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30 18: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因材施教”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rǎn
shì
学习目标
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
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并树立远大的志向。
作者介紹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晚年整理了“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仲尼


礼治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作者简介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相关链接:
作品介绍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498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背景回眸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希望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种背景下进行的。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论语》只有篇和章的题目,节选部分没有题目,通常以第一句话为题目。这也是很多诸子散文的特点。
文体知识
释题
子路、
冉有、
曾皙、
公西华
侍 坐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
称字表示尊敬。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
文学常识
姓、氏:上古时期,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名: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字: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叫“表字”,古人称人称字(20岁举行冠礼以后才起)
号:固定的别号,又叫别号,表号。
古代的冠礼
男子二十岁由父亲在宗庙中主持冠礼。
行礼前:筮(shì)日(选定加冠的日期)
筮宾(选定加冠的来宾)
缁(zī)布冠(有治人的特权)
行礼时:来宾加冠三次 皮弁(biàn )(要服兵役)
爵弁(有权参加祭祀)
来宾敬酒—— 见母亲 —— 由来宾取字——见兄弟姑姊 ——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乡先生等 ——主人向来宾敬酒送礼品,礼成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后指生日)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zuì,婴儿周岁)
孩提(2-3岁的儿童)
龆龀( 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幼学——10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
15——束发 是男子 15——及笄是女子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命、半百
60——花甲、下寿、耳顺 70——古稀、中寿
80-90——耄耋 、上寿 100——期颐
120——花甲重开 140——古稀双庆
千乘: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剩。战国时期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千乘”称诸侯。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千乘: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剩。战国时期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千乘”称诸侯。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请你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朗读的节奏、情感。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     
再听音频朗读,标注生字字音 、把握节奏。
熟读成诵
毋吾以也wú 千乘之国shèng 摄乎大国shè 饥馑j ǐ n 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 端章甫fǔ 小相 xiàng 铿尔kēng 莫春者mù 冠者guàn 浴乎沂 yí 舞雩yú 喟然kuì 比 bǐ 及
課文翻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年纪比你们大。乎:于。比
不要
闲居,平时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的,就不敢在我面前说话了。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采用什么措施呢?"
宾语前置
闲居,平时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
宾语前置
不要
以通“已”,停止
因为,介词。
以:做,为
課文翻譯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别国把战争强加给它,上天又在兵灾之后降给它饥荒之灾,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人民个个都有勇气,并且知道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又问):“求,你怎么样?”
轻率急忙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指军队
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比( bì)等到
正道,指是非准则
微笑
課文翻譯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礼乐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干。”
方圆,纵横
或者
动词,治理。
比,等到
使动用法,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
至于
等待
課文翻譯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又问西华:“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愿意学着做好某件事。不论是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论是诸候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
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
端,古代礼服名,这里指穿礼服 章甫,古时一种礼帽,戴礼帽。名作动
相,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課文翻譯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同“稀”,声音逐渐稀疏
鼓:弹奏
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
放下
起身
陈述
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
課文翻譯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通“暮”,暮春及夏历三月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风,动词,吹风。
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
課文翻譯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晢说:“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志向罢了。”
曾晢说:“老师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后,后来离开
指子路、冉有、公西华
也已矣,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
为什么
課文翻譯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他出语不谦让,所以我要笑他。难道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为诸侯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谦让
是故,因此
唯:语气词
同“欤”
小组冲冲冲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全文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分几个步骤展开的?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活动一:
活动二:
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
人物 志向 性格
子路(仲由)
冉有(求)
公西华(赤)
曾皙(点)
侧重强国、教化百姓
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政治军事才能
侧重富民
谦虚谨慎、谦虚、自知
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洒脱豁达,率性而为
活动三:
孔子面对弟子的志向,其态度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人物 年龄 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51
冉有 39
公西华 31
曾皙 18




其言不礼
求则非邦也
赤也为之小 ,
孰能为之大
吾与点也
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活动四:
通过孔子的话,反映出了孔子在教学上的哪些态度?
   “陪长者闲坐”
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教学民主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因材施教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微写作:
时光穿越,假如老夫子走到你面前和蔼可亲地问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将怎样回答?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皙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曾皙的志向突显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同时,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曾皙描绘了一个恬然自适、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是一个隐士的生活景象。
孔子的积极入世与隐逸之思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曾皙甚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