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并能熟读成诵;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二、简介作者,知人论世
1.简介作者。
2.介绍背景。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酝酿感情,诵读诗歌。
3.指生展示,互动点评。
四、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诗中作者以什么自喻?它在歌唱什么?
诗人把“我”比喻成一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
2.结合背景,说说诗中意象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土地(遭日寇欺凌的国土)
河流(人民心中的悲愤)
风(民对侵略者的愤怒、反抗)
黎明(独立自由光明的曙光)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对祖国的热爱。
4.诗歌中的“鸟”的形象。
5.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五、类文鉴赏,拓展延伸
1.阅读《太阳》(节选)
2.艾青诗歌的意象
六、为国写诗,深情吟诵
1.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为题写诗,他会怎样写?
2.展示并点评学生所写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作品抄到摘抄本上,读给父母听。
2.推荐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设计:
土地、河流、
鸟(歌唱): 象 征
风、 黎明
对土地深沉的爱 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