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3.2 第3课时 力的表示方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3.2 第3课时 力的表示方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31 19: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力的存在
第3课时 力的表示方法
知识点 1 力的三要素
1.如图3-2-15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在A处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力大一点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一扇半开的门,推的方向不同,门可能会打开或关闭,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根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任何因素都无关
3.如图甲、乙所示是同学们在学习时开展的活动,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作用点有关 B.方向有关
C.大小有关 D.任何因素都无关
4.足球运动员射门时,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球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大小 ②方向 ③作用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知识点 2 力的示意图
5.科学上通常用          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      ,在箭头边上标上    ,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作       。
6.用大小为5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拉物体,使之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图中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7.用作用在A点、斜向右上方且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1000 N的力拉一辆小车,请在图中作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
8.如图所示,小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他用水平力轻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倒。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方向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9.物体M放在物体N上,如图3-2-21所示,M对N的压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
10.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拉它,使其发生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11.如图所示,两根弹簧完全相同,在甲的下面挂一个钩码,在乙的下面挂三个相同的钩码,两根弹簧的伸长量不相等,对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有: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2.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填“A”或“B”)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填“A”或“B”)处。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     影响力的       。
13.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的各力。(力的作用点已给出)
(1)用100 N水平向左的力拉小车(图甲)。
(2)用大小为80 N、方向与斜面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图乙)。
(3)用60 N水平向右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墙上(图丙)。
14.如图3-2-26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一端固定在桌边,在钢片另一端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力的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      法。
答案
1.作用点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2.C
3.A
4.D
5.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6B
7.
8.C
9.C
10.A
11.D
12A B
作用效果
作用点
13.
(2)用大小为80 N、方向与斜面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图乙)。
【答案】
14.
大小
方向
大小和方向
作用点
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