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B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主席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坚守努力,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是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
C.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增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D.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论述的是文物保护问题。
D.“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是( )
A.编制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室内情景体验剧。
B.培养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向游客讲述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
C.建设“数字敦煌”项目,满足人们欣赏、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D.设立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受损严重的壁画和雕塑。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
“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端写“我”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既体现了我的革命工作警觉,又为黄新特殊党费的出现设置了特殊场景。
B.白匪搜人,“我”急着要走,黄新严肃果断地让“我”躲到阁楼,表明她有着比我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C.“听妈妈的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暗指要“我”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D.结尾处魏政委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是因为他意识到黄新爱党之心和献身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咸菜”为线索,从黄新整理咸菜,托付缴党费,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脉络清晰。
B.“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黄新在应对危险时的沉着镇静,为下文从容应对作铺垫。
C.“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从一个农村女党员特有的身份出发,设置突发危机,表现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构思不落俗套。
8.小说围绕主线串联了感人的生活细节,试选出这样的两处细节作具体赏析。
9.小说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说:说教。②兑:通“悦”。③硾(zhuì):同“缒”。④堇(jǐn):药毒草名,根部有剧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B.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C.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D.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此处特指有学问、修养、品德的人。
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跬步”形容距离极近、数量极少。
C.“疾学”中的“疾”是努力的意思,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学者,文中泛指求学的人,即学生,现在则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劝学》通过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的论断
B.《荀子·劝学》中“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C.《吕氏春秋·劝学》指出君主父母不能得到忠孝之臣的原因是不懂道理信义,而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D.《吕氏春秋·劝学》善用比喻,批判当时学生不听教化、自以为是,而老师只顾说教,不懂如何使人心悦诚服的社会现象。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14.同是“劝学”,两则选文中,作者强调的学习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喜雨(节选)
白居易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圃旱……”“农旱……”,以点带面,揭示了人们对旱情忧虑的普遍性。
B.“我旱忧松竹”句暗示作者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
C.“松干”以下四句是“我旱忧松竹”的具体表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油云”二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情感上实现了由“忧旱”到“喜雨”的过渡。
16.“似面洗垢尘……不如一霡霂”这几句是怎样表现“喜雨”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思忆美好年华,引发惋惜感伤之情。
(2)在《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秋风轻拂、江水平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 ③ 。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 ④ 。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mí zú zhēn guì的 ⑤ 。放眼寰宇,世界各国各民族无不捍卫和尊崇自己的英雄,各国各民族英雄无不没有受到尊崇和礼待。我国更是如此。无论是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设立烈士纪念日,还是以法律武器守护和捍卫英烈,都表达了人们对英烈的尊崇和缅怀。
(选自《中国文明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删改)
18.字音字形考查。
给加点词注音:鲜血__① 拼音写汉字:mí zú zhēn guì ②__
19.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精神财富 B.精神丰碑 C.精神坐标
③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0.文段中画曲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段中画直线句有语病,请写出错处修改后的正确表述。
22.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有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考试题目灵活,题型新颖。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有这样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了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要求对出下联,挺有意思。”除笔试外,考生还需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作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声韵 形体 传递 呈现
点横撇捺 精妙组合 抑扬平仄
示例:汉字之美,美在意蕴,意美如诗,字词句篇传承华夏文明
汉字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一个人工作,即使你有非凡的能力,你也不能在科学上做出巨大的发现。
——(数学家)泽林斯基
材料二 弄潮儿向涛头立!
——(北宋)潘阆
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复兴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准备参加“集体合作与个人争先”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C 3.D 4.①材料三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②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 5.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
②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
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6.B 7.C 8.①孩子“忍不住竞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她关爱孩子,更对党忠诚;
②白鬼子来搜查,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一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刻想着支持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经做好了牺牲(告别孩子)的准备。 9.不好,会削弱原文的以下作用:
①情节内容上,小说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艰难困苦;
②人物塑造上,黄新为了交党费,不给孩子吃成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黄新对党的忠诚;
③主旨表达上,黄新认为饿了自己的孩子,让共产党员吃饱了,就能救更多的孩子,“我”认为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都体现了共产党真心为民的宗旨。
10.D 11.B 12.C 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想要自己的思想被传播、自身被尊重不也就太遥远了吗? 14.①选文一强调学习要注重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②选文二强调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15.B 16.用比喻修辞,表明雨来如同洗清污垢一样让人身心舒服;用叠词直接描写雨中松竹润泽的状态表达喜悦之情;运用对比凸显雨的作用,表达高兴之情。
17.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18. xiān xuè 弥足珍贵 19. B C A 20.英烈献身 21.改成“各国各民族英雄都受到尊崇和礼待”或“各国各民族英雄无不受到尊崇和礼待”。
22.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招数新。(意思对即可)
23. 汉字之美,美在声韵,音美如歌,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形美如画,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