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课文导入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史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和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建筑——石刻的史书 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科普说明文阅读指要
阅读科普说明文,要理解文章的结构、语言、说明的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1、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2、科普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 诠释、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引用法、作比较等。
3、科普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
叙述、议论等手法。
4、科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整体到局部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及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
2 、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梁思成
(1901—1972)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
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氏营造则例》等。
走进作者:
解题
课文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1、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范畴。
2、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1-2)说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空间分布及历史成就
二、(3-13)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探讨中国建筑的“文法”
四、(18-19)说明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五、 (20)古为今用,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整体感知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方式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总体特征
结构方法
外观装饰
使用斗拱减少剪力具有装饰作用
举折和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和曲面
屋顶四角翘起装饰作用明显
着色以朱红为主大量使用彩绘
构件交接的部分讲究装饰
九大特征
用材方面的讲究装饰
说明顺序
关键词、关键句画一画
逻辑顺序
理解否?
台 基
房 屋
屋 顶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方式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从
户外起居
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立 柱
横 梁
使用斗拱减少剪力具有装饰作用
拱
斗
举折和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和曲面
举折,举架
屋顶四角翘起装饰作用明显
如 鸟 斯 革
如 翚 斯 飞
着色以朱红为主大量使用彩绘
构件交接的部分讲究装饰
亳
州
花
戏
楼
用材方面的讲究装饰
琉璃瓦
木上刻花
石面浮雕
词汇
问题探究
文法2
文法1
做文章的方法
中国建筑较大的灵活性
中国建筑一定的拘束性
中国建筑的风格手法法式惯例规则
文法1
1、课文十四至十六段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文法”的?
比 喻说 明
华表
巴黎纪念柱
琉璃牌楼
凯旋门
天坛皇穹宇
罗马圆亭子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问题探究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拓展延伸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请大家思考,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的影响下,如何保留自己特有的民族元素?
1.将环境,建筑,文化融为一体。
2.将传统建筑的内涵融于现代建筑中。
3.应用传统元素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课后发现:
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身边的建筑,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
谢谢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