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9 23:24:24

文档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
1.A;2.B;3.C
4.时代是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的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5.①都是总分结构。②材料一先总说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然后分别从“时代”“精神”“世界精神”“人文精神”四个方面说明“时代精神”的内涵。③材料二第一段先亮明观点,即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颂扬时代精神,永葆青春与活力,然后分别从“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三个方面论证。
6.D;7.C
8.(1)“蜂拥而至”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一窝蜜蜂拥了过来,又指买蜂蜜的人很多。(2)标题照应了文章的内容,照应文中“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及倒数第二段“原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3)标题“蜂拥而至”设置悬念,究竟为什么蜂拥而至,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小说的主人公是邹涛。(1)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得是扶贫干部邹涛巧计为乡亲扶贫。(2)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小说的情节,出游---下车买蜂蜜---与卖蜂蜜的人发生摩擦---建议魏强拍段视频---蜂蜜脱销,都是邹涛一手策划的。(3)从人物形象看:小说要突出的是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尽心尽力,一心为民,足智多谋的形象,而魏强的人物形象则较为淡化。
10.A;11.D;12.C
13.(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恐怕就在你吗?你可要努力。
(2)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14.①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对臣民有恩德。②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他为之遗憾;③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15.C
16.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17.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③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8.B;19.A
20.(1)《觉醒年代》准确回溯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生动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了中国人民为何选择共产党。
(2)《觉醒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回溯得很准确,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再现得很深刻,将中国人民为何选择共产党讲述得十分深刻。(两种改法皆可,其他正确答案也可以)
21.①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②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③中国怎么实现碳中和?
22.①已普遍经历碳达峰,碳排放总量小。
②相较发达国家,中国实现碳达峰相对滞后,碳排放总量大。
③中国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减排难度大。
23.略襄阳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页,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二是“精神”。“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从语法关系上看,“时代精神”核心词是“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三是“世界精神”。“世界精神”是现时代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亦即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世界已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国家文化上的影响而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圈子内。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都是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社会文明的核心,文学活动不能脱离这一意义上的“世界精神”。
如果跳出形式逻辑的思维,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考量,“时代精神”内涵中还应该包涵“人文精神”及一个时代的社会走向与历史要求。“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固然决定了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但万物在常变中也会有不变,比如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摘编自张清民《时代精神与高峰文学作品》)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基调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动力的创新精神的集合体,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
影视创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丰碑。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这些精神财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在远方》等剧讲述改革开放40年间,筑梦未来的普通人为改变国家面貌和个体命运,开拓事业、成就出彩人生的故事。《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在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时代精神灵活且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智慧。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的苦乐年华,深入探讨由于家庭观念、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矛盾,并试图以亲情化解芥蒂,用理解消弭隔膜。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地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摘编自杨洪涛《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历史与社会两种成分。
B. 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认为,文学创作要重视“时代精神”,文学缺少了“时代精神”,就只能是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C.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
D. 《我和我的祖国》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等概念中,“农耕”“后工业化”等词,与“时代”概念合用,体现了“时代”概念的空间化特点。
B. 因为万物皆变、无物常驻,所以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C.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集合体,艺术创作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
D. 当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激发了影视创作者的灵感。
3.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的论据的一项是
A.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B.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描绘长征之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更为年轻的中央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
C. 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坐标,以女性成长为主题,以事业和情感为容器,精准描绘职场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D. 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在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深人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
4. 结合材料一内容,给“时代精神”中的“时代”一词下定义。
5.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蜂拥而至
徐嘉青
魏强是个短视频控,有着不少粉丝。这天是周六,好友邹涛约他去乡下转悠,两人开着车出发了,快到时看到路边有个卖蜂蜜的商贩,邹涛提议说:“要不咱下去买两瓶?”
于是,两人下了车。到了摊子前,魏强问道:“这蜂蜜咋卖?”商贩是个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伸出一只手晃了晃。
魏强拿起一瓶蜂蜜,拧开盖子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用夸张的表情说:“真香啊,这蜂蜜保准假不了。”说完,他冲着中年男子问:“老兄,价能降点吗?”
中年男子摇摇头,吐出了句话:“不能,一瓶最多便宜一毛钱。”
两人站起身来,打算上车走人。中年男子一看,忽地站了起来,一个箭步跳过去,伸出两只胳膊拦住了他们,说:“不能走!东西你们看了,价也给你们降了,到头来却不买了,这可说不过去!”
邹涛怒气冲冲地说:“哟呵,看样子你是要强卖了?光天化日之下,我看你是没有王法了!”说完,他将中年男子的手臂拨到一边,径直向车子走去,魏强也赶紧跟了上去。
中年男子俯身抓起一瓶蜂蜜,随后追了过去。到了车子跟前,他一把拉住邹涛,叫嚷道:“不买别想走!”
邹涛着实生气了,用劲儿把手臂一收,中年男子猝不及防,被带了个趔趄,手中的蜂蜜飞了出去,偏偏落在车子的前窗上,就听“啪”的一声,蜂蜜瓶子的盖儿被磕开了,里面的蜂蜜流了出来,在车窗上形成了一条淡黄色的线。
这下,中年男子可不干了,过去一把拉住邹涛,说:“你不把这瓶蜂蜜的钱给我,想走?没门儿!”
魏强想息事宁人,把钱包拿出来,从里面掏出五十块钱递了过去,没好气地说:“给你!”
中年男子斜着眼睛看了看,说:“你打发叫花子呀?”
邹涛反问道:“难不成还是五百块?”中年男子点了点头。
魏强急了:“刚才说好的价,五十块一瓶,啥时候成了五百块?”
中年男子说:“一开始我就是这个价,我可从没说过五十块一瓶,那可是你说的。”
这下魏强和邹涛无话可说了。邹涛要报警,魏强说:“算了算了,花钱消灾吧!”说完,魏强从钱包里拿出五百块钱,递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送过来两瓶新的蜂蜜,还有四百块钱。他说刚才是和他们开玩笑的,这蜂蜜就是五十块一瓶。
坐到车里,魏强不由得一阵感慨。他发动车子,正准备走,忽然想起前车窗上还洒有蜂蜜,就拿了条毛巾,打算将蜂蜜擦掉,谁知就在准备下车的瞬间,手碰到了雨刮器开关,雨刮器“刷”的一下就工作了起来。这下倒好,蜂蜜原本是一条线,现在变成了一大片,几乎将整个车前窗都给罩住了。
副驾驶座上的邹涛眼疾手快,连忙关上了雨刮器开关。魏强拎着条毛巾下了车,刚准备用毛巾擦,忽然惊讶地冲着车里叫道:“邹涛,你快点下来看看!”邹涛一边拉开车门下来,一边问:“咋了?”
魏强指着车前窗说:“你看!
邹涛一看,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没过多久,那上面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了。邹涛拉了拉旁边目瞪口呆的魏强,说:“老魏,还不快拿手机!”魏强这才恍然大悟,赶快掏出手机,拍了一段短视频,并配上了文字:车子被蜜蜂包围,缘于何故?
短视频发出去之后,魏强着实吃了一惊,竟有了数十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人在后面揣测咋回事,魏强说明了刚才的情况。有人立刻回应说:“能引来这么多蜜蜂,这蜂蜜绝对假不了,强哥是从哪儿买的?”魏强就把路过的那个地方说了,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过了些天,邹涛突然来找魏强,一见面就笑着说:“老魏,我要谢谢你呀!自从你发过短视频后,原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魏强愣了愣问:“你咋知道的?邹涛笑着说:“实话跟你说了吧,那是我对口扶贫的村子,村里有养蜜蜂的传统,我寻思着把这个传统变成产业,谁知到头来,蜂蜜竟然卖不出去。后来我一琢磨,还是得扩大宣传呀,可广告费咱又出不起,我就想起了你……”
魏强恍然大悟。两人相互看着对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选自2019年第22期《故事会》)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就点明魏强是短视频玩家,“有着不少粉丝”,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 小说写卖蜂蜜的男子“强买强卖”,邹涛与中年男子“撕扯”,魏强被逼买下了蜂蜜。
C. 卖蜂蜜的男子最后给魏强送来两瓶蜂蜜和四百块钱,并且说明只是和顾客开个玩笑。
D. 作为扶贫干部,邹涛在一次出游中灵感大发,让扶贫村里的蜂蜜打开了销路。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说结构严谨,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使蜂蜜脱销的情节合情合理。
卖蜂蜜的男子推动了情节发展,由于他的“无理取闹”才有蜂蜜溅到车窗上的情节。
怒气冲冲”“着实生气”“要报警”等词语,突出了邹涛急躁的个性特点。
小说贴近时代,语言朴素自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请分析小说标题“蜂拥而至”的含义及作用。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魏强,还是邹涛?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①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溪峒蛮:宋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元、明、清,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会至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 除,指官职升迁。古文中还有许多表官职升迁的词语,比如:陟、出官、迁谪、转徙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14.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武威①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注:①武威,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尾联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16.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的年龄大小无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_____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觉醒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进行了准确回溯,生动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十分深刻地将中国人民为何选择共产党进行了讲述。导演张永新说:“ 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 ,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______,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______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精雕细琢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______。
18.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诞辰 呈现 雪泥鸿爪 栩栩如生 B. 华诞 再现 雪泥鸿爪 惟妙惟肖
C. 诞辰 再现 吉光片羽 惟妙惟肖 D. 华诞 呈现 吉光片羽 栩栩如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B.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一组句式一致的整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②?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等气象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③?能源系统的结构转型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减少碳排放。而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则是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
21.材料三个语段都以问句开头,请依据上下文补写句子。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2. 下面是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请结合上文信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从表中“碳达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表中“碳达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将要达到“碳中和”的年限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独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真抓实干,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证明我们空间站的太空驻留能力将要列居世界一流。从运载火箭到中国“东方红”,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到进驻空间站,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精神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规范书写,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