成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再读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仔细看2—6段,例文是怎样把铅笔的梦想写清楚的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每一段都围绕一个梦想写,在每一个梦想里,都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还写了实现梦想后的心情,这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写清楚。(板书:写法围绕中心写清楚)
【设计意图:习作例文除了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方法,更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本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例文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紧扣年段写作目标“写清楚”,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写法借鉴。】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1.铅笔的梦想果然给我们很多启发,接下来,我们就用上这些想象的方法和写的方法,把故事屋里的故事想得更丰富,写得更清楚吧!
2.展开评议。
【设计意图:用一首思维角度大胆有趣的歌谣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习作学习的畏惧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走进想象的世界做铺垫。】
五、总结学法,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反向想象、将人物化、换视角想、将物人化、抓特点想的想象方法,掌握了围绕中心写清楚的写作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对我们下节课的写作一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