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目录
一、高考考向及策略
二、古代疆域的变化
三、台湾与祖国一脉相承
四、真题典型例题分析
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一、高考考向及备考策略
二、古代疆域的变化
明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三、台湾与祖国一脉相承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清朝之前,没有任何王朝实现对台湾岛的管理。宋元明三代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但只是管理澎湖列岛和海峡的治安。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台湾称为“小琉球国”,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列。
明朝推行“海禁”,许多商人铤而走险,从事走私贸易,沦为了海盗。他们以东南沿海的岛屿作为据点,而无政府控制的台湾岛成为其最大的据点,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颜思齐、林凤、郑芝龙等都将台湾岛作为据点。他们据台湾和对抗明朝“海禁”政策,而台湾也成为了中日贸易的中转站,得到了初步开发。
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频繁在远东活动。1622年,荷兰占据澎湖,作为远东贸易的据点。福建巡抚商周祚建议荷兰让出澎湖进攻台湾,如此就能够坐山观虎斗。1624年,澎湖之战爆发,荷兰寡不敌众,只能弃澎湖和登陆台湾岛。随后,西班牙也进入了台湾岛。
随着荷兰、西班牙势力进入台湾岛,这里的海盗也遭到了排挤。1625年,郑芝龙成为了台湾海盗的首领,他虽然拥有庞大的船队,但是在台湾岛也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对手。
1661年十二月(阳历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调集28门大炮对台南城发动了总攻,最终揆一选择投降。台南城被郑军围困了将近九个月,荷兰军队死伤1600人。当然,郑军也损失了9000多人,伤亡非常惨重。经过六天的谈判,揆一签字投降,随后带领900名荷兰士兵撤出了台湾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正是荷兰威廉执政时代,是荷兰巅峰时期,号称“海上马车夫”。1688年,荷兰威廉入主英国,成为当时亚欧大陆的四大君主之一。然而,处于巅峰之上的荷兰军队却在台湾被郑军击败,这无疑是一种耻辱,也因为此,揆一被软禁审判。
揆一签订的投降书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从殖民者手中夺取土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郑成功不收复台湾,那么清朝也不会追击郑氏到台湾,那么台湾就很难被纳入到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明清交替之际,郑成功越过台湾海峡,打败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不过也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康熙在位期间,把统一台湾的事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在三藩之乱后,康熙提拔了施琅,最终将台湾再次納入中国版图。但是,在收复台湾后,大清对于如何管理台湾产生了分歧。甚至朝中还有认为应该放弃,他们认为台湾是个负担,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康熙力排众议,决定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四、典型例题分析
24.(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2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A
C
(2017年全国文综新课标III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
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一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2、多角度考查学科素养
(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
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
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3、考查社会主心价值观比较明显
(2017年文综全国卷I)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
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 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
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矿业政策的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5分)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5分)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5分)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4分)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