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腊八粥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腊八粥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应用: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思维能力:通过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1、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拟人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反问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反问 ) 2、词语辨析“猜想”和“估计”【相同】都是动词;都有猜测的意思。 【区别】“猜想”根据经验或全凭想象找答案,侧重于揣度。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推断。例句:看弟第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我估计今年又是大丰收。 整体把握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 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一钢浓香的腊八粥,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一个天真嘴馋的孩子,构成了一朝 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哪!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了解八儿一家的生活,感受作者写法的巧妙。三、品读释疑(一)研读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自然段介绍了腊八粥的色香味,并指出人人都喜欢吃腊八粥,渲染了一种幸福祥和的过节气氛,引出下文八儿盼粥吃粥的故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在文章第1自然段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排比 第一句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第二句则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脏六腑,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衬托 主要为了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写吃腊八粥作铺垫。 铺垫的作用:在写作手法中,铺垫指的是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铺垫的作用是衬托行将来临的事物: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二)研读课文第2部分(第2-17自然段)1、说说第6自然段的“那"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那”字用得极好,用这个字来强调“饿了”,表现出了八儿的小聪明、小狡猾,通过语言和神态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形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了能多吃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 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具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纯朴、和睦、温馨的图景。“饭豆煮得肿胀”一句中的“肿胀”一词用得形象而新颖,请加以品析。 “肿胀”,本义是指皮肤、黏膜或肌肉等组织由于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发炎化脓、内出血等原因而 突起。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饭豆膨胀、体积增大的样子,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选文的主人公是八儿,却两次写到妈妈,有什么作用 写妈妈的两句话:“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妈妈两个动作,表明了她对孩子的爱,深化了文章中心。第14自然段中加点字词有什么作用 惊叫声和“惊异”,表明八儿此时的心情,眼前的实景与猜想不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同时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修辞方法: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考的形式有:①照样子写句子。②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画出来,写一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研读课文第3部分(第18、19自然段)1、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文章第18、19自然段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得多、饱、尽兴,吃得心满意足。正面吃粥的画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难点探究 文章是怎样写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的 ①通过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如“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些语言生动地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 ②通过多处动作描写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如“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这一频繁的动作,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表现得淋漓尽致。③通过多处神态描写、心理刻画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如“八儿要哭的样子”“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他惊异得喊起来了”,对八儿神态、心理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刻画得生动形象。 四、课文主旨《腊八粥》这篇课文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为线索,通过描写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图景。阅读感悟:亲情是 什么呢 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 晒雨淋中的遮雨棚,也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满口余香。亲 情就隐藏在锅里沸腾的腊八粥中,不时会“噗——”地叹声气,让人莫名地感到心安。五、知识拓展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赏析: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最寒冷的冬日,身体多病仕途不顺的陆游也处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但他并不消沉,拄着拐杖闲适地路过邻家,欣赏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素朴幽静的生活图景,喝着腊八粥,感受融融春意,也期盼自己人生的春天早点到来。 六、课后作业及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