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5.秋天的怀念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内容出处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熟记课后字词、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能够正确朗读课后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准确的获取信息。 3.朗读课文,归纳人物形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这种爱就是——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爱,这个人就是——母亲; 请同学们回顾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爱的事件。 通过回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从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本文写于1993年。
环节三:熟读生字词语并理解 (1)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絮叨(xù dao)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 侍弄(shì) 诀(jué)别 整宿(xiǔ) 翻来覆(fù)去 (2)字词释义 絮叨:形容说话啰嗦。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环节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点拨】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从文中找出母亲的描写,有感情朗读,读出她是怎样的母亲 (1)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2)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3)她是一位无私、坚忍的母亲。 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5.秋天的怀念 瘫痪(tān huàn) 整宿(xiǔ) (1)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2)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3)她是一位无私、坚忍的母亲。
教学反思
课 题 5.秋天的怀念 第 2 课时
主备人
内容出处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中借景抒情的写法 2.品味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3.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 4.领会蕴含的生活哲理“好好活------做生活的强者”。
评价任务 1.找出并体味文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2.寻找细节,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复习课后生字词语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环节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文中找出双腿瘫痪后,“我”的描写,可见“我”是怎样的状态?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点拨】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作用。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作用。 【点拨】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是“我”怀念母亲的寄托。 3.文章为什么取题《秋天的怀念》? 【点拨】表层意义,表明回忆的往事在秋天,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暗示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懂的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意义。 4.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点拨】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边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她理解关爱儿子。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点拨】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点拨】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点拨】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儿子。 通过寻找信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通过景物和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体会借景抒情句的作用,让学生试着运用到作文中。
环节三:赏读课文,探究写法 1细节感人,形象鲜明。 文章从细微之处对母亲的神态、动作进行了描绘,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等,一个慈爱、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2.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文中“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形成对比,“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的坚定形成对比,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母亲对儿子的深沉伟大的爱。
环节四:归纳主题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五: 堂清作业,巩固所学。 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见PTT) 【点拨】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2.读了此文日常生活中关于母爱的细节涌上心头,写出一个片段和同学们分享。 及时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