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1.(3分) B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它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选项用“唯一”太绝对。)
2.(3分) D (A项张冠李戴。“能够解释各种天象,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但这一学说与人们对水平面及光线的观测结果不相符”指的是盖天说,不是浑天说。 B项强加因果。“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的运行彼此独立”不能成为“盖天说堪称富有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的原因;另外,“日月星辰的运行彼此独立”也是错误的,原文为“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C项混淆已然未然。“天宫”空间站还未成为国家级空间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
3.(3分)A(A项透过明镜你可看到自己的容颜,通过古时的故事你可以理解眼下的情况。与题干不符。B项读书不要拘泥书本或迷信书本。C项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D项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B、C、D项都强调实践与真知的关系。)
4.(4分)
①首先由“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旷世之争。
②接着介绍“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③然后引经据典,列举事例,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④最后总结这场学术之争引发的思考。 (答对一点给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5.(3分) B (A项小说取材于“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两个神话故事,主题内容为造人和补天。 C项两处含义不同。第一处女娲没有同类感到孤独寂寞。第二处女娲为拯救人类寻青石补天,却不被人类理解支持,感到苦闷。 D项女娲并未化为尘土。)
6.(3分) C (C项“勇往和愉快”没有反讽。)
7.(4分)
①“英雄”精神体现在女娲补天过程中表现出悲悯情怀、勇往直前、不惧牺牲。
②“悲剧性”体现在女娲补天过程中不被理解,补天之后甚至被践踏。
8.(6分)
①《红楼梦》以“补天”神话作为开端,引出通灵宝玉的由来,增添浪漫主义色彩。通灵宝玉无补天之材,暗含宝玉的形象特征,也指宝玉无法挽救贾府颓势。(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②《补天》借助女娲补天过程中的经历,赞美女娲的悲悯情怀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愚昧落后的人。(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9.(3分) B (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持剑逃亡。)
10.(3分) A (淮阴,在淮河以南。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1.(3分) B (萧何认为,刘邦如果只想在汉中长久称王,没有必要任用韩信;但如果想夺取天下,那就非重用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共谋大业。)
12.(8分)
(1)汉王说:“我也想要向东进军,怎么能沉闷地在这里长期居住呢!”(“东”1分,“郁郁”1分,句意2分)
(2)项王为人心中多疑并相信谗言,这样一定会使他们内部相互残杀,汉王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打败楚军是一定的了。(“相”1分,“因”1分,句意2分)
13.(3分)①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重用韩信。②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等到项梁率起义军渡过淮河北上时,韩信于是带着剑追随他。项梁失败后,又追随项羽。汉王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逃离楚军归属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于是就逃亡离开。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自己便去追赶他。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萧何的离去如同失去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惊喜。萧何说:“汉王您如果只是想在汉中长久称王,没有必要任用韩信;但如果您想夺取天下,那就非重用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谋大业。只是看您作哪种抉择了。”汉王说:“我也想要向东进军,怎么能沉闷地在这里长期居住呢!”于是汉王就想召见韩信授予他官职。萧何说:“大王平日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如同招呼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您如果要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举行授职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很多将军都很欢喜,人人都以为自己能升上大将。等到授官时,没想到被授予大将的是韩信,全军都无比惊讶。起初,阳武人陈平在临济侍奉魏王魏咎。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 后来侍奉项羽,项羽赐封给他卿的爵位。殷王司马卬反楚时,项羽就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陈平领兵返回,项羽就授予他都尉之职。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持剑逃亡。陈平渡过黄河,到修武去投奔汉王。汉王于是召见了陈平,赐给他酒饭,然后就派人送他到客舍歇息。陈平说:“我是因有要事才来求见您的,所要说的不能够延迟过今日。”于是汉王与他交谈,并喜欢他的言论,问道:“你在楚军中任的是什么官职?”陈平说:“任都尉。” 这一天,刘邦就授予陈平都尉之职,并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动荡不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身边刚直的大臣只有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这些人,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够拿出几万斤的黄金,施行反间计,就能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让项王怀疑他们的忠心。项王为人心中多疑并相信谗言,这样一定会使他们内部相互残杀,汉王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打败楚军是一定的了。”汉王说:“好!”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他任意使用,不过问钱的去处。陈平用大量的金钱在楚军中施行反间计,扬言说钟离眜等将军担任项王的大将,功勋卓著,却得不到分封土地及称王的机会,所以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将项羽消灭并且瓜分他的土地而称王。项羽果然心存猜忌不再信任钟离眜等人。扬雄《法言》写道:有人问“楚王兵败垓下,将要死的时候说‘是上天亡我’,能相信这种说法吗?”回答说“汉王刘邦尽量发挥、利用众人的计谋,这些计谋调动了众人的力量。楚王项羽憎恶采用众人的计谋,只发挥个人的作用。善于发挥、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凭一己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 B (诗人先被贬谪陈留,再于靖康之难后流亡洞庭湖。)
15.(6分)
同:都描写登岳阳楼所见的壮观景象,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抒发年华流逝之叹、身世飘零之恨、家国之忧。
异:陈诗抒发颠沛流离的迁谪之恨,国破家亡的亡国之痛。
杜诗抒发亲朋离散、老病孤舟之恨,国家多难、动荡不安之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必竭诚以待下,则纵情以傲物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四)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本题共5小题,10分)
17.(2分) B (A项“振”通“震”,威吓; C项“卤”通“鲁”;D项“内”通“纳”,接纳。)
18.(2分) D (A项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B项翕:合;C项爱:吝惜,舍不得。)
19.(2分) C (①媚,形容词作动词,献媚,巴结②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③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④足,使动用法,使……富足⑤偶,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 ⑥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⑦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⑧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⑨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⑩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0.(2分) A (B项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C项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D项夫人,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21.(2分) D (例句定语后置 A项状语后置;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22.(3分)D(原文句子的错误有句式杂糅,赘余。A“防止”“不要”赘余。B项“为了以助力抗击疫情为目的”句式杂糅。C项“为了以助力抗击疫情为目的”句式杂糅;“切忌”“不要”赘余。)
23.(6分)
①黄码和红码出行就会受阻
②要评估一个人的风险等级
③相应给出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四、整本书阅读(3分)
24.(3分)
(1)(1分)袭人
(2)(2分)“桃”即“桃花”,暗示袭人的婚姻命运,嫁给蒋玉菡,过着安稳的生活;“桃”谐音“逃”,暗示她幸运地逃过贾家最后的抄家。
五、写作(60分)
25.(60分)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