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放出热量 B.产生大量白烟
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体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A.N2 B.CO2 C.O2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用于制航标灯 D.二氧化硫有毒,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检验氧气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根据化学式C6H2Cl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g
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该分子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氯元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7.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C3H4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2
D.丙烯酸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8.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9.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0.某硫酸铵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的氮肥杂质,经分析该样品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5%,则样品中可能混有的氮肥杂质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____。
(2)硅元素_____。
(3)镁离子____。
(4)高锰酸钾____。
12.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得到丙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是乙和丙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原因即可)
13.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
名称 铁元素 高锰酸钾 氯元素 氢氧化钙 氧化镁
符号/化学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4.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符号或名称,注意格式规范。
(1)2个氧分子_________;
(2)NH4+的名称是______;
(3)3个铜原子_________;
(4)4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
(5)5H2O_______;
(6)标出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氯气分子__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__;
(3)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1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
(5)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6)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如图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________,丙________.
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丁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________,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______(答一条).
1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C
7.B
8.D
9.D
10.C
11.(1) Ne Si (2) Mg2+ KMnO4
12.(1) N2 粮食保护气等 分离液态空气 沸点 0.94% 混合物
(2) 分子 Na+ Cl-
(3) 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等
13.(1) Fe KMnO4 Cl (2) Ca(OH)2 MgO
14.(1) 2O2 铵根离子 (2) 3Cu 4CO32- (3) 五个水分子
15.(1)2Cl2
(2)2H
(3)4
(4)H2O2
(5)
(6)
16. (1) ABD 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 (2) 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足量 (3) 偏小 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 (1)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3)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