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聆听
东北二人转
目
录
1
2
3
4
5
6
东北二人转简介
二人转的起源、历史流派
二人转的局限性、解决措施
二人转的唱腔特点、表现手法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发展历程
转型下的——新型二人转、转型成功
东北二人转简介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等,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小拜年》、《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二人转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
起源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
二人转草创制今日,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明嘉庆末年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流派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南
西
北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唱腔特点
二人转的唱腔,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 新中国成立后演唱开始讲求科学的发音方法。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
表现手法
表演形式
单
双
群
戏
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董玮
赵本山
韩子平
小沈阳
1980年调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副团长,多次演出获大奖。代表节目《回杯记》《水漫蓝桥》在东北,韩子平享有“二人转王”的美誉。很多当红“转星”坦言“是听着韩子平的《回杯记》长大的”。
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她和韩子平主演的《回杯记》被世人传唱不衰。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
原名沈鹤,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与师父赵本山、毕福剑、毛毛,搭档演出小品《不差钱》后,而在全国家喻户晓、一夜成名,成为2009年中国内地最为红火的文艺界的新秀。
发展历程
转型下的——新型二人转
新型二人转现已演变为包含传统二人转、流行歌曲、单口相声、脱口秀、拉丁舞、绝活、杂技在内的综艺晚会。传统二人转讲究”唱、说、扮、舞、绝、当下二人转的变成“说、学、逗、浪、唱、表演中常常是说笑话、演小品、学唱流行歌、逗乐子、翻跟头、才艺展示、演唱二人转小曲小帽等、传统二人转带有说唱性、秧歌性,而当下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则不再是由始至终的两个人唱段子说故事,而是一种集曲艺、杂技、二人转、相声、幽默、为一身的”一菜多品”的休闲大餐。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
领军人物:赵本山、马普安、徐凯泉、林越等
著名演员:小沈阳、魏三、孙小宝、赵春雷
01
02
03
04
综合性加强
演员素质提高
适应市场经济,紧跟时代
新型二人转获得成功
05
二人转明星效应和媒体力量的推广作用
戏曲中舞蹈成分减弱,说口成分增强
新型二人转的局限性
新二人转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必然会出现新问题。二人转发展面临的局限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典唱段有待重视,演员基本功还需加强
在一些地房有些新二人转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显得肤浅和低俗。例如对于传统唱段《十八摸》的表演中,他们不是努力提高唱功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低俗的语言和下流的动作来取悦部分观众,这就证明了他们对传统的二人转经典唱段不够重视。
(二)审美趣味有待提高
(三)“变形二人转”造成的误导
(四)地域文化的局限
(五)过度的市场化、商业化产生的弊端
针对二人转的局限性提出的建议
(一)加强对二人转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二)提高审美趣味
(三)加强演出市场的管理与规范
(四)突破地域局限性
(五)正确地利用现代传播媒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