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变化;
2.掌握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4、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表现:
1、 高产作物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2、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3、经济作物繁多(茶叶、棉花、烟草、花生)
4、生产区域化;
5、农产品商品化。
材料: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商品经济繁荣
1、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粮食产量增长
明朝中期常熟一带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农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
(2)生产力水平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继续发展;
(3)政府政策调整:鼓励垦荒,赋税征银(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木)
2、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
(1)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
(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领域 发展表现
手工业
明朝后期一些江南手工行业:
新经营方式: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新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材料一 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明神宗实录》卷361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 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日取分金为饔飧计”
工资
变化: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为什么是萌芽:明清时期手工业中处于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只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少数手工行业。就全社会来看,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
明代《南都繁会图》
南京街头人头攒动,商店林立,广告林林总总……
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货币化,推动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西班牙利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优势,开通并垄断从亚洲到美洲的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菲律宾马尼拉港
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图
美洲的黄金、白银和蔗糖
亚洲的丝绸、瓷器、茶叶
1571年至1821年间,美洲开采的白银至少有一半流入了中国。
——香港学者
全汉升
白银价值较高,易于携带
领域 发展表现
商业
贸易
货币
市镇
商人
1、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货币;
2、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3、出现徽商、晋商商帮;
4、兴起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的核心)
材料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商帮,即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他们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进行联络。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会馆是商帮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盐业起家
经营广泛
涉足金融
景德镇 佛山镇 汉口镇 朱仙镇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经济发展的局限
农业不断发展
手工业不断进步
商品经济繁荣
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铁犁牛耕);
生产关系没有重大变革(分散经营、自给自足)
明清经济发展的进步和局限表现在哪里?
思考点
集中在传统手工业领域
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
商业始终不占主导(农业主导)
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专制统治的制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继承与批判
背景:
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思想: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僵化;西学东渐之风
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贰 · 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切时代的思想文化都是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的反映
代表人物:王守仁
思想主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①心外无理,良知就是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②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知行合一) 。
王阳明少时志向远大
文韬武略皆长
仕途坎坷,遭贬官流放
坐而悟道,心学始成
1、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的言论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方法论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2、离经叛道的李贽(明代)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
人人皆可为圣。——李贽
蔑视权威和教条,强调个性自由、独立思考
穿衣吃饭,人伦物理也。——李贽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人应当有正当的欲望。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循天下之公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王夫之《船山遗书》
顾炎武《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提倡:工商皆本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经世致用
主张君臣平等
唯物主义,世界本原为气
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关注现实,经世致用。
5.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明清之际小说、戏曲繁荣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②明清时期出现批判儒学的进步思想;
③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文化下移,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④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2、小说、戏曲特点:
①数量繁多,题材广泛;
②通俗化、平民化明显;
③反礼教、追求个性、批判现实。
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
作品 作者 成书时间 地位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神魔小说的典范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优秀讽刺小说
3、小说代表作:
【小结:古代中国的文学】
时期 时代背景 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 《诗经》、楚辞
汉 大一统 汉赋
唐 繁荣、开放、衰落 唐诗
宋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宋词、散曲、 话本
元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文人进取无望 元曲
明清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 小说
——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生活化
【唯物史观】文学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
(1)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明朝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女主角李香君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头撞桌,鲜血飞溅。”
清朝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却因父命难违,最终伤情而死故事。
(2)戏曲:
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4、戏曲代表作:
特点:通俗化、反传统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四、科技:
作者 作品 成就 领域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药物的分类系统分明,体系先进。 医药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和明代在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书籍。 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综合性科技典籍;同时也部分记载了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工艺学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它对地学的贡献主要在地貌和水文两方面。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地理学
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思考: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
①重经验:应用科学,经验总结,缺乏理性认识(西方重实验)
②重综合: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重分析)
③重实用: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重理论)
④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重工业)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给科技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社会条件。
教育:教育不断地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对外关系: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
史料研读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航海,中国人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它来当饭吃。”
思考1: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的命运为什么出现如此差距?你对此有何认识?
思考2:“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中成长,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2、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2264-2265)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3、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
“一手拿圣经,一手拿学术”
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利玛窦和徐光启
图中利玛窦着中国士人服饰
特点:局限于士大夫阶层
以传教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为主
西学东渐
1、含义: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概况: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3、明清前期西学东渐的影响:①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一定范围内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开阔了国人眼界;③一些明智之士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④影响有限。
4、早期西学东渐中断原因:①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②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③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
(1)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盛世思危
身处盛世,只有居安思危,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才能避免走向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