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活动方案
北京地坛公园近期拟举行“情系地坛名人展”,公园准备向市民征集各个展厅的主题词。请你为“史铁生展厅”写一篇序言。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活动一:把握文章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联系。
我与地坛
我与母亲
地坛是“物”对我的启示,母亲是“人”对我的启示。
地坛是虚化的人,而母亲是“我”心中的地坛。
活动二:分析文章内容
1.地坛现今已经成为北京有名的景点,每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那么史铁生眼中的地坛又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语句完成表格。
园子荒芜但不衰败。
段落 选取景物 特 点
第三段
地坛破败、荒芜、古旧、宁静的同时又充满活力、充满生命的自由的特点。
第五段
展现生命的美丽、生命的灵活鲜动。
第七段
写出了生命的各种姿态,灿烂、挥洒激情,充满希望和萌动,镇定和永恒,情感和意蕴。
落日、雨燕、脚印、古柏、草木泥土落叶的味道
蜜蜂,蚂蚁,瓢虫,金蝉,露珠,满园草木的声音
琉璃、门璧、高墙、老柏树、野草荒藤、雕栏玉砌、残阳
雕栏玉砌不复在
四壁朱颜改
苍松翠 柏树幽
野草荒藤乐悠悠
残阳
废园
正红
沉静
蜂飞 蚁动 瓢虫升空 金蝉脱壳 露珠滚动 满园草木竞相荣
古旧 荒芜
生生不息
荒芜但并不衰败
特点
身体残废
被社会遗弃
废弃 古旧 荒野
荒芜
死 活
古柏 野草 蜂飞 蚁动 ……生生不息
不衰败
残废但不颓废
劫难
被肆意雕琢
不改变
落日 雨燕 脚印 古柏 气味……生命律动
身残志不残
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 要活着,还要好好活
!
颓废
豁 达
顽强
地坛
我
这几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
身残
志不残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
(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不能改变
被肆意雕琢
从三处描写的地坛的自然生息中,“我”领悟到什么?
在地坛里,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
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
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地坛是史铁生人生的转折点,是史铁生人生的地标。
小结“我与地坛”
走进地坛
_____的我与________________的地坛
残废
废弃、荒芜冷落
亲近地坛
_________的我与____________的地坛
颓废迷惘
荒芜并不衰败
感悟地坛
同病相怜
精神家园
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______的母亲。
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宽容体谅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聪慧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是一位活的最苦的母亲
2.史铁生的成长成功,离不开他的母亲,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理解母亲“活得最苦”
⑦她总是自我安慰、暗自祈祷,委婉地提示儿子、恳求儿子、嘱咐儿子
⑧她长久地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痛苦,惊恐、最低限度地祈求。
①她唯一的儿子活到二十岁上截瘫了。
②她担心截瘫了的儿子活不下去。
③她愿意承受一切苦难。
④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
⑤她情愿自己去死,让儿子活下来。
⑥她情愿儿子活下来,还希望儿子活得幸福,但不知道儿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活得最苦”
“活得坚忍”
“活得聪慧”
10. 本段中除去“活得最苦”,作者还怎样评价母亲?
11.在第6段中,作者
还怎样评价母亲?
“苦难而伟大”
3.小明同学在阅读《我与地坛》的课文时,对下列句子做了适当的批注,请您对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文本语句
批 注
(1)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轮椅车……
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 带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语言描写,表明母亲希望我身体越来越好,知识面越来越广,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实际上是母亲的自我安慰,是暗自祷告,是恳求与嘱咐。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4.请理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圈画关键词
我的车辙
母亲的脚印
既是我轮椅的车辙,更是我成功路上的车辙
既是母亲来看我时留下的脚印,更是母亲留给我坚忍的意志、毫不张扬的爱
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她的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韧的伟大的。
所以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聪慧坚忍、伟大的赞扬,对逝去的母亲的深切怀念,对过去不理解、不体谅母亲的痛悔与自责,理解了母亲之后,对母亲经历的苦难的痛惜;对母亲逝去之后,才懂的母亲的遗憾。
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
“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
我从发疯绝望、悲痛苦闷、思索追求一直到成功、一直到不断奋斗,母亲的坚忍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激励着我。更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我”对生命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里的重要性,在我“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思考第二部分,作者写出了怎样的一种对比?
提示:母亲与我 过去与现在
过去
痛悔
脾气坏到极点
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
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不愿意她跟我一同去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母亲来找我,我不愿意她看见
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
永远理解儿子,
永远为他祈祷,
永远愿意为他献出一切
母亲
不理解
现在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理解
怀念、愧疚
设想母亲的心理;
写小说回报母亲;
活动三:探究作品主题
文章两个部分分别写了地坛、母亲,二者有什么关联?
地坛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我、母亲已经融为一体。
地坛
我
母亲
自然
亲情
精神支柱
活动四:微写作,请你为“情系地坛名人展之史铁生展厅“写一篇序言,不少于100个字。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