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鲜明,言浅意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已经比较熟悉了,但他们难以完整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难以准确理解怀疑精神在辨伪去妄、建立新学说上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完整、正确地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上。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精读文本,概括运用怀疑精神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的一般步骤,另一方面运用统编教材“1+x”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通过阅读包括本文在内的多则文本,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怀疑精神”这个议题展开讨论,在比较中总结归纳“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 “譬如、停滞、腐草为萤、辨伪去妄、不攻自破、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词句;了解本文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以及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4、阅读群文,比较总结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
教学重点:阅读群文,把握怀疑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
课后利用智慧课堂学生端观看微课视频预习课文,积累相关词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二、通读全篇
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二两段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示例: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意义?
提示:找到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示例:两个方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
示例: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精读一段
找出第四段和第五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与第四段相比,第五段在论述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1、中心句是每段的第一句话。
2、①第五段论述的内容范围更广,不仅是传说的话,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②第四段侧重论述我们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的态度,第五段侧重论述怀疑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四、比读一节
比较原文和改后的文字,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原文: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改后:很多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示例:1、“一切”强调了毫无例外,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2、辩论是指在你来我往中揭露对方的矛盾,评判指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修正指修改使正确。三个词语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不能调换。
五、联读群文
1、我们应该把怀疑精神用在什么地方?
示例:怀疑精神应该主要用在做学问方面。对于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对于自我的能力,不应当随便怀疑。
补充: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2、在治学中,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地运用了怀疑精神?
示例:不轻信传说,不迷信书本和经典;不是无理由地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根据之上;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要经过思考、实验、辨别之后,确定是非,修正错误,获得新知。
六、课堂小结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的这句名言包括了怀疑的对象、过程和目的。
七、课后要求
搜集资料,为本课学到的知识补充一些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辨伪去妄
学则须疑
建设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